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艳云
摘 要:本文基于“一体化教学在‘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中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分析“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这门课程教学在广西区内的发展现状及其成因,探讨在本课程中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方法和步骤,并开发出校本教材并在本校实施一体化教学,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电子技术
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1]。“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学习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综合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取得良好效果。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术课程多以理论知识为主,以实践教学为辅,以认知科学研究教学为主,缺乏与社会的融合,违背了技术学校的培养方向。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材理论性太强,不适合基础较差的学生。大多数学校采用传统的教材,内容偏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实操环节较少;教学培训场所少,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课堂主要讲解理论知识,实践操作需要到实训室实训。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的学习,不能融为一体。技能操作中缺少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学生的有效参与。教学仍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实训教学还是以教师叙述技能操作过程,学习难以理解教师的讲解,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缺乏真正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教师具备专业技术资格和职业技能资格,即既能上理论课,又能上操作课;技工院校一般在期中和期末组织学生考试,单一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考评体系单一,没有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综合考核体系。
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策略
(一)一体化教学教师的培养
一体化教学工作的开展,首先,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我校培训科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学校的电子教师在深入电子企业考察,了解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节,提高实际技能。有助于与课程的开发。
(二)一体化教学场地的建设
一体化教学场地的建设是指把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融为一体的场地。在一体化教学场地设有教学讨论区、工作工具区和成果展示四个区域,各自区域有各个功能。教学讨论区用于教师讲授示范,模拟演示、学生讨论、制定方案、以及资料检索。工作工具区用于存放实训设备,学生操作实践在此区域完成。成果展示区用于学生展示小组成果,小组自评及互评[2]。
(三)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与传统的教学比较,首先,一体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一体化课程一般由两位教师组成。课前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提前设计学习任务。其次,应考虑每组学生的情况,指导组长进行分工,保证每组工作任务的顺利实施。
1.一体化教学组织步骤。(1)明确任务。教师把本次工作联系单分发给组长,提出本任务的目标,各组接收到学习任务后,开始分析,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明确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通过自学、互学或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电路原理分析。(2)制訂计划。学生根据工作联系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工,制订本任务的工作计划。教师在这过程起到引导的作用。(3)做出决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检查学生制订计划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制订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步骤。(4)实施计划。各小组首先根据电路原理图,对电路进行布局,然后根据电路原理图,对电路进行布线焊接,教师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给学生进行技术性指导。(5)检查控制。这环节检查电路焊接是否有问题,对电路进行排故,最后对电路进行通电测试,记录相关的数据与电路原理分析受否一致。这各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训相结合,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验收。(6)评价反馈。这个环节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做出总点评,学生分析在实施任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做出总结。主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沟通能力以及总结能力[3]。
2.师生在实施一体化教学中的角色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一体化教学,教师帮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指导他们制定工作计划,指导学生实施计划,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点评学生完成整个任务的有点和不足。因此,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随着教师角色的变化而变化,在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发挥团队力量解决任务中问题。因此,学生在一体化教学中学会能独立或者合作学习专业知识,还能养成个人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4]。
3.“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质量考核的评价机制。(1)评价形式多样化。学生成绩评价分为三个部分: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构建多元评价主体,让评价更具公平性。(2)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内容不仅局限对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进行评价,还包括了对职业素养、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内容进行评价。
三、一体化教学在“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中的成效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电子技术基本与技能”课程17电子和18电气进行了教学实施。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情景描述环节,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单,明确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以电路原理图为核心,通过查询资料认识元器件的功能和分析电路原理图。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注重培养学习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树立正确职业道德观和纪律观,学会用理论知识指导操作技能,让操作技能去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5]。
(二)教学质量明显好转
实施一体化教学能使学生不善于听理论课、爱睡觉、爱玩手机、爱说话等影响变为学生敢于动手和动脑,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现象。课堂上课参与度得到很大的提高,在任务的驱动下,他们主动查阅资料,主动参与讨论,严谨操作,认真排故,严格采集实验数据教学,教学气氛良好。
(三)技能比赛突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试验班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技能比赛,并取得良好的成绩;广西南宁技师学院技能才艺节的“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技能比赛中,试验班的参赛选手的综合能力明显比其他班要高,并代表我院参加南宁市中等职业技能比赛。
(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在开发电子基础基础与技能课程中,教师根据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设计工作任务和编写教材、教案,制作课件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我校电子组教师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提升了电子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结束语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从2016年10月立项至今,获得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充分考虑了学校的教学资源,根据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来安排课程内容、安排课时、设计课程结构。在开发和实施一体化教学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边学习边实践课程。每课任务的内容都经过多次审议讨论,最后才形成定稿。有许多因素限制和主导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这些因素的特点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职业教育的课程是呈动态性变化,很难获得一个通用的课程模式。在这个课程的发展也具有这些特点。它应根据社会发展和工业企业的需要加以调整和修订。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韩素华.技工院校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3] 黄惊.中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8(20):1.
[4] 王忠海.中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J].现代职业教育,2018(2):1.
[5]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