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人文素养 提高作文水平

2019-07-15 03:35孔云霞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范文人文文章

孔云霞

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规律可谓洋洋洒洒,什么审题要清、选材要严、立意要高、语言要好……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我们甚至不惜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不厌其烦地向学生传授某些所谓的“写作技巧”,可它们到底管多少用呢?其实,先贤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里早就说过:“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也就是说,文章是“气”的表现,文章并非只通过学习写作技巧就能写得好,还须“气”的“加持”。而“气”则要提高自身的内在修养才能得到。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对学生“气”的培养,换句话说就是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熏陶。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就写作论写作,而应既遵循写作教学的规律,又立足于人文素养的培养,使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那么在实践中我们应当如何去做呢?

一、走进教材,渗透人文教育

教材本身即体现着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选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有着沉甸甸的文化含量,这有利于打好学生人文精神的“底子”。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依托,它的作用千万不能忽视,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资源,探究课文的人文内涵。学生丰厚的语言积累,以及对语言表达的感性认识,都可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当然,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些范文各有各的特点和作用。有的范文文质兼美,学生学了不仅可以修身、养性、怡情,还可得到艺术的借鉴。如《鼎湖山听泉》一文就生动体现了作者的历史观、美学观,体现着思想的光华,对学生写作有借鉴作用;有些范文,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其中的人物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如《故乡》中的闰土,是个悲剧性的人物形象;即使是像杨二嫂这样尖刻、自私、势利的人物也有令人同情的一面;有些范文意在传授某种思维方式,让学生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拓宽思维的广度,增加思维的深度,如专题《狼》。而古文更能让学生了解古人的生活、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有利于他们积累含义隽永、辞采精妙的名言警句,活跃他们的思想和文笔;有些范文,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某种特定的文体,服务于某种特定语文技能的教学,比如某些科技文章。當然,仅仅对教材进行阅读是不够的,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性情、积蓄语言精华,而且有助于他们观察世界、体味人生,从而充实、提高自己,天长日久,潜移默化,写作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

二、提炼生活,积淀人文素养

语文教师常有这样的感受:真正的好作文往往出自学生的日记、周记,其内容之精彩、见解之深刻、内涵之丰富常常令我们眼前一亮。课堂作文、考场作文、甚至是一些获奖作文,虽然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但学生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写出来的“放胆文”(如日记、周记)更有看头。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们在日记、周记中写的是自己的生活积累、亲身的感悟、体验,他们用笔定格了生活中的美,领悟了生活中的哲理。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宋朝著名诗人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说,真正要学写诗,必须在诗外下功夫,也就是要重视生活实践。学诗如此,学文何尝不是!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重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瞬间的感情、情愫的流泻、个性的思考、青春的迷惘用写作的形式反映出来。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创造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写作材料,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心、对别人的关爱、对丑恶的批判。让学生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把社会作为课堂:深入社区,感受社会变革;采访人物,挖掘人性美;开展调查访问,感受生活变化,探究生活和社会中的热点、焦点……只有不断对生活现象进行思考,才会写出具有深刻意义的文章。如在学过《故乡》一文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把视点扩展到自己的家乡,观察自己家乡面貌和人物的变化,思考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找一找闰土身上的等级观念、封建迷信思想在当今农村中还有没有,有的话,想一想原因是什么,又应该怎样消除它……以这种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关注人的生活和精神,对身边的人、事倾注人文关怀,达到“工具性”训练与“人文性”培育的有机结合。

三、写出个性,挖掘人文内涵

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它的个性特征是最鲜明的。由于心智水平的差异、性格和境遇的不同,学生对同一事物往往有着截然不同的认识和感悟。过去,我们总是用近乎标准化的方式方法去规范学生,比如规定他们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按一定的体裁、字数来完成规定的题目。长此以往,他们的头脑中已有了一个固定模式。很多学生为了应付交差,只好敷衍了事,生编硬造,说假话,说空话,作文的感受不真切。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营造“实话实说”的民主氛围,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和弹性,允许学生自由决定写与不写,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写不出的时候不要硬写。”慢慢在学生心中植入这样的观念:文章贵在真实有个性。其次,要学生抒写个性,就得有个性的思考。情感、思维是内含的,是靠自身的修养、熏陶、感化渐变而来的,但这种渐变也可通过训练获得。有些学生懒于做深入、细致的分析,他们的思考往往浅尝辄止。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些思考的话题,如网络、环保、奉献、交友、机遇、磨难等,引导学生多思、多想、多疑,学会抓住问题的“内核”,将思维引向深刻;要经常训练学生从寓言故事、成语典故中创新自己的观点,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思维,“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新意来;要多搞些活动如辩论、时事短评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全面辩证地看问题,以锻炼学生的辩论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砥砺他们的思维品质。

四、提炼语言,显示文化功底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好的文章,其思想必定深刻,语言也必定优美、生动、凝练。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没有文采,文章就难以传播。作文是写出来给别人看的,对一篇作文而言,形式美和思想美、内容美同等重要。所以,我们不仅要指导学生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而且要让他们学会用美的语言表现美。在作文教学中,有时我们不妨将作文课上成文学欣赏课,从各种媒体和渠道上精选美文,把学生置于新奇、活泼、美妙、创新、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环境中,大量积累好词、好句、好段,为写作所用。先不用着急让学生写,可以慢慢地让学生在模仿借鉴中爱上作文,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长此以往,成效必定显著。语言要有意蕴,还要会用修辞,如引用诗句、名言,妙用比喻,善用排比,这些都是增添文采的有效方法;语言的意蕴还来自句式的选择,包括整、散句的结合,句子长短的变化等。平时的仿句练习,对学生锤炼作文语言亦有较大帮助,将它引入文章写作,也能增加文情辞采。

猜你喜欢
范文人文文章
人文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人文绍兴
春色几许(简谱)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