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立意选材入手提升作文的广度与深度

2019-07-15 03:34林剑锋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思辨性选材事物

林剑锋

众所周知,初中作文的重难点集中在记叙文和浅要的议论文中。但是,很多学生在理解记叙文时,大多把目光集中在事件本身,而忽略了文章立意的重要性,这就导致很多文章有故事没深度、有层次没广度,因此教师需要从提升学生立意选材的思辨性入手,提升其作文的广度与深度。

一、从考题入手发掘中考作文的写作要点

回顾最近两年的福建中考作文试题,不难发现,这两年的作文命题都是以“材料+命题”的形式呈现的,“材料”是有效地提示和限定,提示立意的大体方向,为学生的写作限定了一个基本框架;而“命题”则是写作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在框架中找准发力点。2017年福建中考作文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2018年福建中考作文以“充电”为题,二者的内容毫无瓜葛,但是在出题方式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首先,两道命题作文都具有隐喻性和思辨性,所谓“风景”未必是风景,而所谓“充电”也未必充的是电,这点在材料中已经给出了提示,降低了命题作文的难度,能从侧面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其次,两篇作文都属于感悟类命题,学生不能被字面意思迷惑,而应感悟命题的内涵。而在进行写作时,考生要有两次感悟过程,一次是对隐喻的理解,一次是对关系的思辨,不仅要理解关键词的本义,更要将此内涵联系到自己的生活上,选择自己熟悉的人物和事件,通过议论、思辨来明确立意、深化主旨。因此在进行立意选材时,不仅要注重最基本的记叙文要素即故事的连续性,同时还应注重故事本身的内涵与深度,不能让文章仅仅停留在对于事件的描述上,而应从故事入手进行深思。教师在进行写作引导时,首先应帮助学生学会筛选材料,让学生在选题之初就具备材料优势;其次要帮助学生加强立意的思辨性,学会理解材料内涵、找准挖掘方向,抓准事件反映的问题、流露的情感、体现的道理,给文章注入灵魂。

二、从思维素养入手帮助学生掌握思辨方法

思辨本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体现,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不能单纯依靠教材、课文、课后题等,老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塑造学生强大的思辨能力。

1.训练的基本原则

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首先應当明确思辨的基本原则,在写作中,叙述体现思辨的意蕴,议论揭示思辨的普遍意义。教师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提升学生对于材料的理解能力。高分作文不但要行文流畅、无错别字,同时还要求文章具备一定的深度。这需要从选材和立意上入手,提高学生分析材料、选取素材的能力。

2.训练的基本思路

思辨训练需要把握事物的过程和结果、整体和部分、对立和统一、主观和客观等哲学关系,这也正是文章组建的逻辑基础。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事物发展的方方面面,注意事物所具有的矛盾关系,学会以哲学的眼光分析问题,下面以过程和结果的关系为例: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不在乎何时上车,哪里到站,在乎的是一路的风景和赏景的心情。生命在站点中穿梭,站点只是结果,过程才是精彩。

这段材料以旅行为“表”,人生为“里”,阐释了关于结果与过程的人生哲学。

“半”是过程,“全”是结果。人生本是一道分步计分的数学题,结果只有那么几分,更多的是过程。“半”之美,就在于它永远属于过程,永远有值得追求的东西。

这段材料则是以数学题为“表”,人生为“里”,阐释了关于结果与过程的人生哲学。

以上两条都是充满哲学思辨的材料,学生在进行材料分析时,教师应引导其关注材料所表达的深层含义,要让学生举一反三,通过一则材料展开同理化的联想,找寻适合自己写作的选材。我推荐定期开展专题训练课,课程可以由一段长材料或者几段短材料为本。先让学生对材料进行自主发掘,阐述材料表达的思想,然后分析学生的各种思想方法,剔除跑题、偏颇的解读后,寻找思想延伸的方向,再让学生描述所选立意和选材,根据学生的描述引导学生发掘更加深层的思辨关系,这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升了课堂效率。

三、从思维逻辑入手突破学生的写作局限

初中生的写作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高度的局限”——对于不同事物的发展和差别理解得过于狭隘;“深度的局限”——对于事物本质的发掘不够深入;“广度的局限”——思考无法合理展开。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思维入手,突破学生写作的局限。

1.通过对比发现差别

学生在进行材料分析时往往会被不同事物的相同点蒙蔽双眼,而对比训练则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克服这种障碍。教师要加强学生对于差异性的事物、事件、哲理的对比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让他们学会从更高的层面分析问题,提升思辨能力。

2.通过类比融会贯通

一只蚌,在某些人眼中仅仅是河边一物而已,而有些人则可以看到它内藏的珍珠,同样,写作中立意与选材考验着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并非生来就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这需要老师进行合理的引导与训练。我经常让学生从相近的事物入手,通过类比相近的事物、事件,发现共通的规律,逐层递进地领悟事物的本质、内涵。这种思辨方式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3.通过联想拓宽思维

联想是思维拓展的重要过程,缺少联想会导致学生的写作过于死板,在立意选材上陷入自我束缚。联想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目前紧张的初中语文教学课程中,老师很难针对学生的联想能力开展特定的教学,因此我一般从每堂课中抽出2到3分钟的时间,要求学生以课程内容为基础展开合理联想,进而让联想成为学生的日常习惯,这样他们在作文时也能顺其自然地通过联想提升文章的思辨性。

总之,学生作文的立意与选材应当深而广,相应地,思辨训练则必须摆脱单一的教学模式,要让多元化的思维训练进入日常教学中。

猜你喜欢
思辨性选材事物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美好的事物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奇妙事物用心看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
高考作文突出思辨性是正确方向
实木门窗的选材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