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彪
《凤 仪》
凤仪,顾名思义,为凤凰的仪态,同时它也用来形容英俊的仪容。凤仪一词,重点在于凤,凤指凤凰,为百鸟之王。在中国文化里,凤凰用来表示吉祥的征兆。用潮州手拉壶这种传统的手工艺,把凤凰的仪态展示出来,并命名为凤仪,这里面体现的不止有手工艺文化,还有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潮州手拉壶是潮州地区一项代代相传的民间茶具手工艺。它采用手工拉胚法(或叫轮制法)成型,是一种原始的辘轳制陶技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手工拉坯法,是将一块泥土放置在旋转的转盘上,利用转动带来的离心力以及手掌手指对泥土的按压力,对泥土进行塑形,最终形成壶状。古老的手工艺带来一代又一代文化的传承。这种文化,历经千年的洗礼,融汇了众多优秀的中华文化精髓。
回到这把“凤仪”手拉壶,其凤的含义,就是一项优秀的中华文化精髓。凤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凤”其甲骨文和“风”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所不在,及灵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为至高至大之意。“凤仪”手拉壶的成型,正是用手拉壶文化技艺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凤的姿态,将凤凰的吉祥之意传递到壶艺和茶道中,让凤凰飞入爱茶之人心中,带来吉祥如意。
“凤仪”手拉壶的壶身,和壶盖连城一体,呈现圆锥状。当然,这种圆锥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几何形状,而是一种顶端尖,下体圆扁的造型,此外最下层还有底托。这种形状,既保留了造型的美观,同时又在下体圆扁部分充分保证了足够的空间,用以容纳更大量的茶汤,让茶壶的实用性真正显示出来。上方的尖部,有一种柔和的曲线之美,这正是凤凰羽毛的象征和呈现。这种造型,加上壶嘴雕琢成凤头的形状,壶把雕琢成凤尾的姿态且弯弯卷起,整体看来,就是一只活灵活现的凤凰,令人叹为观止。从视觉上来评判,这把“凤仪”手拉壶,翩翩起舞、姿态优美,将凤凰之美感一一呈现出来。
制作这把“凤仪”潮州手拉壶,其实是颇有讲究的。首先,“凤仪”的壶身并非传统的茶壶壶身的那种圆滚,它是圆中带扁,且有棱角形成的一圈边线,有点类似科幻电影中UFO的造型。制作“凤仪”的壶身,必须以传统的潮州手拉壶工艺为基础,用手工拉坯法拉出其基本造型,接着用手掌手指的把握和拿捏,将其往心目中的理想形态去塑造,在这个过程,手指的力度必须把握得刚刚好,多一分、少一厘的力度,均不可以。同时,还要多次进行修正,多次拿捏和按压,最终才能塑造成心目中的凤凰身体。
其次,壶盖上的随风而起、具有飘扬状的凤凰羽毛,则需要对泥土进行有弧度的按捏,上下左右,按捏的力度、塑形的弧度,均需要把握得当,确保最终成型后,这一部分的悠扬美观,关系到凤凰动态美的呈现,马虎不得。
再次,壶嘴做成凤头的样子,也是需要有随风飘扬的凤羽效果,这就需要对壶嘴上下的装饰物进行塑形,确保效果显现。同时,在传统的画作中,凤头一般都是微微向上昂扬的,体现出那种骄傲的美感,因此,在壶嘴的塑造上,就需要塑造出这种美感,高雅、骄傲、自豪。
最后,是关于壶把的塑造和雕琢。为了将壶把塑造成凤尾,我们摒弃了传统的圆环状的壶把,而是做成单支点的把手形式,向上微卷、弯曲,同时还要呈现出随风飘扬、悠然美观的羽毛姿态。在这个过程中,凤尾的长度比较长,弯曲幅度也比较大,雕琢的要求也很高,塑造起来并不容易。可以说,作为凤尾的壶把部分,是凤凰成型非常关键的一部,因为每一副凤凰画作,凤的尾巴都是大且美、壮观且优雅。于是乎,要塑造出这个造型,必读对多副凤凰画作进行参考和端详,多次临摹,多次塑形,最终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这个效果,不止要求壶把的个体完美,还要求壶把和壶身连接上后,能完美体现整体的凤凰姿态。另外,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还要确保壶把的实用价值,不能太脆弱,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把好的完美的手拉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