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行档案信息电子化管理的思考

2019-07-15 07:02韩娜
卷宗 2019年16期
关键词:电子化利用信息

韩娜

摘 要:档案信息电子化,是以馆室藏档案资料纸质或机读形式为主要物质对象,用计算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档案信息电子化,编者可直接利用机读形式的档案,利用电脑完成信息加工工作程序,快捷地出版二次文献。本文对推行档案信息电子化管理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档案信息;电子化管理

档案信息电子化,可使档案信息顺利地与最新技术接轨。虽然档案信息电子化在我国尚在起步阶段,但档案事业要注意这方面发展动向,提前做出决策,使档案工作适应这一客观形势的变化和要求,同时也为档案信息打下基础。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电子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档案管理信息电子化可冲破档案利用的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对档案信息电子化建设而言就显得十分重要。

1 档案信息电子化的现状

1)档案软件没有信息管理功能,缺乏通用性。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规格各异,各自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出版信息编辑成果,这就制约了档案信息电子化的进程。

2)在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

3)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有待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电子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历史原因,档案业务基础差,案卷质量不高,特别是各类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档案自动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个馆或某个专业系统,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这也制约了档案信息工作电子化。

4)档案的技术标准、组织工作程序标准未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点和发展考虑,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方法、著录标准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

5)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更谈不上档案信息电子化了。

2 档案信息电子化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微机的潜能,提高利用率。目前,大多数基层档案馆(室)对计算机的应用单一,开发功能简单,有的仅仅用于档案著录或文件打字贮存,利用的低效率造成人力、物力、財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使现代化设备不能物尽其用。

2)缩短二次文献信息的加工时间,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手工信息加工工作模式是:选题-选材-编辑-出版,这条“慢工出细活”的工作方式,即从文件资料形成到开发“二次文献信息”时间长,往往造成信息失效,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的应用价值。档案信息电子化,编者可直接利用机读形式的档案,利用电脑的功能完成信息加工工作程序,快捷地出版二次文献。

3)档案信息电子化,可一次投入,多次产出,可改变信息加工工作受经费限制的局面。出版手工编研信息成果需要较多的经费,但目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企望国家给档案部门拨较多的经费进行信息编辑是不现实的,依靠自身解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解决不好,档案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成果只能“待字闺中”。

4)档案信息电子化,信息成果可多份拷贝,将拷贝成果送到领导及各个部门,就扩大了社会影响,拓宽了服务范围,档案部门的地位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5)档案信息电子化,可使档案信息顺利地与最新技术接轨。虽然“信息高速公路”在我国尚在起步阶段,但档案事业要注意这方面发展动向,超前拿出对策,使档案工作适应这一客观形势的变化和要求,使现在的劳动电子化,为将来“信息高速公路”中有一束档案信息打下基础。

3 档案信息电子化的作用

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以馆、室、藏档案资料、纸质或机读形式的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

4 档案信息电子化的应对措施

1)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档案信息电子化的投入,开发档案管理准用软件,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提高档案信息系统的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和共享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

2)解决好电子文件的保存问题。以化学磁性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文件,从理论上讲能够长期保存,因为它的信息读出是无接触式的,不存在磨损。电子文件记录在介质层上的信息被密封在塑料保护层内,不怕外界磁场的影响,不会直接受到空气中的灰尘、水份及有害气体的侵害。但是,由于电子文件形成的时间短,缺乏实际贮存的验证,所以,电子文件中原始信息的长期保存问题是有待档案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目前,对于长久保存的电子文件,需要定期进行复制,以防止信息损失。做好归档电子文件的技术处理工作,实施电子文件管理战略。也就是说,通过采取技术处理,将已归档的电子文件改为“只读性”文件,即只能读不能写的不可更改的文件,从而识别和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结构,保证电子文件的可靠性,使之与纸质文件一样发挥社会效用。

3)管理向立体化方向发展。以前的档案管理是呈直线状态的,随着人们对利用服务工作的重视,使利用工作和其它基础工作构成一个平面。这种平面结构只反映纸质档案的情况,随着电子文件的介入,档案种类在增加,其基础工作和利用工作也都具有各自的个性。因此,在原有平面结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项档案信息载体内容,就构成三维空间,形成了立体化的管理结构。

4)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是推进档案信息电子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同时,档案信息电子化水平的提高能有效促进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要不断加强电子档案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不断规范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利用程序,制定严格的管理标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不断提高电子档案管理水平。

5)人员知识结构的变革迫在眉睫。我国档案人员要适应信息技术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抓好知识更新,引进、消化、适应信息技术的成果,使档案人员拥有广博的知识,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可以肯定,加快档案人员知识结构的变革,多途径、多层次培养人才,是档案工作迎接信息技术革命最根本的对策。

5 结束语

总之,档案信息电子化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档案工作改革和发展已进入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阶段,如何把繁重的任务和推进现代化进程结合起来,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各级档案业务、计算机专业技术、人事教育、后勤保障等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协同作战,认真研究档案信息管理电子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并提出系统建设的阶段目标、技术路线、标准规范和可实施方案,为全面实现档案信息处理和管理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温阳春.档案信息电子化管理刍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7:65.

[2]郑晓雁.浅谈加强档案信息电子化管理的重要性[J].长治学院学报,2015,04:88-89.

[3]王威.谈档案信息电子化的发展前景[J].世纪桥,2015,15:144-145.

猜你喜欢
电子化利用信息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推进外汇窗口服务电子化
1 我省市级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系统首次上线运行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汽车电子化,没有假设
沈阳城建档案进入电子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