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润琼
摘 要:新课程改革,强调语文教学要回归生活、回归本真,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要求在阅读课堂上学生潜心读书,有体验、感悟和想象,课堂要充满智慧的讨论、情感的交融,并且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文章分析了潜心读书的三个阶段,即潜心认读、潜心悟读、潜心品读;探索了潜心读书的方法,即要适当领读和范读,要侧重悟读,要有目的和有层次,要注意阅读互动、交流。希望可以通过这些途径来培养学生潜心读书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潜心读书;教学策略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实践有很多形式,其中读是最常用、很重要的实践形式。读应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读不仅是学生搜集和吸纳信息的过程,还是阅读理解的过程,读也是信息处理后反馈表达的形式。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因此每篇课文都应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以读为手段在书中“走几个来回”,让学生在潜心读书中,进行认读、体悟、融情、碰撞和思索。
一、潜心读书的三个阶段
潜心读书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潜心认读。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静下心来,在借助汉语拼音等条件下,用较為缓慢的速度,辨认课文中的生字,反复认读,并逐渐把一个个独立的汉字连缀成词语、段落、篇章,最终能将整篇课文正确、连贯地读出来。
第二个阶段是潜心悟读。指在通读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联系上下文对课文中关键句子,或暗含着深刻内涵的部分,进行反复揣摩体味地读。在潜心悟读中,使学生再现课文所描述事物或情境,领悟到潜藏在文字背后的哲理或情感。
第三个阶段是潜心品读。一方面要求学生要把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通过抑扬顿挫的美读、赏读表达出来,达到潜读成诵的地步,最终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另一方面,在品读中,生本和文本之间达到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在读的基础上,学生要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品出自己的疑……这时的读已经不单纯是对课文语言的忠实再现,而是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理解的“二度创作”了,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读书最高境界。
二、让学生潜心读书的方法
(一)潜心读书要适当领读和范读
不同年级的学生,读的侧重点、读的形式是有区别的。低年级学生是最难“潜心”的,读的意识和能力薄弱,并且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感悟、理解大多是在读中进行的。所以,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读好书。尽管低年级课文文字优美,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课文中的生字和不同的句式,读通顺还是有些困难的。“模仿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领读就显得很有必要。即使在中高年级,课文中有些句子比较长,学生难以把握它们的逻辑停顿;或者是课文有些含义深刻的重点句,学生难以领悟它们表达的情感。这也需要教师加强在中高年级的范读。领读和范读不仅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降低学生读的难度,而且领读和范读时,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声情并茂地读,潜移默化中不仅声入学生之耳,而且情入学生之心。这样的读更是一种帮助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的过程。在教师领读和范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就能渐渐形成语感,渐渐学会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二)潜心读书要侧重悟读
教师应该让学生走进课文呈现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用真切的感情品味课文,感受文中的情境,进而用深切的情感朗读课文。不要在朗读的技巧上徘徊,要把重点放在情感感悟和情感投入上。如笔者在指导《鸟的天堂》中“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朗读时,针对一些学生把“颤动”一词作重音重读强调的现象,笔者作了引导:“同学们刚才读得不错,不过请大家再读读这句话,想象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情境?是什么在颤动?重读‘颤动是否符合这样的情境?”在学生想象到这一句话所表现出来的情境,感受到“生命轻微的颤动”后,笔者又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请你们带着这种感受边想边读。”结果,很多学生不由自主地在读“颤动”前作了一个稍长的气息停顿,再轻读“颤动”,其效果不言而喻。
(三)潜心读书要有目的和有 层次
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读的训练要有层次,即体现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比如:笔者在教《一夜的工作》时,自始至终贯穿读,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效果很好。解题时,笔者提出:题目里哪个词是中心词?重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学生弄清题目的意思后,笔者再叫他们带着两个问题默读全文:这篇文章是围绕总理的什么样的品质写的?总理一夜工作情况怎样?这是让学生注意文章写了哪些事,文章的中心是什么。接下来,引导学生读重点的及深奥的句子,让学生在读中去思考。读的方式也需要有变化,或引读、自读、集体读,或分组读、个别读,或默读、朗读。这样,不用两个课时,学生就能把课文读得很熟练,感情也读出来了。学生的语言、思维都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对周总理的那种不畏劳苦和简朴的精神都有了认识,受到了深深的感染。
(四)潜心读书要注意阅读互动、交流
在新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应该关系平等、教学民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教师进行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首先,要给每个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自主思考的空间。其次,开展有效的对话和讨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是对话、交流的主要形式。对话可以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也可以是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对话。可以就阅读内容理解的,可以是情感思想方面的,也可以是多数学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以及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对话和讨论。在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实现积极地、有效的学习。需要指出的是,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讨论,甚至争论。但教师一定要加强调控、引导,避轻就重,不能只图形式上热闹,不讲实质效果。一定要使学生学有所得,而且逐渐学会学习。
三、结语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流动的语流之中。阅读教学过程是在这样的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回归生命、回归主体、回归生活是语文新课程的重要理念,阅读教学应该成为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与世界沟通交流的渠道,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交流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构建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潘静.潜心阅读,让语文课堂更有张力——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1).
[2]黄博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07).
[3]龚小琴.潜心阅读让言语表达落地生根[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