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爽
摘 要:本文以系统论作为“PLC技术”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以职业工作岗位分析为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以来自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托构建教学体系,以完成企校结合的典型工作任务要求的知识、能力、素养为目标,设计了课程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系统论;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
“PLC技术”是一门职业性、实用性较强的自动化类专业核心课程,对其它课程起到承前启下的支撑作用,对学生核心专业能力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在高职教育中,已将其作为高级维修电工等职业技能鉴定的必考内容之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不同于学术人才的培养,强化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训练[1-2]。多年来,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项目化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笔者更是在系统论方法指导下对“PLC技术”进行了项目化课程改革,该课程是学院首批通过验收的项目化教改课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系统理念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系统是由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制约的若干要素构成的,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包含了四个重要概念:系统、要素、结构以及功能,描述了系统与环境、要素与系统、要素之间的各自关系,是关于所有系统及其组成要素的一般模式、规律和原则的科学理论体系。人们公认,系统论是由美籍奥地利学者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创立的。作为20世纪深刻影响人类思维的文明成果之一,系统论早已渗透到各个科学研究领域中,发挥着重要地指导作用,并取得丰硕成果。
应用系统论方法指导“PLC技术”课程建设过程中,是以一个综合性的实际机电一体化系统为平台,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从系统的角度去学习元件、指令的作用、功能、用法、参数等,并在教学中树立整体的、联系的、制约的、有序的、最优的观点。这样,一是可认识课程系统的规律和特点;二是利用课程系统的规律和特点去规划、建设或改造成一个新系统,使新课程系统的存在、发展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选取真实系统,建立全系统理念,能有效解决项目化课程改革后,知识肢解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全部课程的系统性、整体性,突出知识的渗透性与连贯性,提升课程知识的整体化程度,增强项目化课程改革有效性、可实施性。
二、课程项目化实施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企业工厂实际情境,更好、更快地实现就业的零对接,项目化课程的教、学、做,全部在实训基地展开。教学组织过程如下:
1.教师首先下达教学项目的任务书,学生根据任务书中的系统控制要求进行资讯环节,搜集查找实施本项目所应掌握的知识点、技能资料。
2.学生向教师反馈本项目查阅知识点情况,教师给予点评,并讲解新知识点。
3.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后,协作对项目进行决策与计划环节。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相应指导、协调。
4.学生按照决策中的分工,对项目进行实施。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指导、监管,并给出过程评价、考核。
5.学生项目实施完毕后,上交程序,并整理文件资料,填写项目报告,包括项目I/O分配、接线图、梯形图程序等。
6.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个人专业理论知识考核及专业技能考核。
7.师生共同对项目进行总结、讨论,并对优秀程序给予点评,做提升学习。
在学生实施项目过程中,教师不给学生原程序,而是充分给学生自由思考设计空间与时间,从而培养学生真正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创新能力,让学生勇于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掌握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分析、思考并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协作完成。
三、项目化教学实施效果
“PLC技术”课程采用基于系统论的项目化教学设计,打破了原有的以系统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建构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强调了课程的整体性,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分工协作能力,使其成为一名具备职业素质的高技能型人才。本门课程已被确立为院级精品课、院级优秀课,项目化实施验收成绩为优秀,并出版了授课配套教材。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能全身心投入,认真严谨实施每一个项目。毕业后,均能快速适应企业工作。近年来,学校自动化类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率逐年提高。专业学生在吉林省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賽“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赛项中多次连续获得一等奖。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肖冰梅,龚力民等.系统论在中药鉴定学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28):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