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地区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中资源配置问题的探讨

2019-07-17 02:21王斐
价值工程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资源配置中小企业

王斐

摘要:产学研合作中资源配置决定了中小企业企业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浙江省绍兴地区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合理配置企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优质资源使自主创新能力获得释放,科研成果转化与集聚有效带动企业发展。作为中小企业的集聚地,绍兴地区产学研始终位居国内前列,应当在系统分析产学研合作中不同主体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提出产学研合作中企业研发资源配置的模式和运行方式,提高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效率。

Abstract: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determines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achievement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cooperation of prod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s released through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enterprises, high quality resources of colleg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agglomer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Shaoxing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 As a gathering place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haoxing has always been in the forefront of industr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of different subjects i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industr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ode and operation mode of enterprise R & 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the cooperation of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which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operation of prod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关键词:绍兴地区;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资源配置

Key words: Shaoxing;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dustry;college and research cooperation;resources allocation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11-0053-04

1  绍兴地区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与成果的现状

浙江省绍兴地区历来是我国中小企业集聚的区域,多年来引领着浙江省乃至全国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绍兴地区中小企业通过与院校和科研院所不间断的进行产学研合作,极大调动相关主体的积极性,提高了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绍兴地区在产学研合作中通过合理、科学的配置资源,使不同主体的利益得到了实现,积极性得到了有效发挥,资源的利用实现了最大化,使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率得到了提升,推动了中小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同时也使科研院所的优势得到了有效利用。见表1、表2。

由表1、表2可以看出,浙江省绍兴地区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地位得到了明显提升,企业通过合理配置研发资源,在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中发挥了巨大作用。2015年,我国在科学进步奖之中有52.3%的奖项来源于企业独立完成,其中产学研合作项目比例高达36.4%。同时,也应当意识到,由于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使我国产学研合作中的企业研发资源配置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企业创新意识淡薄、产学研合作水平不高等等,应当在实践中加以解决。

首先,企业创新意识薄弱。现阶段,我國企业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研究主要依靠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等方式为主,很多企业家认为,即使企业不在该方面之中进行创新,依然能够得到更多发展机会,导致很多企业在该方面研究中没有提出重视。另外,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以投资小、见效快的技术引进为主,而对于一些风险较大的技术,企业则不会进行选择,即使在产学研合作之中有所体现,也仅仅是停留在低层次范畴。另外,站在企业发展角度来说,对利益展示出了过度追求的态势,再加上对先进技术的依赖,进一步降低了产学研合作水平,这也拉低了该领域中的创新力度,无法实现企业研发资源的合理配置。

其次,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在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并不具备专业部门的研究能力,导致很多产学研成果无法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在研发资源配置上也无法吸纳更多技术,最终降低了产学研资源整合效率。我国的科技成果主要来源于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这三个部门产生的科技成果占据总数分70%以上。其中,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国家和政府项目承担为主,很少对企业发展需求进行考虑。站在企业发展角度来说,在该方面的投入经费一般较少,而且很多项目在研究上存在很高风险,为其研发资源的配置产生了极大影响,更容易与实际社会发展脱节[3]。

最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差。现如今,企业市场发展环境越来越复杂,很容易引发新的风险出现,企业如果完全依靠外部力量来制造发展机会,所取得的成效必然十分有限。因此,在企业产学研合作研发资源配置过程中,应该将企业的主体地位展示出来,在创新发展过程中融入更多的产学研合作主体。而在创新体系构建过程中,企业是唯一不变的主体,这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但由于我国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普遍较小,为产学研合作企业资源配置工作开展制造了很多麻烦。根据以往大型企业发展经验来看,企业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投入应高于企业整体收入的3%,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个企业在研发资源配置上的绝对优势。如果是高新技术企业,该方面的投入要达到10%以上。但从实际经费投入角度来说,很多企业的科研经费投入仅仅达到了1.52%(2013中小企业发展数据)。

2  绍兴地区中小企业研发资源

2.1 企业研发资源及其配置

一方面,企业研发资源主要是指企业在进行相关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如战略基础研究,科学研究等等,以科学和技术知识的增加为主,有目的地对科技资源或者是科技生产进行整合的过程,这是整个科学创新和自主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生产要素,也是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基本要素。企业研发资源可以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放大竞争优势,成为了企业提升经济效益的根本保障。在具体研发资源分类上,常见类型有企业研发财力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形式。

