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鸿门宴》为例探究从知识到思维的教学方法

2019-07-15 09:51师航宇
祖国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教育活动鸿门宴知识

摘要: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人们的思维,它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从知识到思维的教学方式并不再单单只是局限于师生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是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高中语文教材中针对《鸿门宴》的教学设计,教师在立足于文本的基础上,以刘邦为何能够在鸿门宴中逃生为话题,让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并最终达到从知识到思维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教育的价值   知识   思维   教育活动   教学设计

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超越知识的另一个维度——思维。而恰恰是在这个维度上,我们中国教育是薄弱的,甚至是被忽视的。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培养正是我们教育中所缺失的,我们的短板。教育的工具主义思维方式,导致现在我们功利主义思维盛行,造成教育的真正价值被遮蔽。教育不是成“人”的教育,而是成“材”、成“器”的教育,教育正在不断偏离其真正价值,使人变得越来越工具化。那么如何去真正的践行从知识到思维的教育那?

一、从知识到思维

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人们从知识到思维的能力。训练人们的大脑去思考,学生的思维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无知的确定性阶段 ,有知的混乱性阶段,批判性思维阶段。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从知识到思维的教学方法,是语文课程自身的人文性特点所决定的。对于教材文本我们教师要能够钻的进去、出得来,既能细到关键字词,又能站在文本之外全面俯视,对文本解读到位,感悟深透。同时能够根据课标精神、教材安排、单元任务、课文要求、文体特点,特别是学生学情状况,对教学文本的处理,能够智慧灵动,并且精巧新颖,始终紧扣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通过语言文字知识的建构与运用来发展学生的思维。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中的《鸿门宴》教学为例,对知识到思维的教学方法略作探究。

二、从知识到思维中国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

文言古典文学是语文教材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对于古典文学的教学如果能够贯彻从知识到思维的理念,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为指导,强调语文教学中人的主体地位,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促进他们对古典文学的深入理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不断刺激他们的大脑去思考。那么对我们教学就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一)教教材

面对语文教材中的《鸿门宴》,教师只是看到了文本写了什么内容,在给学生教学时,也只是以理解文本所表现的内容为目标,只是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知道了文本所写的内容是什么,这样好像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如:基本的教学设计就是从课文中一一找出项羽、刘邦、张良、范增、樊哙、项伯这几个人物描写的文字,通过这些说说他们的人物特点,这样就算理解内容了。仅仅只是引导学生读读课文,了解一下史实,看看文中都记述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故事,最后在对其内容总结概括一下就行了。给学生解释了字词的意思,翻译了文章的大意,以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为宗旨。

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师把教学文本反映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只是为了给学生讲清文本内容,或者是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在文本中找答案,好一点的可能会采用分组讨论式地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不过也是到此即止,不愿再深入一步。通过教学学生学了《鸿门宴》,也就仅仅知道这个文本写了什么内容而已。这就是典型的“教教材”,而且是肤浅地“教教材”。

(二)用教材

对于语文教材的文本内容,无论如何挖掘,始终只停留在解决文本内容“是什么”和“为什么”上。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清楚“怎么样”或者“怎么办”。也就是说,作者怎样通过文章表现他的思想感情的,又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哪些方法来实现其目的,我们又能够从中应该借鉴学习些什么。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文中人物作出决定的背后原因,让学生更加的深入文本,主动去发现文本的意义以构建自己的认知,在学习中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教材文本也就不单是被记忆、被理解的对象,而是一个可以言说的对象。

文本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刘邦为何在鸿门宴中能够死里逃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填充背景故事,人物性格特点,把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其背后的楚汉之争的背景,秦末的農民起义,加以讲述。鸿门宴之后,项羽刘邦大战,范增的预言应验,项羽没有在自己占优势的情况下杀掉刘邦,在最后的中原争霸中,项羽败北,落了个乌江自刎的下场!这样我们就在教材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个平等对话的主体,教师不再只是把教材文本仅仅作为一篇文章去教,而是从教材的文本出发,既去教内容,又教方法。并以此来作为思考的参考。让学生不但理解领悟了教学内容,而且通过“例子”的学习,学会了贯通了“这一类”文本,同时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并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这也就是常说的“用教材教”。这样的语文教学方法已经是开始脱离知识,向思维开始发展。通过知识的学习形成学生自己的思维模式!

