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鑫
[摘 要]本研究使用文本分析法,以西安交通大学的9所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的9所书院为样本,分析官方网站上公布的文本资料,比较内地与香港高校书院模式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2所高校的书院发展都极具特色,并且在学生的录取方式、管理团队的组织构成和通识教育的实施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建议内地高校要关注学生选择书院的自主性,进一步完善书院的导师制,以及提升书院实施通识教育的标准。
[关键词]书院制;模式;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9)05-0137-07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9.05.026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正式拉开了帷幕,要使大学和学科的排名进入世界前列,我国高校需要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纵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及剑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会发现住宿学院制是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所采取的一种重要方式[1]。当前,我国高校的书院结合了古代书院和西方住宿学院的特点[2],从2000年开始,内地高校建立书院超过了130所[3],并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的新模式。由此,书院制成为内地高校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的一种尝试。
书院一词最早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书院,唐代时期正式出现并用于私人教育或藏书;五代时期成为面向社会开放的教育机构;宋明时期书院作为理学家传播思想的重要场所而快速发展;清代晚期成为国家主要的教育机构[4]。现代大学书院与古代书院有所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中国最早实施大学书院制的高校是香港中文大学,其中第一所书院的创设者钱穆先生以“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旁采西欧大学导师制度”来表达他的创办精神[5]。古代书院重视学术研究、自由讲学、提倡尊师等精神值得现代高校借鉴[6],而现代大学书院也致力于传承古代精神文化。例如,复旦大学的志德书院以“修其身齐其家治其国,必先正其心”为教育理念;克卿书院以“立志胸存社稷,但求无愧于心”为教育核心等。现代大学书院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古代书院的精神文化。也有学者指出,高校是用书院之名指代对专业课程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教育形式,与古代书院的形式和内涵都不同了[7],其更多的是仿效西方住宿学院。住宿学院最早萌芽于中世纪的法国,是为了解决贫困学生的住宿问题[8],此后发展成为大学内部的学生与教员的小型社团,先后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成立, 1933年其向美国高等教育转移,在哈佛大学建立了学院[9],能够为几百名学生提供小型的、稳定的、教职工领导的家庭式住宿环境[10]。值得注意的是住宿学院不仅仅有配套的豪华宿舍、食堂、图书馆、体育设施等[11],其还为同住在一个社区的学生与教授搭建了师生交流的平台[12],使学生在生活和学术相结合的社区中受益[13]。因此,当前内地的高校书院是在继承中国古代传统书院制度的基础上,仿效西方住宿学院实施的一种新型学生管理体制[14]。
本研究以西安交通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以下均简称西交大、港中大)为例,通过比较内地和香港高校书院建设的现状,探究二者在教育模式上存在的异同,以期借鉴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内地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式提供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一)分析方法
文本分析法是指对文本本身的内容、符号、结构和语境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识别和归纳的一种研究方法[15],目的是推断出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本研究收集和整理了西交大和港中大书院官方网站上发布的相关文本,从录取方式、组织构成、通识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出两校书院在各个维度上的特征,并比较两者有何异同。
(二)樣本选择
目前,学界对中国现代大学书院的概念基本达成共识,其主要以学生宿舍为管理空间和平台,以学生公寓为生活社区,对学生实施通识教育,承担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本质上还是一种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16]。以此定义为基础,本研究在实施书院制的内地高校和香港高校中分别选取西交大、港中大为样本。大陆地区,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建立书院,书院的形式开始走向多样化,当前主要包括集中开展通识教育和培养拔尖人才两种类型[17]。集中开展通识教育类的书院是让学生以书院为生活中心,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和举办各种类型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拔尖类人才的书院是部分重点高校将培养精英人才的特区融入了书院中[18],以考核的形式从新生中选拔少数优秀学生实施精英教育,将学校的优质资源集中在少部分人身上。西交大的书院同时具备了以上两类特征,其中彭康书院、文治书院、宗濂书院、启德书院、仲英书院、励志书院、崇实书院及南洋书院面向全校学生,以书院为依托实施通识教育;钱学森书院面向学校部分学生,以培养精英人才为主要目标。同时西交大从2005年成立“文治苑”(文治书院前身)时就开始探索现代大学书院的建设,是较早推进书院制的内地高校之一,所以其书院在内地高校中非常具有代表性。香港地区受到经济、政治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港中大是香港高校中唯一实施书院制的大学,却也是实施最早、发展最成熟的大学。1964年港中大成立,其是由新亚书院、崇基书院及联合书院3所书院合并而来,此后又成立逸夫书院、晨兴书院、善衡书院、敬文书院、伍宜孙书院及和声书院共6所书院,最终形成了港中大各具特色的9所书院。本研究选取西交大的9所书院和港中大的9所书院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与分析。
