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娅
民营经济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56789”生动诠释了民营经济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的作用。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都要经历一系列困难,其中既有“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这些老毛病,也有跟不上高质量发展要求、受国际经济环境变化拖累等新症结。在我国民营企业中,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但受制于规模、技术及资金限制,风险抵御能力普遍薄弱,寿命普遍较短。本文调研剖析北碚區童家溪镇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介绍采取的有效措施,进而提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童家溪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童家溪镇位于重庆市北碚区东南部,是两江蔡家新区重要组成部分和同兴工业园启动区,毗邻沙坪坝区井口镇,与两江礼嘉国际商贸区一江之隔。全镇面积23平方公里,辖行政村2个、社区3个,户籍人口1.7万人,常住人口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00人。童家溪镇发展起步较早,产业基础较好,产业结构主要包括汽摩制造、建筑材料、工业包装,以及高品质住宅开发等。本土企业较多,以中小企业占主导,现有长江造型、日联科技、银钢科技、顺多利机车、神驰机电、富皇公司等民营企业45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家。
新常态下,童家溪镇处在了“三期叠加”的新阶段,总体呈现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产能过剩、产业结构变化及发展动力转换的新特点;工业发展模式逐渐从初期粗放型发展阶段进入到技术密集型可持续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上更加注重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更加强调产品质量和效益、更加突出技术创新驱动。
(一)规模总量保持平稳
2015年至2017年,童家溪镇经济发展情况总体保持平稳。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8.8亿元、增长12%;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5亿元(统计口径发生变化);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5亿元(统计口径较大调整,按此统计口径2016年为66.47亿元)。在不考虑统计口径变化的情况下,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总体保持平稳。同时,童家溪镇税收情况也保持稳定上升。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015年至今,童家溪镇规模以上企业产值总体保持平稳的同时,规上企业数量却在减少,2016年减少7家,2017年减少1家,2018年减少3家。截止2018年12月,由2015年的44家减至33家。减少的11家企业中,8家企业是受各方面原因影响,经营不善,申请下规;2家企业是按要求进园区购买土地自建厂房;1家搬迁外地。目前,童家溪镇33家规模以上企业中,20家企业从事摩配汽配相关行业工作,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7%;4家企业从事包装行业工作,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07%;2家企业从事混凝土行业工作,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62%;1家企业从事覆膜砂行业工作,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7%;余下6家各类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86%。
(二)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镇财政坚持每年拿出20万激励高新技术发展,现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3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银钢集团获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事达金仑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银钢集团和栢嘉电缆获名牌产品各1件。校企融合共谋发展,康华瑞明与成都中医大学、成都光电所、四川农业大学共同合作,承接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项目,长江造型与清华大学、西南大学合作,建立集团博士工作站,近3年新增专利授权612件。
二、童家溪镇民营工业经济发展的痛点和难点
近年来,童家溪镇工业发展尽管取得了明显成绩,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仍然存在着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优势主导产业不突出,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
总体来看,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业中占比较低,企业主要产品多处于技术链、价值链低端,工业发展影响力弱,整体带动性不强,产业链急需上档次、上规模。目前,童家溪镇33家规模以上企业中,20家企业从事摩配汽配相关行业工作。
(二)工业企业普遍依赖要素驱动发展,科技创新力不足
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是要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目前企业创新意识仍然偏弱,技术研发投入较少,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仍然是童家溪企业主导产品技术进步的普遍做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较少,授权发明专利比例偏低。以镇龙头企业银钢集团为例,该公司在研发创新上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并发布了很多行业领先的摩托车型,但由于摩托车行业门槛较低,新车型易被盗版,近两年银钢集团在专利维权上已花费了上百万元,但仍然收效甚微。因“船大不好掉头”,银刚集团目前没有转型的想法,因为一旦转型就意味着很多方面都要从零开始,将面临很多复杂问题,所以该企业现在陷入了两难境地。