(三)以教材为切入点

师生围绕教材文本展开对话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种方式。在师生对话中,教师设计话题引导学生来了解文本,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而学生的灵感也能促使教师产生新的想法。但在具体的师生对话教学中,两者都应该具备对话的心态,创造平等、交互的对话氛围。首先教师应当将学生看作是平等的课堂参与主体,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对话,这样,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在对话中表现出的智慧与修养,教师也能感受到学生思维的创新与灵动。

在这样一个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再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理性思考,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如:《鸿门宴》项羽若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他就能最终成就霸业吗?项羽真的是因为自己的自大和傲慢而选择不杀刘邦吗?针对这些疑问和假设,让学生之间就此展开讨论,有利于他们生成更加理性和富有创意的想法。从史实看,项羽最终失败自刎乌江,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有学生可能会认为,鸿门宴上如果项羽杀掉刘邦,历史必然会是另一个走向。也有学生认为,具体到鸿门宴的历史情境,除了主观性因素,客观条件并不允许项羽杀刘邦。在鸿门宴上,刘邦以谢罪的名义来赴宴,加之诸侯在场,项羽并没有站得住脚的理由杀刘邦,若杀刘邦则会落人口实,不得人心,因此项羽不杀刘邦才是理智的决定。但在学生的对话讨论中,有的学生又会质疑项羽真是因为顾忌诸侯眼光而放弃杀刘邦吗?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逐渐跳出文本本身,而是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分析鸿门宴。项羽本身有勇无谋且刚愎自用,因此即便有范增这样深谋远虑、忠心耿耿的谋臣,却不能知人善用,这使得他缺乏治国的能力;而刘邦则虚心纳谏、知人善用,因此他身边聚集了诸多能人谋士出谋划策,为之后来的胜利乃至治国奠定了基础。假设项羽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他也很难成为天下霸主,开创一个盛世朝代,因为以他的性格,很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农民起义推翻他,所以即便不是刘邦战胜项羽,也会有其他史人物充当这一角色,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通过学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逐渐打开思维,通过观点的交换和碰撞,每个人的视域局限被突破,拓展了自己的思维空间,形成了批判精神,从而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了更多创新看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以教材为抓手,突出语文课程特征,把课内课外有机勾连,引导学生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解读文本,体会真情,学会阅读,激发起广泛深入阅读的兴趣,真正培养学生的有知识到思维的能力及语文素养。

三、关于思维教学的思考

如上所述,在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情景,给学生搭建好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在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学生把知识变成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知识学习扩展到思维模式!

教育活动、人才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最终要落实到教学方式上。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教学,往往是老师滔滔地讲,学生静静地听的被动接受式。这种方式并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把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参与式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竭力提倡探究性学习。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自己提出答案。实施探究性学习,就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进一步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课题,自己开始探索。这需要时间。许多教师往往觉得哪来这么多时间让学生去探索。其实时间是有的,教师可以少讲一些,少布置一些练习性的作业,把时间腾出来让学生去思考问题。进行对话似的教学,逐渐转变旧的教学方式,用学习的过程替代教学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2011.

[2]钟迎春.阅读教学对话方式探讨以《鸿门宴》为例[J].语文教学,2018,(05).

[3]刘筱,段克丽,刘茜.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尝试[J].教育科学论坛,2017,(08).

[4]张大磊.浅谈语文学科下的传统文化教学[J].教学理论,2017,(05).

[5]曹公奇.阅读教学的四种境界[N].中国教师报,2018-11-14(732).

(作者简介:师航宇,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学科语文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教育与实践。)

猜你喜欢
教育活动鸿门宴知识
鸿门宴(二)
鸿门宴(一)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鸿门宴》中一个几十年来一直被译错的句子
“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