二、两所高校书院总体状况概述
(一)西安交通大学书院概况
本研究对西交大书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梳理(如表1所示)。西交大目前建设了9所书院,全校所有本科生都会隶属于其中一所书院,书院通过设置学业导师、班主任、专职辅导员等岗位来实现对学生的管理。西交大的书院成立于2005至2016年之间,大致发展了10余年的时间。最早的书院机构“文治苑”成立于2005年, 2007年更名为文治书院; 2016年成立了钱学森书院,前身是教务处培养拔尖人才的办公室,目前以书院的形式管理实验班的学生。除钱学森书院以外,其余8所书院都有自身的院徽和院训,属于书院的基本标识,部分书院的官方网站上给出了详细介绍。各书院的院徽主要是依据各书院自身的特色进行设计,如仲英书院的院徽由4个基本形组成,每个基本形是以书本的造型为原型,强调书院的学习氛围,整体来看像是瞄准镜的准心,象征着书院学生为自己的目标奋斗,颜色上采用大红色来表现文科学生充满激情活力的感性思维;崇实书院的院徽以含苞待放的花蕾为主体造型,基本形由“崇实”中文拼音首字母“c”和“s”变形组合而成,象征着崇实书院的学生像待放的花蕾一般与时俱进、茁壮成长。各书院的院训主要涉及到交通大学历任校长倡导的理念或者书院的培养目标,如彭康书院以彭康校长“三活跃”的主张为院训;文治书院以唐文治校长“欲成为第一等学问、事业、人才,必先砥励第一等品行”的育人理念为院训;仲英书院以“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为院训,旨在培养富有责任感的学生。钱学森书院成立的时间较晚,其于2017年12月开始向全校师生发布院徽、院训征集启事,而到目前为止尚未确定正式的院徽、院训。
(二)香港中文大学书院概况
本研究对港中大书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梳理(如表2所示)。港中大目前建有9所书院,对所有本科生实施“双院制”管理,专业教学、学术研究等归学院管理,而课外活动、德行培养等归书院管理。港中大实行书院制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其书院成立于1949年至2007年之间。值得注意的是,港中大是先成立了书院而后形成大学。1964年香港地区的新亚书院、崇基书院和联合书院三所书院合并成为香港中文大学,这类似于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它们都是先诞生了学院而后组建为大学。所有书院都设计有自身的院徽、院训、院旗乃院歌,并在书院的官方网站上给出了相关说明,以此彰显出书院文化的独特性。各书院的院徽紧密结合书院自身的使命愿景,如新亚书院的院徽是以汉墓出土的“孔子问礼于老子”画像为原型设计的,表明书院着重发扬中华传统的礼仪文化;善衡书院的院徽由甲骨文、金文“家”字部首为主干,左右两旁线条向中心伸展而形成“人”字,寓意东西方文化融合,书院师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伍宜孙书院的院徽以松树盆景为主题,与书院培养学生坚毅不屈的精神相契合。各书院的院训与弘扬中国古代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大多取自古代典籍。如崇基书院的院训取自《小戴礼记·大学篇》,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期望学生不断追求圆满;逸夫书院的院训取自《论语·述而》,即“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要求学生既要追求学问,也要修养品德;和声书院的院训取自《周礼·天宫·大司徒》,即“知、仁、圣、义、忠、和”,表明书院学生的品格和立身处世的态度。
三、两所高校书院模式的比较研究
(一)书院的录取方式
西交大书院和港中大书院在录取学生的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区别。西交大书院的学生主要是依据自身的学科专业被分配进入书院,而港中大书院则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其按照学生的意愿将学生分配进入书院。西交大除钱学森书院以外,其余8所书院均依据学生入学时所属的专业进行分配(如表3所示),住宿生活方面全部由书院进行管理。其中比较特殊的是励志书院和南洋书院,励志书院的学生来自于12所教学学院,是所有书院中涵盖专业范围最广的,其原因在于该书院的学生由全校的国防生构成;南洋书院需要负责管理少年班,这是西交大对早慧少年的一种特殊教育模式,少年班成绩合格的学生无需参加高考就可以进入西交大进行本科学习。此外,钱学森书院属于西交大的精英型书院,下设工科试验班、数学试验班、物理试验班、化生试验班、计算机试验班和人工智能试验班,全校理科学生可以对感兴趣的试验班进行报名,在通过书院组织的笔试、面试后进入试验班学习。
港中大9所书院在培养理念、特色活动、硬件设施等方面都各有特色,因而学生在入学前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要求填写一份表格,将9所书院按照意愿排序,学校据此将学生分配进入书院。目前少部分书院会组织面试,但通常情况下学生的第一志愿都会被采纳,使学生进入心仪的书院。总体而言,西交大书院和港中大书院都是面向学校全体本科生的,每个书院都由不同的专业组成,旨在打破学生之间的学科专业界限,让具有不同专业和文化背景的学生居住在一起,为其提供相互交流的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总之,西交大书院和港中大书院都不具备招生权,书院录取学生是根据学校的分配,只是在分配方式上有所区别。
(二)书院的组织构成
组织构成是书院区别于传统教学学院的一个方面,西交大书院和港中大书院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管理形式。如图1所示,当前西交大书院总体上由院长负责,下设书院院务委员会,主要由学业导师、班主任、专职辅导员等对学生进行直接管理。院长是书院的最高领导,主要负责除教学以外的任务,书院领导全部都由學术地位较高的教授担任,有时还会邀请其他学校的知名学者或社会知名人士来担任书院的名誉院长。书院事物委员会则承担书院的具体管理任务,委员包括学业总导师、院务主任、家长及学生代表,其中班主任和学业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专业教育,在学习上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专职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通识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院务主任需要兼任党总支书记职务,分管书院团工委、学生党支部和专项委员会,负责支部活动、党员发展、档案管理等事务。家长委员会是书院在高等教育中建立家校联系的一种尝试,为家长参与书院管理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学生组织包括书院学生会、宿舍管理委员会和学生事务委员会。因此,学生在有机会参与书院管理的同时,也有表达自身诉求的渠道。
