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时代画像
最近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少年派》由六六编剧,闫妮、张嘉译主演,主要讲述精灵活泼的少女林妙妙中考超常发挥,意外考入重点高中,在学校结识了女神邓小琪、中考状元钱三一、富二代江天昊,四个少年桀骜不驯,迎着阳光、风雨,如春草般蓬勃生长的故事。
根据猫眼数据,《少年派》开播后,短短十天的播放量达到了14亿次。6月17日的播放量更是达到了1.6亿次。相比2019年开春大剧《都挺好》的最高日播放量2.5亿左右,还有点差距,但是10天14亿的播放量,足以说明《少年派》已成为这个夏天最火爆的电视剧。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聚焦高考与亲情的家庭成长剧,《少年派》并不仅仅围绕几个青春少年的校园生活,而是别具匠心地融合了几个家庭的家长里短、父母的教育观念以及孩子备战高考对每个家庭带来的变化,来解读大家共同面临的现实话题,戳中了不少家庭的痛点。
在剧中,以林大为、王胜男为代表的出生于70、80一代的父母,展示的是这两个年代人当下最为关注的中年生活、家庭教育。剧中林王两人的夫妻关系进入熟悉疲态的阶段,与青春期女儿的价值观发生分歧与碰撞,种种情节是对当下中年人生活现状的多点揭示,中年危机、中年叛逆、丧偶式育儿、合作式婚姻等再度成为网络热词。
而剧中少年们的生活在年轻一代中引发的怀旧思潮则更为明显。“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区别”“元素的确定性”等上课细节,直接引发几代人对校园生涯的回忆,有网友的评论可以代表大部分人的复杂心境:“听到那些曾经拼了命想告别的知识点,竟然莫名有些怀念。”《少年派》对高中生活精细入微的还原,可谓引发80、90后一代人青春共鸣的最大动因。
对当代少年的直观刻画则使该剧的受众人群覆盖到广大的00后。与描绘80、90代人青春的剧作不同,《少年派》呈现出了崭新的时代性,比起带着“迷惘”标签的80后、“个性”标签的90后,剧中的少年更多带着“独立自由”的特性,林妙妙跟妈妈顶嘴能说的头头是道、逻辑严密让对方哑口无言,邓小琪会表示绝不让未来的孩子重复自己的人生,这些都说明他们更早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习惯从实现自我价值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用打破常规的思维做出人生选择,更要求自我存在与精神独立。
穿上红舞鞋,选择行走的方向
近日,趣头条联合腾讯新闻、企鹅智酷发布的《2019高考人群调查报告》给出了一幅“高考人群画像”,通过报告,我们可以清晰看出超新生代的人生选择与大学规划,从而透视“00后时代”高考和社会的新变化。
报告指出,42.9%的高三学生认为高考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机会,而在其家长人群中,这个比例仅为20.3%。同时,77.4%的家长认为高考不是唯一,显示家长比子女“看得开”。
有数据显示,近7成高三学生认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会首先考虑专业前景,理学、医学、经济学是考生意向就读的前三类专业,这与就业人群看好的专业一致。名校情结降低,理性主义上升成为趋势。
在就业方面,报告显示,48.3%大学生希望毕业后在一线城市就业。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户籍、生活成本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非一线城市大学生想留大城市却留不下。最终仅19.8%的上班族留在一线城市工作。
对于中国大部分学生来说,高考是必须经历的成人礼。学生生涯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拥有的青春回忆也最多。这段经历该如何对待,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行为模式,更是不同的人生选择。
正如《少年》一书所强调的,青春并不仅仅是指年龄、生理或代际。它表征着一种新的主体性面对历史的特殊质地,它代表了现代性的起源性想象,它构造了意识形态的主导型修辞,它形成了文化政治想象的动力结构。
北大光华学院2019年毕业致辞中提出:在波诡云谲的大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安置自己?如何在变化之中找到那些朴素的不变,随身携带,以个体的无足轻重真正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引用大卫·鲍伊曾经唱过一句歌词,“穿上红舞鞋,跳出忧伤的舞步(Put on your red shoes and dance the blues)”。
作家劳伦斯·布洛克曾用感性的笔触描述孩子们怎样学会行走,“没有人灰心丧气,没有人提早放弃,每个人都在按步学习;而且,没有奖励的诱惑,也没有惩罚的威胁;没有对天堂的憧憬,也没有对地狱的恐惧;没有糖果,也没有棍棒。摔倒,起来,摔倒,起来,摔倒,起来,然后开始走路。”
学会行走,是人类进化历程中最神奇的飞跃,是人类精神中最淳朴,也是最高贵的部分。再平凡的人生,只要不停下,我们都有可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到达自己没有期冀能够去的地方。
进击的青春,必须有明确的自我进化的方向。
追求财富成功,将人生故事写成一个个财富故事,是一种方向;聆听内心,遵从生命的召唤,扎硬寨,打呆战,执着于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是一种方向;批判性地参与,创造性应对各种挑战,寻求幸福的同时不忘责任,将推动自我进化的力量和推动更大的一个群体进步的力量结合起来,也是一种方向……
行走中,我们必须看清并不得不经常面对的真实处境是——“胆怯者从未出发,弱者死于路上,剩下我們继续前行”(Philip K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