◎ 文 《法人》全媒体记者 张会甫
作为中国“板栗之乡”,迁西早已声名在外,“诗意山水·画境栗乡”的城市形象已经被认可,迁西正成长为京津冀生态旅游首选目的地之一
诗意山水,画境栗乡。这是迁西百姓的骄傲,外地游客的惊叹,也是《法人》记者在河北省迁西县采访期间的真实体验和切身感受。
迁西县地处燕山南麓、长城脚下,是唐山市唯一的纯山区县,呈“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自然格局。近几年来,迁西县依托青山、秀水、长城、栗乡的独特资源,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把文旅产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推进文化和旅游的真融合、深融合。如今,栗乡大地正在上演一幕幕文旅融合的精彩大戏,昔日的“工业城市”正在向生态宜居、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的山水生态名城大踏步迈进。
迁西县委宣传部领导向记者介绍,过去的迁西属于资源型县,有各类矿产资源36种,其中铁矿储量4.7亿吨,连续多年钢、铁、材常年产量1000万吨。曾经得益于丰富的矿产资源,迁西经济一度长足发展,甚至跻身全国百强、全省十强县。但是,随着最近几年国家压缩钢铁产能及环保政策的出台,迁西县切身经历了资源型经济断崖下跌、发展排位大幅后移带来的发展瓶颈之痛。
忧中有喜,站在新的起点,迁西找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特发展优势,那就是生态。如何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变成产业胜势,成为历届县委、县政府的一大课题。
迁西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李铁东告诉记者,迁西是一座独具魅力的旅游城市:长城文化、古岩文化源远流长,抗战文化、蓟镇文化底蕴丰厚,景忠山、凤凰山奇峰独秀,潘家口、大黑汀水库碧波荡漾,灵山秀水吸引了各地游客观光;境内森林茂盛,森林覆盖率达63.5%,居全省第二位,可以尽情呼吸负氧离子,是名副其实的“洗肺天堂”;层峦拔地,河川纵横,潘家口、大黑汀等近百座水库,倒映出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卷。
另外,作为中国“板栗之乡”,迁西早已声名在外,全县板栗栽植面积达75万亩、5000万株,常年产量8万吨,板栗产业综合产值达到24亿元,“诗意山水·画境栗乡”的城市形象已经被认可,成为周边游客的目的地。据旅游部门统计,2018年迁西县共接待京津冀游客达369万人次。
记者还了解到,迁西还拥有一系列国字号荣誉,已成为迁西旅游的“金字招牌”。2015-2017年,迁西县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获得美丽中国国土气候旅居名片,还相继摘得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国家级园林县城、国家森林旅游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县城等多项殊荣。此外,迁西曾举办中国库钓大赛、登山大赛、全国公路自行车锦标赛、中国公路自行车联赛等赛事,正在着力打造中国长城旅游、山水露营旅游、京津冀乡村休闲旅游三大目的地旅游项目。
迁西县国家AAAA级景区青山关 受访者提供
“我县要捧好生态资源这个金饭碗,抓住创建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这个难得的机遇,谋划一批文化体验、休闲养老、康体保健等文旅康养项目,把生态优势转换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优势,为新时代、新迁西、新发展插上‘绿色的翅膀’。”迁西县县委书记李建忠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说。
谋定后动,规划先行。迁西县委、县政府树立全县“一盘棋”“一张图”思想,加快建立健全“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实施方案”规划体系,建立起“以规划为引领、重点项目为支撑”的顶层设计,避免资源无序开发、项目盲目建设、企业各自为战、开发零打碎敲。
为了进一步加快文旅产业融合,迁西县把2019年确定为“全域旅游创建攻坚年”, 制订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暨2019年全域旅游创建攻坚实施方案》,出台了《关于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扶持奖励办法》,对于创建文化旅游品牌、文化旅游荣誉获得者、文化旅游产业培育等方面给予“真金白银”的奖励。与此同时,立足“全”、突出“融”、注重“合”,延伸文旅多元化融合,积极培育文旅产业发展新动能。
比如,在体育+旅游项目中,迁西县承办了国家级赛事“2019年全国自行车锦标赛”,策划了京津冀户外体验季、京津冀休闲挑战赛,以及筹办全国马拉松赛事。这些项目最大限度地宣传迁西、推介迁西,实现了旅游与体育产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又比如,在文化+产业项目中,以艺术促进景区升级,以文化融入产业升值,重点扶持了凤凰山、玄武山等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在农业+旅游项目中,大力实施“美丽乡村游”工程,发展精品民宿,提档乡村农家乐,推进农村旅游“多点连线开花”,推动镇村变景区、村舍变旅馆、农民变导游,让旅游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在一系列得力的政策下,迁西县的文旅产业正在由大变强。
从三月春光到七月盛夏,从百花争艳到姹紫嫣红,当游客置身于漫山遍野的芝樱花海,仿佛走进了粉紫色的童话般的梦幻世界。在雨花谷景区人流如织,大家争相拍照留念。
据迁西县旅游局提供的信息,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来迁西的游客实现爆发式增长,呈现出“井喷”现象。截至5月底,该县接待游客突破39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0亿元,全年任务实现“双过半”。这正是迁西县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成果的一个缩影。
记者实地采访发现,以花乡果巷—凤凰山—景田水厂—游客集散中心—板栗博物馆—滦水湾公园—栗乡湖为代表性的精品旅游线路初见规模,4A景区景忠山、青山关,3A级景区凤凰山、喜峰口大刀园等景区景点建设步伐正在加快。
老项目焕发新生机,新项目当有新作为。
花乡果巷项目是河北省唯一一家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也是迁西县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的创新乡村旅游项目。此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带动就业3500人,为项目区增收8.14亿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增加8000元以上。
在栗香湖(原大黑汀水库)畔,记者结识了在这里从事旅游服务业的赵先生。赵先生告诉记者,在县委县政府政策支持下,他在这里投资建设了一个“栗香湖房车露营地”,还建设了十余座独栋小宾馆。“五一”假日期间,这里天天爆满。他高兴地说:“我们能够致富,真的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好政策。”
与此同时,一系列文旅重点项目风生水起,尤其是精品民宿产业。汉儿庄乡的“水墨山庄”“归巢部落”为全县精品民俗建设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新集镇的“石间留驻”“菊隐山庄”,洒河桥镇的“画里水乡石头村”,滦阳镇的“长城人家”等一批精品民宿正在开展招商对接工作。目前,迁西拥有国家级景区、景点11处,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4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0个,乡村旅游经营户达300余户,逐步形成了“北部长城、中部水韵、南部原乡”三大文化旅游产业带。
如今,迁西景区各具特色、别具一格,燕山绿色明珠的美誉已成佳话,迁西正成长为京津冀生态旅游首选目的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