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刘如秀教授谈房颤的防治

2019-07-16 06:41陈德生图片提供刘如秀
长寿 2019年9期
关键词:心房房颤教授

文/本刊记者 陈德生 图片提供/刘如秀

房颤是我们常听到的一个疾病名词,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但大多数非医学专业的人对它还是很陌生的,或顶多只了解一些皮毛,它的更深层次的内容我们却不得而知。然而,它却对我们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们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该掌握的知识。有鉴于此,记者日前专程赴京,采访了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刘如秀教授,请她谈了房颤的防治。刘教授是我国首批名老中医、 国医大师刘志明先生的长女,她早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从事西医心血管病的临床工作,奠定了坚实的西医理论基础,后应召跟随刘志明先生研究中医,苦心钻研,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特别是对心律失常的研究造诣颇深,可谓家学渊源,学贯中西,自成一家。特别是,刘教授为人热情,平易近人,当她接到记者发去的采访提纲后,精心做了准备,待记者到来后,便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讲述了房颤的来龙去脉,令记者听后大为受益。

刘教授首先对房颤的概念做了介绍,她说,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我们知道,人的心脏大体可以分为心房与心室,各有两个,心房是贮血器,收缩时将血液压入心室;心室是肌肉泵,负责将血液泵入动脉,输送到身体各个部分。血液经过周身的循环以后,最后回到心房。正常人的心跳有一定的节律和频率,而房颤时心房的频率每分钟高达300 到600 次,使其泵血的功能大打折扣甚至丧失,心室率也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每分钟可达100 到160 次。

她说,房颤在医学上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 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三类,通常认为阵发性房颤指能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24 小时;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 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永久性房颤指持续1年以上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4 小时内复发者。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初步诊断房颤,但确诊需要心电图检查;对于房颤短暂发作难以捕捉到的患者,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等检查。

谈到房颤的病因,刘教授说,房颤的病因和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慢性病有关,过去主要是因心脏瓣膜病如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所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房颤的病因也发生了变化,根据我国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目前房颤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病。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约为30%,人数众多,长期的高血压会引起心房增大,这必然会影响心房的正常功能,最终导致房颤的发病。当然,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也可能会导致房颤的发生,而传统的因心脏瓣膜病导致的房颤比例仍然不少。高血压等疾病多见于老年人,所以,房颤的发病率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高。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等部门颁布的《房颤诊疗指南》资料,美国60 岁以下人群的患病率约为1%,75~84 岁约为12%,而80 岁以上者可达1/3。我国调查也发现,目前约有1000 万人罹患房颤,约为老年人口的4%。不过,年轻人群中也可见因先天性心脏病、甲亢等疾病而致房颤者。

她说,在中医学上,房颤是与“心悸、怔忡”这一名词相对应的,中医认为房颤的病机在于本虚,当属阴阳气血俱虚,心失所养,鼓动无力所致。《济生方·惊悸》 中说:“夫怔忡者,此心血不足也! ”明确指出怔忡因心血不足所致。此外,痰瘀内阻也可导致房颤的发生,《丹溪心法·惊悸怔忡》中说惊悸病本为心虚,在惊为痰,在悸为饮,认为心悸与痰扰心神有关等。这些都为我们正确认识房颤提供了理论依据。

她说,房颤具有严重的后果,其最大的恶果就是可使脑卒中患病风险增加5 倍以上,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房颤发生时,由于心房不能规律地收缩、舒张,血液容易在心房内瘀滞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可栓塞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其中栓塞在脑血管的概率最大,可导致脑卒中甚至猝死。房颤还会使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3 倍,二者常常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房颤也会使痴呆症的发病风险和死亡率增加2 倍。总而言之,房颤的危害极大,必须高度重视,及时诊治。

谈到房颤的临床表现,刘教授说,房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是心悸,大部分患者感觉心慌、心跳较快,而且心跳不规律,还可能有间歇。由于房颤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所以患者可能会出现脑供血不足和心功能下降的症状,如头晕、胸闷、气短、乏力等,甚至有濒死的感觉。总之,凡心脏病所有的症状,房颤时均会发生。房颤在临床检查上有三个明显的 “不一致”:一是心律绝对不一致,二是第一心音强弱不一致,三是脉搏与心率不一致,这是房颤检查非常典型的特征。幸运的是,房颤患者突然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比较少见,但也不可忽视。如果在家里突然出现心慌等房颤现象,患者应立即停止手里的工作,保持冷静,先测量一下血压,如果血压较高,可以服药进行降压治疗。如果胸闷、气短比较严重,可以服用复方丹参滴丸、 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改善心肌缺血。在紧急症状缓解后,应尽快去医院诊治。

谈到房颤的治疗,刘教授说,对于房颤,西医一般先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β 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洋地黄类、 胺碘酮等来控制心率。如果药物效果不理想,可采用射频消融术或冷冻消融术来治疗,具体由医生做出判断。消融术虽然属于微创,但仍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例如手术过程中可能损坏了正常的心血管组织,反而出现心律异常等问题。此外,为了预防血栓,患者常常需要服用抗凝药物,而这类药物也存在着出血倾向等副作用。相比之下,在治疗房颤的问题上,中医更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中医治病重视整体观念,而不只是关注局部病变和治疗,且副作用及依赖性较低。正因为如此,家父刘志明提出“心肾同治”的方法来治疗房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在家父“房颤是因为先天不足或后天过耗,导致肾精及元气不足,心脏失于养护,从而出现心悸等表现,所以病因之本在肾,标在于心”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在运用调和气血、 养心通脉的药物直接治疗心脏疾病的基础上,还注重使用补肾填精的药物来峻补元气,促使宗气充足、肾精固护,从根本上治疗房颤。除了着眼脏腑外,还考虑房颤患者的阴阳偏颇,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因人制宜地使用通阳活血或滋肾活血等不同治法予以治疗,患者症状多有改善,疗效比较满意。

最后谈到房颤高危人群如何预防房颤的问题,刘教授说,关于预防疾病,包括三个步骤,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对于房颤也是一样。首先是未病先防,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染患。刚才说到,房颤多因本虚所致,中医说“劳则气耗”,不论是工作还是娱乐,都应该有所节制,不可过劳,过劳必定会损伤正气,导致气虚,容易诱发房颤。其次是既病防变,即切断疾病向纵深发展的通道,防止疾病相互转换。刚才说到高血压是当今房颤的主要病因,所以,控制血压,使之保持平稳状态,是高血压患者预防房颤的根本有效措施。患者应该按时服药、 饮食低盐低脂低糖、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平和心态、加强运动等,来防范因高血压而引起的房颤。对于其他可能诱发房颤的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等,也要抓紧治疗或控制好,以免诱发或加重房颤病情。第三是瘥后防复,就是在房颤通过治疗痊愈或缓解后,患者要谨遵医嘱,注意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所有房颤的诱发因素,让疾病不再复发。做到这些,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房颤的发生了。

刘如秀教授应诊时间: 每周一、二、三、四上午为专家门诊,每周二下午为特需门诊。应诊地点: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市西城区北线阁5 号)心血管科。

猜你喜欢
心房房颤教授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心房颤动与心房代谢重构的研究进展
心房破冰师
刘排教授简介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左心房
预防房颤有九“招”
花开在心房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