如图2所示,港中大书院由院长领导,各书院单独设置管理办公室,主要由舍监、导师、学生及相关教职工人员组成管理队伍。院长是书院的主要管理者,负责活动的安排、教职工的聘用、规章制度的管理等。管理办公室具体分为综合管理办公室、教学管理办公室、导师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综合管理办公室负责安排书院人事、财务方面的工作;教学管理办公室负责安排安书院通识教育的课程及相关活动;导师办公室负责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指导与建议,导师通常会和学生住在同一个宿舍区,以保障师生间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工作,包括安排学生宿舍、指导学生升学就业、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同时,港中大书院为学生配备了不同风格的餐厅、健身房、图书馆等硬件设施,管理办公室还专门聘请物业公司对书院所属的建筑进行维护,充分保障学生享有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对比西交大书院和港中大书院的组织结构,虽然二者设置的机构和岗位有所区别,但都融入了导师制和学生自治的元素,不仅为学生配备了指导其学习的导师,还依托学生会的形式让学生参与书院的管理工作。
(三)书院的通识教育模式
书院通识教育能够促进不同学科和文化背景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因而西交大书院和港中大书院都依据自身需求实施通识教育。西交大书院主要通过开设实践训练课程和特色文化活动来实施通识教育,目的是提升书院学生的各方面素养。各书院开设实践训练课程作为通识教育的选修课,开课时间通常在7月份的小学期,有一定的学分要求。如文治书院开设的“文治五功”课程,其从思辨、国学、职业规划、语言表达和地域文化5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兴趣。思辨课程以师生讨论互动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形成目标意识;国学课程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及学者以讲座、论坛和参访游学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职业规划课程邀请知名企业的HR以讲座形式来帮助学生提高其就业能力;语言表达课程以竞赛、游戏及沙龙等形式来帮助学生训练其英语表达能力;地域文化课程依托西安的文化背景来帮助学生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宗濂书院开设的“当众讲话的艺术”课程,邀请书院的导师团队开设讲座,从正确发声、引发对话、分析逻辑及对话礼仪等方面训练学生的讲话艺术。特色文化活动是各书院依据相关培养理念而开展的特殊教育活动。如彭康书院的“彭康之夜”活动,其初赛面向全校选拔有才艺的选手,决赛以文艺汇演的方式让选手进行才艺比拼,为师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崇实书院的“西迁精神读书会”活动,结合西交大的建校历史,以阅读经典、品味故事等方式探索新时代的西迁精神。
港中大书院虽然也通过课程和活动来实施通识教育,但在具体要求和执行上有更高的标准,学校还设有大学通识教育部来保障学生的通识教育。港中大的通识教育课程分为大学课程和书院课程,学生必须按照所属书院的规定修读通识教育。书院的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课程旨在指导学生安排其大学生活,特别是对一年级新生融入大学生活和毕业年级学生的学术科研进行指导。如崇基书院针对本地新生设有“大学修学指导”课程,针对外地新生设有“书院、大学与社会”课程;第二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人文或科学文化素养,其还兼容了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如新亚书院开设的选修课包括“西方文化的特质”“中国通史”“东南亚的民族和文化”“文学欣赏及艺术欣赏”等;第三类课程旨在传递书院的精神文化理念。如和声书院开设的特色课程包括“绿色实践与绿色生活”“动植物摄影与图画”等。书院的通识教育活动涉及非形式化的通识教育。如联合书院的“迈进地球村”学习活动、晨兴书院的“MC电影俱乐部”活动等。西交大书院和港中大书院都采取了丰富多样的形式来实施通识教育,对于通识教育课程也都设有学分要求,以此让学生在书院的学习生活中提升其综合能力。
四、结论及建议
由于书院制的良好育人效果有利于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19],越来越多的内地高校开始推进书院制改革,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目前大部分内地高校仍处于探索性阶段。本研究以西交大和港中大为例,比较内地与香港高校书院模式的发展现状,对当前内地高校书院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一)考虑学生选择书院的自主性
内地高校书院大多通过专业分配或选拔考核的方式让学生进入书院,主要考虑的是管理上的方便,而香港高校则会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意愿。由于对学生进入书院的考核方式有所限制,内地高校书院的学生虽然也具有跨专业交流的机会,但是其交流明显不够充分。香港高校书院学生的专业背景更具有随机性,国外留学生同样可以和中国学生共同住在一起[20],宿舍的分配尽可能安排不同专业和文化背景的学生混住在一起,以期产生不同价值观的碰撞。内地高校书院可以向香港高校书院学习,在录取方式上多考虑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书院,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书院打造特色的品牌活动来吸引学生。
(二)进一步完善书院的导师制
从内地高校书院和香港高校书院的组织构成来看,导师是书院在其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本科生配备导师也正是在书院模式下培养学生的优势所在。内地高校书院中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依赖于学生的自主性,总体来看交流偏少,而且交流往往集中在毕业年级(学生需要导师指导其毕业论文时期)。香港高校书院为学生配备导师的同时还让导师和学生住在同一个宿舍区,为师生之间的亲密交流提供更好的平台。此外,书院还会为导师和学生安排定期的餐会、晚宴等,多种多样的交流形式有利于导师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将生活态度和治学精神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内地高校书院可以通过拓展师生的沟通渠道来进一步完善导师制,使导师不仅可以指导学生的学业,还可以从更多方面影响学生。
