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燕远,李耀燕,谢阳姣,李 彤
(广西中医药大学 瑶医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游耕迁徙的山地民族,因其独特的居住环境,造就了颇具特色的瑶族医药,其中瑶药更是以经典的“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闻名遐迩。国家历来重视民族医药的发展,近年来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民族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优良环境。瑶医药本科系列教材已经编写完毕,即将付梓。目前,广西中医药大学已经设有《瑶医药概论》选修课。瑶药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独特的理论体系,其风打分类理论将全部瑶药分为风药、打药和风打相兼药。瑶医104味老班药由五虎、九牛、十八钻和七十二风组成,其中七十二风中也包含风药、打药和风打相兼药。那么,“风打分类”与“七十二风”究竟有何区别,这是学习瑶药学必将遇到的问题。本文结合文献研究、统计分析和调研结果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为学习本门课程的学生理解相关术语提供参考。
瑶药根据瑶医“盈亏平衡理论”分为“风药”“打药”和“风打相兼药”三种。 “风药”是作用较为和缓,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散瘀、补气补血、健脾胃、益肝肾等作用的一类药物。“打药”是作用刚峻、取效迅速,具有散瘀消肿止痛作用的一类药物。
传统上,瑶医根据生长环境、药用部位、性味、功能主治等特点,将药物分为“虎、牛、钻、风”四大类,即“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共104味药,此即瑶医老班药(由祖上传下来之意)。
笔者对104味老班药的风打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五虎的风药、打药、风打相兼药数量分别为0、4、1;九牛的风药、打药、风打相兼药数量分别为3、2、4;十八钻的风药、打药、风打相兼药数量分别为2、3、13;七十二风的风药、打药、风打相兼药数量分别为16、16、40(图1)。104味老班药中,风药数量为21(20%),打药数量为25(24%),风打相兼药数量为58(56%)(图2)。由上可知,除了虎类药,牛钻风类药物中均含有风药,全部四类均含有风打相兼药。另一方面,“七十二风”既有“风药”,也有“打药”或“风打相兼药”(表1),其中风药和打药各占22%、风打相兼药占56%(图3)。
图1 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各自的风打分类结果
图2 104味老班药的风打分类结果
表1 “七十二风”的风打分类
图3 “七十二风”风打分类结果
“风打分类”与“七十二风”有何区别?首先是适用范围不同。“风打分类”是根据瑶医核心理论盈亏平衡,对瑶医使用的全部药物进行的分类,包括但不限于前述104种老班药,换言之,所有在瑶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的药物,均可以分为风药、打药或风打相兼药。七十二风是在“风打分类”基础上进一步分类的结果,适用范围比较窄,仅限于72种瑶药。其次,两者在功效强弱和持久性上存在差异。如上所述,风药中包含牛、钻、风类药,而七十二风是单纯的风类药。牛类药物性能强劲有力而持久,多为舒筋通络、强筋壮骨补肾要药;钻类药物性能强劲攒透、通达经络、透利关节,多为行气止痛、散痕消肿药;风类药物性能多样,多为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调经药。此外,七十二风中的打药药效弱于虎、牛、钻类药中的打药。譬如,对于体质比较弱的患者,活血化瘀时可首选风类药中的走血风(飞龙掌血),而不是虎、牛、钻类药中的打药。
解放前,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因此瑶医药缺乏典籍记载,只散见于各中医药古籍、民俗文献及地方志中,甚至对于“风打分类”和“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也难以找到相应的文献。相较于其他民族医药理论,瑶医药理论比较朴素,但简单实用,临床上有其独到之处。本文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及调研结果进行初步探析。然而,由于缺乏文献支撑,我们的结论目前仅限于理论推导上,其正确性尚待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