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加生,张丽丽,周卫国,袁建妹,汪海洲,徐菊方,郑晓英
1.215010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 2.215010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3.215010 江苏省苏州市枫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卒中、周围血管病等,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显示,我国心血管病(CVD)现患人数为2.9 亿,其中高血压2.7 亿、卒中1 300 万、冠心病1 100 万;2015年农村居民CVD 死亡率为298.42/10 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44.79/10 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53.63/10 万;城市居民CVD 死亡率为264.84/10 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36.61/10 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8.23/10 万,CVD 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2]。目前我国CVD 与眼底损害关系的相关研究较少[3],本研究依据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s,ASCVD) 风 险预测模型[4]对苏州某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探讨慢性病患者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及其与眼底病变的关系,以期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苏州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管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调查社区7 个居委会,共抽取2 200 例在管的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根据各居委会常住居民占街道常住居民的比重,分配各层样本数,再在各层内进行单纯随机抽样,于2017年2—8月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检测,剔除问卷内容、检测指标信息不全及已患脑卒中或冠心病的患者后,共纳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2 080例,其中男871例、女1 209例,年龄(65.8±9.1)岁,根据心脑血管风险评估[4]将患者分为低危组227 例、中危组919 例、高危组934 例。研究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文价值及局限性:
眼底病变是高血压、糖尿病靶器官损害之一,眼底血管可以反映全身微循环的病理改变,视网膜疾病等可以反映血脂、血压、年龄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对血管的损害。本研究结果表明眼底筛查作为一种简便、价廉的筛查手段,有助于评估慢性病患者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筛查有一定指导意义。但本研究只选取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研究范围仅局限于苏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证实研究结果,未来仍需要扩大慢性病病种和样本的选取范围。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由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专科检查4 部分组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吸烟情况、疾病史等。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质量、血压。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采用日本HITACHI 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专科检查包括眼底动脉检查。
1.3 相关定义 (1)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测评估:《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将LDL-C 或TC 水平和高血压作为危险分层的重要参数,同时结合其他ASCVD 危险因素(包括吸烟、低HDL-C 及男性≥45岁或女性≥55 岁)的个数分成21 种组合,并按照不同组合的ASCVD 10年发病平均危险按<5%、5%~9%及≥10%分别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4];(2)吸烟史:吸烟≥1 支/d,持续1年以上,或戒烟<6 个月定义为吸烟者。(3)BMI 分级标准: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节录)》,分别将BMI<18.5、18.5~23.99、24.00~27.99、≥28.00 kg/m2定义为偏瘦、正常、超重及肥胖[5]。(4)高血脂症: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对血脂异常进行判断,即我国成年人血脂水平升高标准为:TC ≥6.2 mmol/L、LDL-C ≥4.1 mmol/L、TG ≥2.3 mmol/L、HDL-C<1.0 mmol/L 或既往诊断为高脂血症,目前正在服用降脂药物者[6]。(5)高血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或在未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 次测量,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7]。(6)糖尿病:既往有糖尿病史或空腹血糖水平≥7 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 h 血糖水平≥11.1 mmol/L,或随机血糖水平≥11.1 mmol/L[8]。(7)眼底动脉检查:根据Keith-Wagener眼底分级法,分为正常;Ⅰ级,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增强;Ⅱ级,视网膜动脉狭窄、动静脉交叉压迫;Ⅲ级,上述病变基础上有眼底出血及絮状渗出;Ⅳ级,上述基础上出现视盘水肿;眼底正常和Ⅰ级定义为眼底正常组,Ⅱ级、Ⅲ级、Ⅳ级定义为眼底异常组[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同性别/年龄慢性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暴露情况比较 2 080 例慢性病患者中吸烟、超重或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者占比分别为22.74%(473/2 080)、67.74%(1 463/2 080)、35.58 %(740/2 080)、94.28%(1 961/2 080)、24.76% (515/2 080)。不同性别慢性病患者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吸烟、超重或肥胖者占比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不同年龄段慢性病患者高血脂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慢性病患者吸烟、超重或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者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不同性别慢性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暴露情况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major risk factors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by sex
表2 不同年龄段慢性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暴露情况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major risk factors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mong chronic disease patients by age group
2.2 不同特征慢性病患者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分组情况比较 2 080 例慢性病患者中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分组为低危、中危、高危者占比分别为10.91%(227/2 080)、44.18%(919/2 080)、44.90%(934 /2 080)。不同性别、年龄、吸烟、BMI、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史情况慢性病患者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分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不同风险分组与眼底病变的关系 2 080 例慢性病患者Keith-Wagener 眼底分级正常者93 例(4.47%)、Ⅰ级者899 例(43.22%)、Ⅱ级者950 例(45.67%)、Ⅲ级者127 例(6.11%)、Ⅳ级者11 例(0.53%)。眼底异常检出率为52.31%(1 987/2 080),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眼底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5.37%(103/227)、51.25%(471/919)、55.03%(514/934),3 组 眼 底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4,P=0.023)。高危组慢性病患者眼底异常检出率高于 低 危 组〔OR=1.473,95%CI(1.101,1.972),P=0.009〕。
表3 不同特征慢性病患者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分组情况比较〔n(%)〕Table 3 Level of 10-year risk of cardio-cerebrovascular in chronic disease patients by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ASCVD、脑血管意外等一系列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疾病,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高患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的特点。目前,改善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是心脑血管病防治的主要目标,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相关指南均强调,首先应进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既往已有少部分城市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的相关研 究[10-12],但尚无苏州相关报道,因此在苏州开展慢性病患者ASCVD 风险评估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研究慢性病患者中吸烟、超重或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暴露率分别为22.74%、67.74%、35.58%、94.28%、24.76%。不同性别患者吸烟、超重或肥胖者占比不同,这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13]。提示男性慢性病患者更应注重吸烟、体质量的控制。
本研究显示,慢性病患者中,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评估低危、中危、高危者分别为227 例(10.91%)、919 例(44.18%)、934 例(44.90%)。提示,调查对象未来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较大,应加强宣教,改变不良生活、饮食习惯,控制吸烟、体质量、血脂、血糖、血压等。因评估方法、目标人群不同,本研究与国内其他报道结果不一致[14-15]。不同性别、年龄、吸烟、BMI、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史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分组情况不同。男性高危组占比高于女性[16],结合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可能是男性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危险因素中吸烟暴露率高。
眼底病变是高血压、糖尿病靶器官损害之一,眼底血管可以反映全身微循环的病理改变。有研究显示,视网膜疾病等可以反映血脂、血压、年龄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对血管的损害[17]。李乔薇等[18]研究显示,视网膜中央动脉狭窄与血压升高相关,且视网膜血管直径能反映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微血管的作用。SILVA 等[19]研究显示,视网膜动脉硬化可以很好地预测颈动脉及脑动脉狭窄、斑块的形成,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一个预测因子。颈动脉疾病所致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可能由微血管疾病介导的。本研究对慢性病患者进行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评估并探讨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慢性病患者不同风险分组患者眼底异常率不同,且高危组慢性病患者眼底异常检出率高于低危组。提示眼底筛查作为一种简便、廉价的筛查手段,有助于评估心脑血管疾病,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筛查有一定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苏州某社区慢性病患者未来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较大,高危人群眼底视网膜病变明显高于低危组,其原因与高危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异常、肥胖等)暴露率较高有关,因此视网膜病变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眼底检查或可作为基层慢性病风险评估的检测手段 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