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皇帝的孩子》中布狄的心理成长过程

2019-07-15 03:30庄红梅
北方文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自我

庄红梅?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皇帝的孩子》中布狄的心理成长过程进行分析,运用弗洛伊德关于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理论来分析布狄的心理变化过程。布狄从最初“自我”时的迷茫,再到经历9·11之后获得重生,收获了真正的“超我”。

关键词:《皇帝的孩子》;布狄;自我;超我

克莱尔·梅苏德是美国最有才华的年轻作家,《皇帝的孩子》是她出版的第四部小说,也是她最出名的小说。该书以纽约为背景,以9·11恐怖袭击为转折点,该部小说反映了当时的美国社会现实。作者着重描写了一群纽约文化界的精英人士,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内心的追求、迷茫、失落、顿悟和重生。作者用高超的写作技巧展现出了“皇帝”和他的孩子们的心理成长过程。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和内心独白并且塑造了具有复杂性格的主人公。布狄在小说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从头到尾的变化最大。布狄是默里的侄子,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把舅舅默里作为他的榜样,希望成为像默里一样的人。在布狄看来,默里就像一个有无限光环的神。他最大的改变是9·11之后获得了重生,摆脱了默里对他的影响,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一、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当代心理学史上重要的人物,现代精神病学的奠基人。他把人的整个人格分为三个主要系统:本我,自我和超我。(霍尔:1990)本我纯粹由快乐原则支配,自我由现实原则和超我支配。只有当这三个系统存在的时候一起,相互连接,形成有机的结构和表演正常情况下,人的人格可以是健康的。弗洛伊德认为“个人的大部分心理过程都是无意识的”。对于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来说,这三种系统是统一的“人格”。三个系统的统一可以满足人类的基本欲望和需要。然而,当三种人格系统发生冲突时,人就会做出一些奇怪行为,成为有人格缺陷的精神病患者。而在小说《皇帝的孩子》中,孩子们的心理是一开始就是不健康的。这是由于他们的自我不能正常体现,而在超我的诱惑下,“皇帝”默里成为孩子们的理想偶像。孩子的成长过程心理成长也是自我与超我共同作用的过程。

(一)超我的诱惑——布狄对于皇帝的疯狂崇拜

布狄是一个有独立想法的男孩,开始时很天真,没有看出默里的本性。在父亲逝世之后,布狄就退学了,他盲目地把默里当作自己的偶像,布狄头脑中的默里是一个理想的知识分子。(张,2015:37)布狄把高等教育看成一场闹剧,所以他选择退学。他认为通过读书可以成为一个像默里那样的人。他上高中的时候,他就说过“他会成为一名政治家,一名像舅舅默里一样的记者,或是一名大学教授。”(刘,2007:19),所以他被当时同学称为“教授”。作为一个优秀学生,布狄退学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离开学校后,他待在家里,整日以读书为乐,怀着成为另一个“默里”的愿望。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布狄孤身一人来到了纽约。在纽约,他只认识默里一家。对于布狄来说,默里一家的世界是他一直渴望进入的世界。正如作者所言,“他想让他们接近。他们被允许进入他们神秘的世界。毫无疑问,他的舅舅是伟大的人;布狄努力配得上他。他必须试一试。(刘,2009:288)默里作为超我这一完美道德典范的化身,布狄对默里的崇拜达到了疯狂的程度。

布狄对默里的疯狂崇拜是由于心理的不成熟。作为年仅二十的孩子,他还很不成熟,他不知道太多名人,他把自己认识的默里当作完美的学习榜样。随着他的成长,默里的形象就会随之改变。事实上,默里就是他内在人格中的超我,控制着所有行为。作为纽约新闻界的名人,默里拥有崇高的地位,这对布狄来说都是巨大的诱惑。

(二)自我超我之争——布狄的内心纠葛

布狄选择离开家去纽约是为了拜访默里,成为另一个“默里”。在一开始,布狄对默里疯狂崇拜;而随着他的成长和他与默里的接触,他的梦想开始动摇。他渐渐发现默里和他心中的“默里”并不一致,这一点使他多疑和痛苦。在布狄来到纽约,住进默里的家里之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布狄的梦想,而实际上他已经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曾江,2013:74)他经历了严重的内心世界挣扎:一方面,他接触的默里不如理想的那般完美;而另一方面,他又不想放棄成为一个不完美的默里。渐渐地,布狄对默里的态度完全改变了,从以前的尊重到现在的厌恶。在布狄的眼睛里,默里的闪光点越来越少。在经过对默里手稿的研究之后,布狄对默里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当他看到默里的手稿时,他觉得看见默里整个人赤身在他面前,仿佛他看到了低等人的需要和欲望。在看到默里的手稿之前,布狄从来没有想过默里会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人。

事实上,弗雷德里克的心理成长的过程是他的自我试图保护他免受伤害。他经历了自我和超我的斗争。在不同成长时期的心理成长,三个系统功能不同。另外,自我是平衡本我和超我,保护本我的人免受伤害。本我和超我的功能过度,人的心理是不健康的。此时的布狄,超我在他的人格中过度作用,使他不知所措。当自我和超我职能相互矛盾时,内心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布狄在失落时期的心理状态。

(三)自我的崛起——布狄的重生

在9·11之后,布狄通过改名获得重生,他把名字改为Ulrich New。他放下一切并开始全新的生活,他决定为自己而活。在经历了默里的冷漠和幸灾乐祸之后,布狄调整了他的标准,并开始对他人和真实的自己有一个新的认识。他埋葬他的过去就像一个新生的婴儿;正如他常说的,他正在成为一个大人物。因此,他所要做的就是这样:去一个新的地方,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他的事情甚至鲜为人知。他已经决定要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真诚地对待每一件事,自力更生。(刘,2009:438)。9·11给了他一次获得重生的机会,也让他可以过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生活。他会找到一份工作,他会不断学习,他会等待他的时代从灰烬中崛起,像凤凰一样,比以前更加强大。他不会在他的新化身中投下任何阴影,他决定他将成为自己的偶像。

二、结论

在小说中,布狄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混沌到健康的状态;他的人格状态也从不完全成长到完全的状态。自我和超我对他们的心理成长过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该部小说表达了作者希望主人公获得健全人格的意愿,暗示了她对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具有不健全人格和心理问题的担忧;而且,本论文也探讨了如何保持平衡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给现代人启示:控制且摒弃不合理的欲望,才能获得和谐的人格。只有保持健全的人格,才能获得真正的成熟。

参考文献:

[1]Boeree, George C.2006.Personality Theories.[M].Shippensburg University.

[2]Guerin, Wilfred L.etc.2004.A Handbook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Fourth Ed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3]Kline, P.1984.Psychology and Freudian Theory:An Introduction(Revised Edition).[M].Routledge.

[4]Lacan, J.1991.The Ego in Freud's Theory and in the Technique of Psychoanalysis,1954-1955 Vol.Book[M].W.W.Norton&Company,Reprint.

[5]霍尔著.陈维正译.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6]梅苏德·克莱尔.皇帝的孩子[M].刘士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7]曾桂娥,江春媛.论《皇帝的孩子》中的青年身份建构[J].当代外国文学.2013(3):70-80.

猜你喜欢
自我
试论中美体育电影中的身份认同
中国商业广告中的“自我”呈现
对戏剧艺术表演中自我与角色关系的探究
认同的崩溃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