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二课堂提升大学生“关键能力”的研究

2019-07-15 03:35蔡胜男霍洪田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关键能力提升对策第二课堂

蔡胜男 霍洪田

本文为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多方位师生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编号:201801245014)

【摘 要】 本文在分析大学生的“关键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模式设计、具体措施、实施效果经验与教训等方面分析了通过第二课堂提升大学生关键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第二课堂;大学生;关键能力;提升对策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培养大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注重培养支撑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即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高校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延伸,能够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其灵活的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关键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提出以第二课堂为出发点,探讨提升大学生“关键能力”的“3344”培养模式,对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借鉴。

一、大学生的“关键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第一课堂在“关键能力”培养方面的局限

大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是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更加尊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全人格与个性。就新建本科院校而言,第一课堂已经不足以满足学生对自身综合能力提高的渴望。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场地单一,不能充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更加有效的结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二是传授知识固定,第一课堂一般是固定的老师教授固定的科目,教学内容存在滞后性,很难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难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三是教学缺乏互动,第一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交流,不容易发现学生的兴趣特长。

2、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及利用不充分

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教育教学的补充与延伸,与第一课堂相互配合,提升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就新建本科学校而言,第二课堂并没有完全发挥其对大学生“关键能力”培養应有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第二课堂的组织形式比较单一,内容相对单薄,多以学生社团的形式开展,活动内容缺乏与第一课堂的有机结合,教师的参与度相对较低。二是第二课堂目前更多的是集中于少部分人参与,没有照顾到所有同学的兴趣,各种能力的提升也只是针对少部分人,不利于大部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3、学生对关键能力的所需与学校目前的供给差距较大

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提升关键能力的渴求与学校所能给予的培养之间差距较大。如对开展的“敢说、能说、会说”的演讲活动月作前期问卷调查显示,80%的学生没有上台演讲过,他们非常期待自己登台演讲的机会,98%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大学中需要培养提升自己的关键能力等综合素质。学生表示目前学校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由于每个学生各有所长,难以顾及到每个同学。

二、第二课堂提升“关键能力”的对策

1、模式设计

新建本科院校结合第二课堂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构建基于第二课堂提升大学生“关键能力”的“3344”模式。即搭建三个平台:科研项目平台、科技创新大赛平台和技能拓展平台,实现平台协同育人;组建三个小组:与三个平台相应的助研小组、助学小组和拓展小组,发挥大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四位一体机制: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和个人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实现同频共振,共同为提升“关键能力”发挥作用;完成四个目标:即提升大学生四个关键能力,回归育人初心,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具体措施

(1)搭建高标准平台,助推大学生能力提升。①科研项目平台。为了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搭建科研项目平台。该平台设置导师制,导师将课题或项目分解成小课题、小项目,由学生助研小组完成。德州学院每个二级院系基本设置3-5个小课题或者小项目,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意识,从而培养合作能力;另一方面培养科研气质,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从而培养职业能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②科技创新大赛平台。依靠国家和省级设立的各种创新创业类大赛,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搭建科技创新大赛平台。该平台设置导师制的方式,导师指导助学小组完成国家级、省级、校级的创新创业大赛,如“创青春”“挑战杯”“互联网+”等。旨在一方面引导学生处理好人际交往关系,从而培养合作能力;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③技能拓展平台。依靠国家和省级设立的认知能力方面的大赛,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搭建技能拓展平台。例如:演讲比赛、职业技能比赛、招聘模拟大赛等,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独立思考、逻辑推理、语言加工等的潜能。旨在积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其认知能力。