另一方面,在产学研合作中,需要从发调动企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等不同主体的积极性,将企业自主创新的需求与研发机构的研发项目实现对接,这就需要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研发资源,一是充分利用当地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使研发项目的开发与成果转化得到政府在贷款、税收、奖励等方面得到鼓励;二是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使产学研中的不同主体能够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进行对话,使各方优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三是应当构建产学研中资源配置的科学和合理的方式及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的积极性,使各方均能体会到“有投入也有回报”。

2.2 企业研发资源配置的特征

第一,企业研发资源的来源主要集中在企业本身,部分企业也会利用某种经济手段,如放贷等形式,来增加企业的研发生产要素,因此,企业研发资源主要集中在应用和研究领域之中;

第二,企业在研发资源的合理配置应当体现出明显的市场导向和经济应用导向,这对于企业来说可以进一步展示出增值性特点,让企业收益最大化,同时企业研发资源在分步上呈现出较强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能够很多方面之中得到突显,对企业影响也十分严重;

第三,由于企业研发资源在配置过程中需求量具备很强的共同性,具体表现为研发财力、人力、物力等资源,这些资源在配置和应用及需求上具备相互性特点并具备较强的潜在价值,该项价值也远远高于研发资源中生产要素的自身地位;

第四,企业研发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和条件在应用和形成上也会比其他资源显得更加紧缺,在企业研发资源配置过程中,由于产学研合作属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企业和研发机构在资源配置中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1]。

3  研发资源合理配置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一方面,企业与大学院校的合作研发的模式。合作研发也被人们称之为委托研发,主要由企业提供人力和物力,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提出具体的技术合作需求,或者由学校根据已有的技术内容来优化生产,合作过程中需要双方的共同参与。一般来说,企业与大学之间的合作,企业需要参与其中,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实力,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合作效果;另外,由于合作和开发的技术项目较多,一方很难独立完成所有工作,所以在合作对象的选择上,主要以大中型企业以及科研机构为主。

另一方面,大学院所以技术入股形式成立企业。在该合作模式之中,主要由学研部门将已经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过技术入股的形式融入到企业之中,由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此项合作中涉及到的风险和利益由双方共同承担。在该种模式的作用下,学研和企業可以按照不同开发阶段中的不同顺序,让开发过程变得更加科学,投资者可以利用该种模式获得更多的启动资金,还能将更多的先进技术引入到企业发展之中,进而实现行业资源和经验的全面丰富。在合作过程中,双方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在产业化阶段之中,长电科技派遣生产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在北工大实验室中进行生产,让生产周期大大缩短。通过该种类型合作的作用,高校和企业的技术成果得到了有效转化,为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

4  影响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企业自主创新因素分析

4.1 企业主体因素

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占据主体地位,更是影响企业研发资源配置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且企业的主体地位越高,技术创新中的风险问题也就越容易解决。以美国为例,所有高新技术创新的失败率一般可以达到70%左右,远远高于成功率。因此,研发资源配置组织形式的合理应用,能够降低企业在研发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系数,据美国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很多大型企业,如GM等均开展过产学研合作。因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以内生性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制定为主,将企业在资源配置上的可持续发展需求突显出来。在研发资源国际化配置能力展示上,能够对我国产学研合作之中的企业资源集聚能力产生很大影响。商务部曾明确指出,有46%的跨国公司以资源独立研发为主,进而将技术控制战略目标实现,如果产品自身的国际竞争能力不足,将会进一步降低企业资源集聚能力。例如,在华为公司发展过程中,专利合作条约申请数量较多,截止到2008年便已经达到了1737件,该成绩与华为企业的全球研发资源开放性聚集机制建设存在很大联系,并且为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利基础。

4.2 制度因素

制度的完善是企业在产学研合作持续创新的根本保障,更是企业研发资源配置能力的充分保障和依赖。国外著名研究学者Mansfield指出,如果专利保护制度不存在,药品研究领域之中便会有60%无法呈现出来,更有65%的研究无法得到应用。而站在我国发展角度来说,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制约着资源集聚能力的可持续性提升。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具体的合作根源来自于合作信息之中的不完全对称,以及相关机会主义难以在正式的司法程序之中得到证实。该方面的突出表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之中:首先,不具備与高校、科研机构等长期合作机制,更无法进一步实现产学研创新;其次,政府部门在该领域中的资助不能及时到位,更不具备较强的引导能力;再次,很多大学和科研机构并没有建立起与企业长效的协调制度;最后,虽然各级政府在产学研领域之中出台了很多合作政策,但政府在工作之中还是习惯于,政治干预,没有对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虑,最终让企业研发资源聚集的新路径无法展示出来。因此,各个企业在发展上还应该注重全员自主创新,利用文化制度的供给,并与创新制度相结合,在企业之中营造出一种产学研创新气氛[4]。

