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洋
在2019年参加高考的1000万考生中,李文雪是不起眼的一个,却也是“赢得这场竞赛”的胜利者之一。高考分数公布后,她面临着一个幸福的选择,一个是清华大学的法学专业,另一个是北大的考古专业。最终,她选了前者。
为了这场“人生中最公平的考试”,莘莘学子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中有人失意,有人欢喜,有人因此改变了一生的命运。而在李文雪看来,“考完就考完了,高考不代表一切,它是一个新的起点。”
虽然成绩“超出预期”,但也顺理成章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1927年7月,于清华任教的朱自清在心绪难宁的晚上,写下了著名的《荷塘月色》。
今年6月份,高考刚结束,李文雪站在清华校园荷塘边,看着零散开着的几朵荷花,她想起了这篇散文。也就是从那时起,李文雪感觉到自己与清华之间建立了某种链接。同月,高考分数公布。她面临着一个幸福的选择,一个是清华大学的法学专业,另一个是北大的考古专业。最终,她选了前者。
也正是这次清华之行,李文雪通过了清华的自主招生考核“领军计划”。在经过笔试、面试和体测的考核后,她的成绩被评定为“优秀”,并且顺利得到了20分的加分。
在此之前,今年1月,李文雪第一次来到清华参加冬令营。那一次,老师给她们讲了节选自《左传》的一篇古文。李文雪感慨于在遥远的春秋时期,人们就能通过自我在社会和人群中的实践,提炼出一套富有哲理的思想体系。她感受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校训,也被平易近人的老师和同学感染。另外,食堂也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清华的饭很好吃。”
李文雪来自济南市港沟镇郭家村,就读于历城二中53级6班文科,今年高考她拿到了一个令人称羡的好分数。拿到分数的瞬间,李文雪很开心,但随即就“有点平淡了”。在之前的联考中,李文雪也曾考出这样的成绩。虽然成绩“超出预期”,但也顺理成章。
“今年的考试题有点别扭,感觉不像以往那么严谨。但我考试的过程还算比较顺利。拿到分数后,确实很惊喜。”李文雪对成绩“淡然”视之,只知道自己考的不错,具体的排名还是北大的学长告诉她的。
7月4日下午3点,是李文雪给北大回复的最后期限。在她这个年纪做的为数不多的重大决定中,选择就读的大学和专业也许会改变她未来的人生轨迹。上一次她做出的决定是力排众议,選择学习文科。
这个2001年出生的姑娘,此时满怀着对未来的美好畅想和期待。
“寒门”亦是通往胜利之门
很多人认为,寒门再难出贵子。
前年,北大学霸刘媛媛在《超级演说家》的演讲轰动一时,由此引发了社会现象——寒门再难出贵子的一系列讨论。面对不可跨越的差距,寒门之子,如何跨越这座高不可攀的大山?
事实上,去年“耿直”的北京高考状元所说的话不无道理。那些父母优秀且得到丰富资源的孩子,正以无可匹敌的姿态,将家境不佳、资源匮乏的孩子赶到身下。
李文雪不认为这是个问题。她也从不认为“寒门”或者“贫穷”能够成为命运的阻碍或者助力。在她所生活的村庄里,几乎从未有人考取过重点大学。她有确实符合寒门的“标准”,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务农,下面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妹妹。但“高考是公平的,它给每一个人提供均等的机会,你要做的就是把握住它。”
在堂姐李占玥的印象中,“李文雪从小学习拔尖,喜欢独处,别人在玩的时候她总闷在家学习。”李文雪不喜欢热闹,家庭聚会也很少参加,拥有着与年龄不匹配的理智与成熟。但她稚嫩的脸庞上有一双坚定的眼睛,说话慢条斯理,拥有自己独特的节奏。与她交谈,很容易让你忘记面对的是一个18岁刚刚成年的孩子。严谨的思维和缜密的逻辑主导着对话的内容,但偶尔,她的莞尔一笑中又有着这个年纪应有的天真与直率。
李文雪的学习习惯从小养成,虽然家庭中的读书气氛不是很浓厚,但父亲培养了她“自己承担自己的事情”的品格;而小学入学时老师教的“好好学习、集中注意力”也被她贯彻、执行至今。
对学习的热爱,使李文雪的爱好与同龄人相比少得可怜,“闲暇的时候我会听听音乐、描画练字,在学校时还会跑跑步。”有时,李文雪也拥有与其他孩子一样的欲望与兴趣,她也喜欢吃好吃的,也喜欢别人喜欢的东西,但她同时保持冷静的克制,“想归想,要想办法有能力得到它”。
高考,无疑是一个学生能力的最佳证明。虽然家庭未能给李文雪提供更多的资源,但她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它绝不是可以决定一生命运的,对我来说它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也是我下一个新的起点。”更重要的是,李文雪所获得的是在激烈竞争中形成的学习能力、专业素养与良好心态,这些或许不会迅速变现,但注定会影响她的一生。
“高考”并非一场苦旅
李文雪非常喜欢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对她而言,“高考”不是一场苦旅。
在以管理严格闻名的历城二中,李文雪度过了“比较人性化”的三年,“没有想象的那么严”。与高一、高二相比,高三的学习生活确实比较累,“我不是很喜欢题海战术,我习惯跟着老师和学校的节奏来复习”。当李文雪身边的学霸们开始狂做题目巩固的时候,李文雪依旧跟随着老师的计划来安排学习。
李文雪自称是个“有点懒的人”,做太多的题会“头痛加手疼”。直到高三下学期,她开始有选择地做题,并非重复的做,而是总结题型和方法。
很看重逻辑,这是李文雪的特点。在学校,她最喜欢的学科是历史和政治,政治老师讲课很吸引她,逻辑性的解题是她的乐趣所在。“高三一年从学习中获取最大的快感来源于弄清了政治大题的解题思路。”而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历届的高考题目给了她很大的帮助,让她摸清了高考出题的思路和规律。
李文雪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考试比较在行”是在初中的时候,成绩对她是很重要,但她“没有那么执着”。在联考中,李文雪曾有一两回考的不是很好,也曾怀疑过自己,但只是转瞬即过。对成绩的“宽容”使她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心态。
高三,某一次联考过后,李文雪和两位同学在晚自习的间隙站在走廊交流,整整聊了一个小时。那次交谈成为她高三一年为数不多的“放松时刻”,她与同学彼此表达了对频繁考试的厌烦,沟通了自己的学习计划。那次的沟通也使三位小伙伴彼此缓解了烦闷的情绪,其中另一位同学井普雪,最终也以优异的成绩跻身省内前列。
高考成绩公布后,没有狂喜的心情,李文雪的庆祝方式仅仅是“跟姐姐去了趟市里购物,买了几件衣服。”如今,距高考过去已经20多天,李文雪已经感觉“有点无聊了”。抓紧定好学校跟专业,开始预习大学的课程,是她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在她设想的大学生活中,是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拥有更多机会接触人和其他有趣的事情。
李文雪记得,曾经有位老师这样说过“高中三年是人真正活着的三年”,但她认为还有下半句“至于走向哪里谁也不知道”。她所能做的,就是永不丧失对未来的期待,并把机会牢牢地抓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