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黎晴
“文采惊天,登阁吟诗,江南自古多佳士;昌明动地,临江睹韵,楚地从来出栋材……”漫步在沅江防洪墙外的游道上,一杆杆涂满银白色油漆的防护栏,像神龙一样从半月形玉带矶头蜿蜒游向长长的护坡。一路婀娜的杨柳则恍若妩媚的美女,轻垂的秀发飘舞在湿润的清风里……而我的心底默默地吟诵着桃源乡贤的锦章绣句,不觉走近文昌阁旁古朴、精致、典雅的牌坊。
仰望这座砖木结构高耸10米的文昌阁,与雄踞在桃源县城的漳江阁双峰并峙,各领风骚。这座始建于元延祐六年(1319年)后经清康熙年间修缮过的重檐歇山式古阁顶上,耸峙着一颗葫芦形的宝珠,葫芦上雕刻着两条互相纠结缠绕的龙,威风凛凛,跃跃欲试,在流云的映衬下,飞腾抢珠!经春风抚摸秋雨洗涤的深黄色的琉璃瓦覆阁顶下,仿佛千手观音伸出上下呼应的12支飞檐扇开神鸟的巨翼,展翅欲飞!每处翘角上各自飙出一颗龙头,张开的嘴里都含着龙珠,鼓凸的龙眼怒视天宇,似乎即将腾空而起!
一阵江风吹来,随着檐角高挂的风铃叮当的伴奏,走入阁内。迎面是一尊气宇轩昂的金佛——文昌帝君的神像。供桌上摆放着各类时鲜的贡品,顺着3支燃烧的红烛袅袅的青烟上望,藻井壁画正一派风起云涌——2条在半空中时上时下的龙正抢夺着红红的宝珠哩!熏染的阁壁四围亮着“回”字形花纹的窗格,使阁的一半朦胧,一半明晰;与之生死相依的是4根支撑天地的木柱,经受700年的风雨沧桑,油漆剥落,好像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翁,但从它的挺拔身躯来看,给人的感觉是一位凛然不可侵犯的守护神。
踏木梯,转朱阁,更上一层楼。楼上虽逼仄得仅容五六人,但楹柱上悬挂着出自武陵名宿虞奇书先生手笔的多副木刻对联:“携善卷而泽四时德雨,抱洞庭以采五洲兰香”“沅水涤明夜月,司马晚渡艟舫”“屈子吟绿沅芷,陶公呼来渔郎”……优美的文辞,深含的意蕴,潇洒的书法,富有一种永不倦怠的激扬之美。就像江面上有时起时落的白鹭,也有忽上忽下的雄鹰。
窗外,上游,是苔染的悬崖,苍翠的烟树,刀劈的山岭。此山又名关公岩,景名“云怒石开”。传说为关羽在沅水磨刀时试刀劈出。又云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是关公磨刀之日,这一天,沅江必涨大水。现在,桃源仍旧流传着磨刀节的习俗。极目窗前,玉带萦回城郭外;凭栏阁上,虹桥起伏碧波中——沅水大桥中部两圈红色的中承拱宛若富有生命魅惑与青春靓丽的人体曲线,又似乎是从钢琴上流淌出来的两个C大调,与桃源水电站长长的拦河坝上南来北往的车辆合奏出雄浑的乐章……
目光追着流光溢彩的车辆飞奔,护栏缺口逸出一座支桥通向江心绿舟般的双洲。洲上,沅芷流芳;柳外,烟水苍茫。江上升起一层淡淡的烟岚,轻飘飘地向上弥漫。微风吹拂,一层层的细浪相互推挤,哗,哗……发出细微的拍岸声,接触的刹那便渗透了泥土,也许它们祈求的不是花草抚摸的安慰,而是全力的支持,美好的祝福。又一阵风吹来,细微的波浪再一次爬上岸来,这小小的水珠在江中静待良久,期待的只是一袭风,一袭将它吹向岸边的风。上岸后,它将化作流云,在空中期待的只是化雨的一天,落入水中后,它们再做同一个企盼,同一份努力,不在乎时光的悄然流逝,不在乎生命的终结与开始,只是选定了一个既定的目标,只是倔强地向前奋斗。这平凡的水珠,這锲而不舍的水珠,我为它感动,为它骄傲!令人油然而生暮春观花、盛夏赏荷、金秋吹箫、隆冬饮酒的豪情——“多少次依偎在沅江的肩头,感受至纯的眷恋清碧的温柔,碧波荡漾的江水,是轻轻按在玛瑙琴键上的手!河滩漫步,微风吹拂垂柳的丝绦缠在心头,柔情打开沉默的心口,让心亮透。苍穹的朝雾映着清淡淡的红晕,远处的树还在薄雾中睡得低了头。娴静的弯月悬在银白色的云端,轻风寂静得忧愁。两岸的山岭像一群麋鹿在狂奔,矗立云霄的高塔和飞阁是它的长角,没有神庙和宫殿的辉映,依然神采悠悠。扁舟载着旭日和丰收的喜悦远航,腾空欢翔的蛟龙挥动手中的彩绸,河畔开满屈原的芷花,滔滔江水奔涌着千古风流……”
江湾里,一位老翁在渔船上垂钓,悠闲地咬着竹竿旱烟,布满皱纹的脸庞上呈古铜色,平头顶上花白的头发竟如火柴梗般竖立,时不时扬起钓鱼竿又挥入清流……鳞波微泛的江心一叶扁舟逆流而上,一回回被急流冲击,又被艄公一桨桨划破碧波,随着咿呀的桨声缓缓上溯,前行——陶渊明笔下的桃源人,宛如对岸峻岭一样憨厚,犹如垂钓老者一样安详,又恍如驾船渔夫一样奋进!可谓“绿萝晴画,纳雪峰之彩;楚山春晓,收云贵之芳”。
走出文昌阁,猛然发现阁门旁悄然蹲着一口锈迹斑驳的古钟,钟身上的文字早已漫漶,只能依稀辨出“风调雨顺”4个模糊的字迹,这也许是祖先为后人虔诚的祈祷吧。文昌阁下的江涛依旧在倾诉着历史的风霜和岁月的未来。再见了,奔流不息的沅江!你,让我一吐久蓄的衷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