4.3 大学科技成果商业化因素

在整个产学研合作之中,大学在企业研发资源集聚之中的地位同样不可替代,美国硅谷以及加利福尼亚大学等的产业联建工程开展便是最好的佐证。由于发展历史较长,美国大学的科技成果具备很强的先进性优势,让产学研过程变得更加开放,最终实现了新技术的共享,美国高校在产学研创新过程中十分注重资源筹集能力的好坏,避免在资源集聚上出现问题。美国研究人员威廉·米勒指出,硅谷之所以能够成为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代表,其中一个必备条件便是大学、研究机构和产业界的有效联动。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在发展过程中提高了对高科技园区的建设力度,成功为当地创造了30万个岗位就业机会,在硅谷,有20%的员工受雇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所领导的企业。也正是由于对高科技人才开发力度的重视,让麻省理工在企业管理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甚至被誉为是“科学家的工厂”。因此,在产学研发展过程中,应该以创新制度的构建为主,为企业竞争获得更多优势。

4.4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因素

相关数据统计,我国企业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的拥有数量较少,仅仅有几千家。而在具体的产业领域之中,我国的专利数量也仅仅只有美国和日本的1/30。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我国在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方面促存在很大程度的欠缺,核心竞争能力较弱,更无法与外观设计专利相媲美。另外,企业在专利,申请上占据的比例不足,大多数企业没有申请专利,自主知识产权数量极度匮乏。2005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韩忠朝曾展示出这样一组数据:我国的发明专利很多掌握在外国人手中,而且我国大型企业5年的专利申请数量仅仅与美国IBM公司一年的专利申请数量相持平。由于我国在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领域中存在明显的不足,导致我国很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很难受到尊重。例如,我国在DVD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但由于核心生产技术掌握在他人手中,每生产一台DVD机器,均要想跨国公司缴纳专利使用费用,数目为4.5美元[5]。

5  产学研合作中企业研发资源模式

5.1 技术市场、金融等机构组件联合交易机构

以我国绍兴地区的发展情况为例,首先,可以对新形势的投资和融资平台进行构建,并以技术市场和科技金融为辅佐,进而实现产权联合交易,完善联合交易机构,为企业发展提供多项选择机制,或者利用无形资产来提升企业价值,并将企业之中的部分产权和股权卖掉;其次,可以与其他城市中的产权机构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吸引更多的创业者来绍兴进行创业,这样一来,创业者不仅可以使用北京的资金,外地的钱同样可以使用;再次,通过举办年会和论坛等形式,创造出更好的合作项目活动,进一步加强技术、资金以及知识产权的获取渠道,实现更好的合作环境建设;最后,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企业专利研发之中,以高新技术研究为主,建立起完善的专利工作网络,这样一来,专利申请便可以转移到企业之中,在增加专利数量的同时,为企业发展制造更多机会,这也可以让城市成为以企业专利发展为主的技术型经济结构。

5.2 区域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向企业倾斜

想要实现企业创新主体的有效建设,应该以科技资源共享为主线,将更多的科技资源配置到产学研之中,提升企业发展的创新动力。首先是市场化运行机制的构建,让市场成为资源调动的唯一手段,但在一些战略资源配置上,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将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结合到一起。其次,人们可以根据企业的科技平台运行情况,利用企业化形式来加强平台管理,进而实现科技资源利用率的全面提升,还可以避免人为情况的出现。再次是服务对象的社会化发展,此时,平台将不再以现实需求满足为主线,而是对不同形式的创新主体进行研究,避免政府投入过多的无用资源[6]。

5.3 政府委托的科研项目围绕企业进行

科学研究以及企业创新需要以市场规律为支撑点,而且服务项目需要向大学等机构延伸,实现承担主体的全面转移。因此,在政府委托上,需要以科研项目管理为例,进而实现全新的管理模式制造。首先,将科学研究与社会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通过产学研合作中的企业研发资源配置,将技术创新问题突破,并建立起行业和企业技术的科技咨询决策机制。其次,吸引更多的部门参与到产学研之中,形成配套研发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陈兴文,王晓华,王庆春.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36):76-78.

[2]邱敏,牟艳男,张秀平.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36):150-151.

[3]罗忠涛,张美香.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OL].河南建材,2018(05):412-413.

[4]涂登云,林楠,宋杰.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依托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初探[J].家具,2018(05):75-78.

[5]聂建平.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6):281-282,275.

[6]白健,罗滔.产学研模式下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四川建筑,2018,38(04):253-254,257.

猜你喜欢
产学研合作资源配置中小企业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培育研究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