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珂:觉醒的“五四”青年

2019-07-16 02:30云南师范大学昆明650500
名作欣赏 2019年14期
关键词:封建礼教五四丁玲

⊙王 僳 [云南师范大学, 昆明 650500]

丁玲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开始创作是在大革命失败后文坛沉寂的时候,面对残酷的现实,新文学家们不能不中止他们以往的书写。于是人们在寻找、在探求,如何表现历史和时代、如何宣泄内心的情感。丁玲也提起笔来写下了《梦珂》,她觉得有话要说,却找不到人听,也找不到生活的出路,就这样在极度苦闷、孤单中,怀着极度的叛逆情感,她开始了写作。她的文字充满着灵性和活力,充满着才情和胆量,第一篇《梦珂》就刊登在《小说月报》 的重要位置上。小说中的梦珂没能完全逃离封建社会强加在女性的身体与精神上的沉重枷锁,但她作为新时代知识女性的典型代表,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女性自觉意识的发展。

一、觉醒的梦珂与“五四”时代精神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这使得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同时五四运动也形成了伟大的“五四”时代精神,即爱国,追求进步,呼唤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五四”时代精神确实为当时中国所必须,这是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探索进步的灯盏。梦珂作为丁玲笔下“有些话想说”的产物,其形象也体现着“五四”时代精神。

由于与环境冲突,梦珂拒绝腐朽没落,她一直在与歧视、压抑女性的环境作斗争,她向往着“五四”新时代的自由与个性解放。作为一个接受了“五四”新文化洗礼的女性,梦珂自然不可能再在农村过着封建传统的生活,于是她离开了农村到城市里学习新文化。她漠视世俗礼教,学校里的女模特被欺负,她大胆地站出来维护女性尊严,勇敢地批判了调戏女模特的红鼻子教师,这是她身体力行从言语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对女性尊严的维护和对传统的反叛。学校的一切都让她感到愤懑和失望,最后她选择了离开学校。梦珂反对封建婚姻,追求理想爱情,她喜欢二表哥晓淞并否决了父亲提及的婚事。梦珂追求自由恋爱的精神体现了她的社会觉醒,她想要爱情里精神上的共鸣,同时对封建礼教充满了叛逆。而当梦珂发现表哥只是把她的当成玩物时,她忍受不了这样的戏耍与侮辱,随之断然拒绝了表哥的哀求,隔天就留了一封告别信离开了姑妈家,这是她在与现实冲突中选择的结果。在整个的故事叙述中,作者赋予了主人公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去承受环境的重压。她总是在寻求,在探索,她从家乡来到了大都市上海,从中学来到了姑妈家,又从这个上流社会的家庭走进了那个使她感到耻辱和害怕的圆月剧社,当上了电影演员。她的目的只是想在这充满冷酷的、到处布满陷阱的社会里争得一席地位。她不依附于男子,也不依附于家庭和亲戚,她要自立于社会。她的选择相对于莎菲来讲,要更充满理性。她的行动处处都表现出了她是一个强者,体现着“五四”时期的自立自强精神。在面对着污浊的社会以后梦珂“依样是隐忍的,继续着到这种纯肉感的社会里面去,自然,那奇怪的情景,见惯了,慢慢的可以不怕,可以从容,但究竟是使她的隐忍力更加强烈,更加伟大,至于能使她忍受到非常的无礼的侮辱了”。虽然梦珂最后走向了男性欲化的更浓重的包围中,但她的倔强勇敢和独立,对于男权社会的抵抗,是梦珂这个人物形象的宝贵之处,也是“五四”时期在个人身上所体现的追求进步与解放的“小小坚持”。