(三)企业发展要素制约突出,企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企业做大做强需要有一个健康的、优质的发展环境,工业企业更是如此。目前,童家溪镇工业企业发展环境仍然有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国家政策有待深入落实。有些政策虽然已经明确了牵头部门、责任领导和操作程序,但是重点都放在了使用过程上,并未对最终落实情况、实施成效、下一步发展计划进行跟踪完善,重过程、轻结果,重眼前、轻长远。二是企业融资成本高。镇域发展态势较好的规上企业代表重庆长江造型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顺多利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在童家溪镇发展民营经济推进会上多次反映,融资成本高。尽管央行多次降准降息,但受抵押物不足(诸多中小企业租赁的土地、厂房不能作为抵押物)影响,需通过中介担保,融资成本偏高。银行对企业抵押物要求严格且打折扣比例高,缺少土地、厂房等固定资产的中小企业难以实现银行贷款,民间融资月利率2分以上现象较为普遍。
三、新常态下加快童家溪镇民营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根据童家溪镇城市特性、功能定位、工业结构、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结合区内现有工业用地情况,切实加大招商引资承接力度,逐步完善工业发展体制机制,着力打造区域间工业产业集群配套发展新格局。
(一)全面发力招商引资,做大做强工业体量
量变引发质变,工业经济发展壮大的关键途径就是要招引更多的优质工业企业入驻,从根本上提升实体经济总量。突出产业招商,通过招商引资优化产业结构。要立足壮大优势产业抓招商,推动产业层次和规模体量再上新台阶。要立足补齐产业短板抓招商,扬长避短,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要立足促进产业融合抓招商,积极引入“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立足地区特色资源,塑造工业产品品牌形象
目前,童家溪镇工业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本身缺少塑造大品牌的能力,而地区所拥有的独特工业品牌却能成为中小企业产品走向市场的天然竞争武器。因此,对童家溪镇乃至整个北碚区发展新区而言,要扶持工业发展,就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地方特色、培育地区品牌,按照已确立的主导型、支柱型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企业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加快实现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要积极与本地大型企业开展研究合作,在其优质外销产品上植入“本地制造”印记,将企业单纯旨在利用地区优势资源实现私人盈利的目的转变为本地借助企业优质产品和销售渠道来整合发展力量、打响地区特色品牌以及反哺区内工业企业发展的双赢目的。
(三)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童家溪镇要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才能增强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必须坚持科技投入、体制创新、产学研密切结合,努力把本地打造成为科技要素聚集区和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
(四)紧密围绕园区建设,提升产业集群配套服务能力
工业园区是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具有龙头支撑作用。童家溪镇依附于蔡同工业产业园,要想进一步突破本地工业经济发展瓶颈,首要一点就是要抓好本地工业园区建设,不断夯实工业园区基础地位,切实为工业企业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经营、集群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四、推进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是基礎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优化营商环境要落实以企业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主动换位思考,从政府“端菜”转向企业“点菜”,从“我要怎么办”转向企业“要我怎么办”,通过打造“零距离”服务机制,换政企同心。着重在三个方面下功夫,降门槛、减时间、优化服务。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清除看得见的政策壁垒和看不见的技术壁垒。确定牵头部门作为“总管家”,统筹协调服务企业重大事项,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作为“服务管家”,针对企业发展诉求,实施靶向服务,精准滴灌,解决企业困难。确保给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市场、法治、政务等环境。
(二)不打折扣落实政策是关键
政府工作报告针对民营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送出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包”。减税降费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等多项新举措,无疑为企业下足了减税降费的“红包雨”。中央政策为企业发展负担做“减法”,以政府的“紧日子”换民营企业的“好日子”。地方政府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不折不扣落实中央政策,刀刃向内。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加强政策协调,在重点领域和关键行业进一步帮助企业减负,包括降低企业水电气要素价格、用工和融资成本等。特别注重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发挥民营银行、风险投资、股权和债券等融资渠道作用,督促金融机构加强尽职调查,进行“一企一策”的深入研判,设置合理过渡期,为企业解决小毛病预留空间,减少“无差别打击”。
(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根本
着力推动制造业中小型企业绿色化改造、工业智能化改造、企业技术改造三大攻坚。支持引导企业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集约型增长。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引导民营企业在新的坐标下重构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要做好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要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用智能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智能制造,实现由传统制造向新制造的转型。促进中小型民营企业集群发展,推动同类产业基地化、绿色化、园区化,促进中小型民企与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形成高技术产业联盟。更加注重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带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推动本土企业上规模;一方面要注重招大引强,借助外力培育新型龙头企业,加速形成地区优势产业集群。
作 者:中共重庆市北碚区童家溪镇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粟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