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雁
小学低段学生基本还处于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学生正从直观形象思维慢慢向抽象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还必须借助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来进行逻辑思维和集合运算。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传统的计算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多的是技能性的训练,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现实的生活情境体会探索算法的过程,赋予计算教学以生命,又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体会计算的作用和价值。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效地结合起来。
一、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学生的普遍情况是计算能力薄弱,具体表现如下
1.计算速度慢,一节课的时间换来的是四、五个计算题,而结果准确率并不高。
2.多数步骤正确,最后关头出问题,大多一气呵成,自信满满,没有检查的好习惯。
3.慌慌张张,加减不分,结果错误百出。
4.未得策略,练习太轻。
计算能力正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基础,不容忽视,况且,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不论是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数的改写、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容积等的计算,应用题的计算、简单代数知识中的解方程,简单统计知识等都离不开计算,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兴趣不投的影响、思想不重视的影响、缺乏静心攻关意志的影响、一些不良习惯的影响等等。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敌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但也有少数学生没有理解算理,更有甚者是由于没有掌握计算方法,或是因为知识技能的脱节,整数加减乘除不过关,又如何搞得好小数的加减乘除呢?
二、在计算教学中,我结合自己的做法谈谈改变学生计算能力薄弱现状的对策
(一)调整学习目标
传统计算教学目标的制订侧重于学生记住计算法则,形成计算技能,忽视了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和培养。新课程对计算的价值观进行了重新定位,对计算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计算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体现这几方面的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
2.学生尝试探究算理算法的全过程,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3.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注意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
4.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5.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把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改革学习内容
1.依据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能合理、灵活地使用新教材,对教材能够进行创造性的使用。我们要充分尊重教材,挖掘教材的闪光点,再对教材进行辨证的处理。例如,在学习《人民币的加法计算》这一课时,我觉得书上买气球这一内容就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符合,因此,只是在情景的设计中适当的加上几句既让学生感兴趣又简单的话语就直接进入新授课,并没有过多地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修改。2.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让学生把自己发现的六种组合填写在表格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有序思维,而且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都竭尽可能把答案都罗列出来,并在探索的过程中自己或者通过别人的帮助,发现了人民币的加法计算,还用学到的技能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但马上巩固了新知,还在交流中学会了评价别人。在这样较短的时间里学生得到了大容量的练习。
3.拓展数学课程资源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師要善于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计算教学。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这一课时,利用学生在“环保小卫士”的活动中收集废电池、矿泉水瓶等活动的资料,创设了一个现实的情景,并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让学生选择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师可结合小数乘法,让学生算算自己家的住房面积等这样的实际问题。
(三)改变学习方式
1.创设情境,激活课堂
在教学一下《整十整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减法》时,利用老师发写字本这一情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猜一猜练习本的数量,既导入了新课,又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所需要的数据,然后通过估算、计算,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提供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
一下《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这一课,教师可以根据书上提供的情景图,提出“还剩多少本故事书?还剩多少本动漫书?”的数学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拿出方案,列出算式由组长负责写在练习纸上。再让每位学生尝试计算,验证计算的是否正确,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单纯地做几道计算题更具有挑战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这个计算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并比较不同方法的特点,在保证每个学生基本运算技能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的培养亦如此,要从学生入学,提出具体的要求一抓到底。如听课、格式、书写、改错就可提出统一的要求,每位学生以一贯之,独立作业习惯的养成除要求外还要做到一监督、二查式子痕迹、三看验算过程,如此,学生独立完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