二、孤独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

梦珂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的牺牲品,在小说中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精神上,她都陷入了孤独的境地。她用自己理想的标准去衡量事物,用自己追求的真、善、美去判断生活,因而她见到的往往是不理想的。她想要恋人之间的互相了解、心心相印,也想要朋友之间的真诚相待。她对于人们的虚伪和社会的陋习深恶痛绝。腐朽的封建思想、传统的伦理观念和道德习俗,罪恶的社会现实,都处于梦珂的对立面,这样梦珂自然也就站在了社会的对立面,成了社会的“敌人”,自然就感受到了这个社会的压抑,受到了世俗传统的压迫。她感到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有着隔膜,而自己的精神将永远是孤独的。在小说里雅南曾经带她想去做一些工作,但梦珂偷偷溜走了,她还未明白这些“工作”的意义,她是远离群众、远离革命、清高自傲的人,凭着个人孤单的力量要和周围的世俗挑战,要战胜黑暗,争来光明,实在寡不敌众。这样她更觉空虚颓废,又束缚了自己迈出新的脚步去寻求新的出路。于是,沉浸在痛苦和烦躁中的梦珂最终也只能陷在“黑暗中”苦苦挣扎,没有温情可以回忆,没有集体可以依靠,陷入无法取得社会意识认同的绝对孤独之中了。作者写出了沉闷环境里梦珂的挣扎,也写出了传统社会和孤独个人的对立,更揭示了女性意识觉醒的复杂与痛苦。事实上,社会上有许许多多和梦珂一样的青年,苦闷的时代和畸形的社会给这些觉醒后冲出封建家庭的青年带来的是深深的迷惘和无尽的失望,他们的孤独有着深刻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梦珂每一次迈开新的步伐追求新出路,都会与当时的社会发生冲突,现代社会并没有给这些认识到“自我”的新知识青年们提供更合适的生存环境,反而是给予了他们无人理解的孤独。丁玲写出了梦珂孤独感伤的心灵世界,客观表现出了个性解放的幻灭,从中也能够看出作家心灵的孤独与痛苦。

三、梦珂形象启示

五四运动在当时的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对于“人”的新的发现和认识。梦珂作为一个接受了新文化教育的青年,是受“五四”精神感染的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她追求个性解放,追求人的价值,期待得到理想的爱情。可是那时的都市文化、专制的男权传统,使她的美好期望注定要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破灭。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上讲演时曾说过:“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离开家乡,来到城市里的梦珂发现自己仍在原来的世界,这是梦珂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所有清醒的现代知识女性的悲剧。在那个时代的中国,城市是新知识青年们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反抗封建礼教所奔向的地方。他们认为城市有着自己苦苦寻求的东西,能在城市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于是许多青年离开封建乡村,投向城市文明。但所谓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商品市场和文化市场,其实不排除是对资本主义文化残渣的一种恶劣吸收,新青年在这样的社会里是必然遭遇打击的。在当时处于社会转型中的旧中国,新知识青年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对他们来说显然是痛苦的,他们在封建与新时代的夹缝中生存着,这更加激发了他们追求真正意义上的个性解放。“五四”时期的新女性也积极追求自己的权利,她们认识到了“人”的价值,纷纷离开了禁锢自己的封建牢笼。向往新生活的梦珂是具有强烈现代意识的新知识青年形象。她是封建礼教的反叛者,她是抱着那样美好的憧憬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寻求新的生活,她的正直善良却为环境所不容,最后处处碰壁入了虎口。封建主义毫不怜惜地一天天地吞噬着她,她的苦痛遭遇是对“五四”时期新知识女性受到的社会压抑的概括。

在这里作者“写出了人物在不断的自我矛盾中,在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中头脑清醒地一步步向悲剧的结局中走去”。这种矛盾也正是那个时代青年们无路可走的痛苦幻灭心境,被五四运动叫醒的这些青年们,唯有融入刚开始发展的革命,他们的心灵才能被充实,才能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对抗社会是不可行的,那样的结局只能是对新世界和自我充满怀疑,在黑暗现实的碾压下迷失在历史中。虽然梦珂的结局是个悲剧,但她作为“五四”时期新知识女性,她意识到了人的价值,也勇敢追寻新的自我。她敢于挑战和背叛封建礼教,敢于维护女性的人格尊严,敢于追求美好事物,追求恋爱自由和个性解放,尽管弱肉强食的黑暗世界吞噬了她,但她依旧坚守着自己的善良,保持着自己的清醒。梦珂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她的遭遇铭刻着时代的创伤,她在社会中寻求人的价值的挣扎,也是许许多多青年男女的共同遭遇。虽然她与革命青年还有着一些差距,但她促使了更多青年的觉醒,她使他们能更明晰地看到正确的道路,同时也更努力地向着这条道路前进。而丁玲的这一作品能够经受时间的检验,使当今的读者仍然能与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情感交流,体会到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波动,这是丁玲与她所创作出的梦珂的最成功之处。

① 丁玲:《梦珂》,中国画报出版社2015年版,第45页。

② 李达轩:《丁玲与莎菲系列形象》,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页。

猜你喜欢
封建礼教五四丁玲
丁玲的幸福婚姻
丁玲的主要作品
丁玲噩梦一场
她同时与两个男人同居,一生经历四个男人,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西厢记》和《牡丹亭》之爱情比较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
祥林嫂形象之悲剧性探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