(三)提升书院实施通识教育的标准
内地高校书院虽然设置了通识教育课程,但比起香港高校书院,存在着课程持续时间短和修读标准低等不足。内地高校书院通常将通识教育课程集中安排在某一段时间,以讲座的形式为主,课程大多不超过10讲。香港高校书院设置的通识教育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各书院都有严格的修读标准,开设时间贯穿于本科学习阶段,选修课涉及的内容也极为丰富。如历史、天文、摄影、绘画等,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内地高校书院在实施通识教育时需要进一步提高其标准,实施通识教育课程的关键在于保证其质量,既要通过提升学分要求、改进考核形式、增加课时等方式让学生重视相关课程,也要拓展课程的内容,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刘阳,宋永华,伍宸.再论书院制——英、美及我国香港顶尖大学书院制模式比较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8 (08):103-109.
[2]何毅.现代大学书院的内涵、产生背景及存在逻辑[J].现代教育管理,2016(06):58-63.
[3][18]劉海燕.我国现代大学书院制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7(11):43-48,59.
[4]刘少雪.书院改制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5][17]蔡俊兰.继承与创新: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研究[J].高教探索,2017(05):94-100.
[6]刘丹丹.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J].文学教育(下),2017(08):100-101.
[7]余小明.英美住宿式书院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对我们的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15(01):40-47.
[8]李海莉.英美大学住宿学院制度研究[D].汕头大学,2010.
[9]Cox B E , Elizabeth O.Faculty-Student Interaction Outside the Classroom: A Typology from a Residential College[J].The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2007(4):343-362.
[10]Robert OHara,田阳.美国高等教育和“学院制生活”[J].住区,2011(06):10-21.
[11]Reyes G D L , Rich P.Housing Students: Fraternities and Residential Colleges[J].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 Social Science, 2003(1):118-123.
[12]Robert J O , Hara.How to build a residential college[J].Online Submission, 200(2):52-57.
[13]Inkelas K K , Zeller W J , Murphy R K , et al.Learning moves home[J].About Campus, 2006(6):10-16.
[14][16]李翠芳,朱迎玲.現代高校书院制建设及原因追溯[J].煤炭高等教育,2009(03):49-51.
[15]Roberts C W.Text Analysi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Methods for Drawing Statistical Inferences from Texts and Transcripts[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7(2): 221-222.
[19]曹洁.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研究[D].湖北大学,2014.
[20]孙瑛皎,刘保兄.从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制到现代书院制[C].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学术年会,2012.
(责任编辑:付英华)
Abstract: This study uses text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texts published on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nine colleges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and nine colleges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compar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ainland and Hong Kong college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in the two universities is very unique, and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way students are admitted,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management team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mainl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autonomy of students to choose a college, further improve the tutor system of the college, and improve the standard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the college.
Key words: collegiate system; pattern; gener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