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实践育人的时代性探索

2019-07-15 01:16张玲玉
关键词:实践育人时代性高校

张玲玉

摘   要:实践育人工作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了新时代,面对社会基本矛盾、国情社情以及大学生群体特点的变化,新时代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亟须提升实践育人的时代性。文章旨在通过分析时代背景,把握当前高校实践育人的现状和问题,探索提升高校实践育人时代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实践育人;时代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8-0032-02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实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实践育人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时代背景,高校实践育人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提升实践育人的时代性关系到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育人效果。

一、高校实践育人的时代背景

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在时代背景下开展的,实践育人工作的对象是具有时代特点的青年大学生,因此,提升实践育人的时代性,首先要分析其时代特点和大学生群体特征。

(一)新时代的新特点

从国际形势上看,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和平、发展、共赢与合作仍是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呈现出多极化、信息化、全球化等特征。同时,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国际形势并不稳定。

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社会总体呈现和谐稳定,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加快转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目前我国改革处于攻坚阶段。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发展长期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个性化差异更加明显,呈现出多样的利益诉求。

(二)当代大学生群体特点

当代青年大学生在新时代下成长,他们多为“95”后,表现出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群体性特点。从外在环境来看,他们的成长环境较为优越,物质条件相对富足;随着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他们接受的信息量大;在家庭结构上,大部分学生为“4-2-1”或“4-2-2”的倒金字塔式,独生子女和二孩占据大多数,因此,他们得到父辈的关注较多,家庭教育较为宠爱;同时,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压力较大,这些外在环境造就了大学生一些共性的群体特点。

从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来看,他们有较强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表现欲望强,个体意识趋于强化,集体意识淡化,有一定的功利化倾向。同时,他们的责任意识不强,实践能力和劳动能力发生退化,心理比较脆弱。受到现代网络技术普及发展的影响,大学生普遍对网络的依赖性比较强烈。

二、高校实践育人的现状

(一)高校实践育人的成效

新时代以来,实践育人工作不断改进,已有明显成效。

1.实践育人愈加受到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新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国家、社会和高校等对实践育人愈加重视,在政策、人员、资金等方面给予诸多支持。2012 年,教育部等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成为该项工作的行动指南。

2016年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明确“学校应当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可以建立创新创业档案、设置创新创业学分”[2]。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正式将实践育人纳入“十大”育人体系之中。这些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高校实践育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更加深入。

2.高校不断扩展实践育人的深度和广度,更加注重体系化建设。传统实践育人在活动形式、活动范围、主题内容上比较单一,实践育人的实效性不强。近年来,国家、社会和学校对实践育人进行了顶层设计,给予了一系列支持,實践活动逐步进入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实践育人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各高校积极创新,探索实践育人的新形式、新内涵。

(二)高校实践育人与时代要求的差距

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与新时代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1.在实践内容上有待进一步丰富和深入。尤其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往往停留在表面,对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层面的各种会议等时政热点的敏感度和嗅觉不灵敏,开展的相关活动存在雷同化、形式化的问题。

2.对网络实践育人的重视程度不足。当代大学生具有网络依赖性,网络也因传播速度快、及时方便等优点在实践育人中的作用日益增大。当前,很多高校没有充分发挥网络的实践育人作用,对网络的利用还有深度挖掘的空间。

3.实践育人的合力不足,各实践主体间各自为政,难以发挥协同作用。高校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途径开展实践育人,其中,政府、高校、社会、企业等都是实践育人的主体和参与者。各实践主体发挥作用的协同性有待提高,尚未形成有效的协商和参与机制,限制了整体性最优化功能的发挥。

三、提升高校实践育人时代性的对策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有了一定成效,但与时代要求有差距,因此,要使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与时代发展相适应,除了要坚持和改进传统实践育人方式以外,还需在内容、媒介、体系等方面提升高校实践育人的时代性。

(一)丰富实践育人的内容,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贯穿始终

1.注重主流价值观的引领。首先要注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耳、入脑、入心,不断增强大学生对它的认同。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其次,要加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教育,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中。

2.丰富和凝练好实践育人的内容。做好实践育人工作,要注重将理论教育和实践育人相结合。对我国高校而言,要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基本内容,将其作为实践育人的指导性理论。此外,在实践育人工作中注重时政热点问题、形势政策教育,使实践活动紧跟时代脉搏,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不断培养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对社会的责任和对人民的情感。

(二)抢占实践育人新阵地,积极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提升实践育人的时代性,还需抢占新阵地,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形成线上线下协同育人的新格局。

1.通过建设有影响力、公信力的网络实践育人平台,开发有引导力、传播力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等,建立新媒体实践育人矩阵,打造虚拟实践平台,推动实践育人跨网络、跨平台开展。

2.使网络成为实践育人的服务工具和媒介,利用网络对实践大力开展宣传,扩大影响力和号召力,充分发挥实践榜样的示范作用,让更多的学生充分参与到实践中来。同时让网络成为政府部门、社会、学校、学生的联系桥梁,更便于实践育人工作跨地域展开。

(三)推动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

针对高校实践育人存在的主体间协同作用难发挥、难以形成有效机制等问题,2014年教育部首次提出“建设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的目标。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提出实施“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这对实践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是“围绕高校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有效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所形成的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共同发挥作用的结合体,是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各方面力量按照‘目标共同、机制共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原则建立的实践育人载体”[3]。简单来说,就是建立一个高校、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实践育人、发挥协同作用的结合体,以达到“1+1>2”的效果。

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需要各参与主体间形成共同体意识,明确共同目标和任务,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共同体的运行体系。积极探索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的活动方式,应时代要求实现创新式发展。实践育人共同体实施的重点是成立一批校外实践基地,建立校内与校外相衔接、教学与实践相融合、校内教师与校外德育導师互动的新格局,从而增加实践指导者的数量,扩展实践地点和实践范围,延长实践时间,切实提高实践育人的实效性。此外,还需特别注意对实践基地的管理,提高其利用率,避免成为“摆设”,使其持续发挥育人效果。

(四)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促进实践育人工作个性化开展

当代大学生既有反映时代特征的群体特征,也有作为个体的鲜明特点,因此,提升实践育人的时代性,还需根据因材施教的思想,贯穿“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出发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1.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差异,设计与学生实际相符、可以发挥学生擅长的实践内容和形式,促进实践育人工作个性化开展,培养大学生对实践参与的兴趣,提升参与度,让每一名大学生都能从多样的实践活动中找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提升育人效果。

2.在实践活动团队中,要注重团队整体作用的发挥,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让95后大学生在团队活动中增强集体意识。通过个性化设计,让“一个都不能少”成为现实,推动实践育人覆盖到每一名大学生,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总之,在大变化、大发展的新时代,提升时代性是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迫切要求。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应紧扣时代脉搏,切实发挥实践育人的实效性,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提升高校实践育人的时代性也需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的共同参与,发挥最大整合效应。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马怀德,郭为禄,孙维杰,等.专家解读《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N].中国教育报,2017-02-21.

[3]北京化工大学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组.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年度质量报告:2015[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150.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时代性高校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