(2)成立三个小组,助力大学生合作学习。为发挥三大平台的最佳作用,大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自身专业特点,成立三个小组,旨在最大发挥学生能动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管理,从而达到自主提升能力的效果。①助研小组。根据科研项目平台要求,院系根据自设小课题、小项目成立多个大学生助研小组,每个小组三到九人,实施导师制管理,导师与助研小组自由组合并跟进指导,小组协作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争取获得科研成果。②助学小组。根据科技创新大赛平台要求,院系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有选择的组成大学生助学小组,每个小组三到九人,实施导师制管理,导师与助学小组自由组合并跟进指导,小组协作探讨、设计和完成大赛项目,争取获得奖项。③拓展小组。根据技能拓展平台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自行组建拓展小组,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发挥自身优势,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例如以专业为依托的全国护理职业技能大赛,让护理专业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素质特长,培养职业素养能力;以培养学生敢说、能说、会说的沟通能力开展的“演讲活动月”,能够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充分发展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和语言表达的认知能力。

(3)建立“四位一体”联动机制,实现同频共振育人。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1]为提升大学生关键能力培养达到最佳效果,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个人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共同促进学生发展,实现同频共振育人工作。四者之间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学校提供平台和管理服务,学生自愿参与和努力,家庭进行心理和文化熏陶,社会提供帮助和检验,家校之间互通信息,师生之间互通知识和技能,各方都能同向而行、同频共振,共同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育人体系。

三、实施效果

1、科研项目平台初具规模,成果显著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项目平台的建立,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注重大学生合作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成果显著。近几年学校设立小课题、项目50多项,例如 “无机磷酸盐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的探索、合成及性质研究”“基于结构设计的MOFS的孔洞调控及CO2的吸附和活化性能研究”等。

近几年来,学生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17项,发表论文434篇,其中被SCI收录5篇,EI收录2篇,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篇。这个平台的设立一方面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与思考,不仅提升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还能深化其专业素养,培养了其职业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师生的课下交流,带动专业水平的提升。

2、科技创新大赛平台基本完善,成绩斐然

学校不断丰富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平台的建设,积极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競赛活动,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64项,组织学生参加的国际、国内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获得国际竞赛奖励51项,国家级奖励1765项,省部级奖励1626项。科技创新大赛平台的建立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适应变化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以及他们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应用能力,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高度认可。

3、技能拓展平台积极搭建,效果明显

学校积极搭建大学生技能拓展平台,完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特长,提升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合作能力。目前设立多个项目,例如:法学院大学生模拟法庭活动,不仅让学生将所学理论还原成实践,还能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职业精神能力;文学院的诗词朗诵活动,提升了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医护学院的演讲活动月,旨在让每一位学生达到从敢讲到能讲、再到会讲的水平,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合作能力,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物电学院的大学生模拟招聘大赛更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职业精神。

四、第二课堂提升“关键能力”的经验与教训

构建的“3344”培养模式切实为大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提供了可靠的平台保障,为新建本科院校第二课堂育人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足,还需不断完善。

1、第二课堂参与范围仍需扩大

就目前第二课堂实施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但仍有小部分学生不积极参与,究其原因,只是为了学历、兴趣爱好较少和自信心不足等。如何让每个学生都享受优质资源仍然是需要解决的课题。

2、缺乏系统的考核评价机制

目前学校还没有对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模式形成系统的考核评估机制,由于考核评价不到位、不及时,容易导致师生对第二课堂平台的重视不够,造成了低迷效果。

第二课堂作为一种灵活的提升大学生关键能力的平台,“3344”模式构建,既能够达到提升大学生的四个关键能力的目标,又能够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育德与育心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教育效果,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切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注 释】

[1] 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7.

【参考文献】

[1] 李敏峰,谢善培.共青团工作与大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培养[J].唐山学院学报,2008.21(2)101-103.

[2] 秦秀林.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7.8.47-48.

[3] 吕斌,刘薇,卢琦.大学生创新能力“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8(1)123-125.

[4] 吴军政.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8.240-241.

[5] 聂西文,卢阳.基于大学生多元化发展的第二课堂模块化育人体系构建[J].中国冶金教育,2017.5.93-96.

【作者简介】

蔡胜男(1990—)女,山东博兴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霍洪田(1975—)男,山东平原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心理方向.

猜你喜欢
关键能力提升对策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大学生学习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体育舞蹈教师再教育对策研究
论技工院校软件高技能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升对策研究
简约表达:优化作文的关键能力
成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