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19-07-15 01:16刘海苹杨扬孙玉英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

刘海苹 杨扬 孙玉英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高等教育进入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差异,深化内涵,注重分类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求知、积极探索等主体性人格的全方位注重教育质量的新阶段。文章阐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高效课堂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笔者结合所讲授的“路基路面工程”课程,通过实施“OBE”的工程教学模式、小组协作学习、多种的评价方式的教学策略,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路基路面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8-0075-02

近年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等教育正在由过去的注重数量的增长阶段转变到追求质量的提升阶段,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着眼于提高高等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高校课堂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学习效率偏低,创新意识不强等,极大地影响了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导致所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特别提出,针对我国大学生发展的状况,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1]。2016年6月中国工程教育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跟随者向领跑者转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所遵从的最重要的理念便是“以学生为中心”,因此,高校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核心使命和根本标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自主性、独立性、质疑性、创新性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立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教学设计及策略研究,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高效课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作为一种本科教育理念的新范式,教育工作者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視与关注。最早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从心理学的视角来探究教育问题,以突出学习者的中心地位为核心,提出让学习者自由学习是自我价值实现、个人潜能充分发展的需要;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由其内部因素决定,在学校里发展成长的可能与结果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教育学理论强调,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因此,从心理学、哲学、教育学角度来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本体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整体为本,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要符合人的认识与教育的基本规律,坚持“问题导向”“兴趣驱动”的教学方式[2-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理念相比有以下几方面不同。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主动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发展、能力培养、身体和心理健康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4]。“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学生需要主动修身,主动构建知识结构,主动发展,做学习和管理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教育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影响、熏陶和启迪学生,使其逐渐感悟、反思、觉醒,正确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模式对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巨大作用,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质疑性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二)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一种以教师、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始终处于接受知识的被动地位,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指专为教学中的学生而设计,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让学生不断发挥自身的作用[5]。这就意味着教学过程中应觉察学生及其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化发展,激发其创造潜能,尊重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教学策略实施

针对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所讲授的“路基路面工程”课程, 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课堂的教学策略如下。

(一)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学模式

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更关注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获得和获得方式,注重学生成长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强调通过多种考核方式评价教育成效,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持续改进中,以提高教学质量[6-7]。“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是以培养效果和培养目标达成度为导向,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参照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将毕业要求分解成具体的指标点,逐项落实到教学活动和考核评价方法中。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掌握学生培养效果的达成情况。“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案设计依据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达成途径及考核方式等进行反向设计,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为了有效解决学生的工程能力的培养,建立了与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黑龙江省交通科学研究所等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关系,形成“校企合作、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工作运行机制。

(二)小组协作学习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为路面结构设计,设计题目包括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旧路改建黑加白路面设计、旧路改建白加黑路面设计。设计过程中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小组之间通过设计题目不同加以区别。同时,小组内每名学生之间根据年初始交通量(1000+学号×50)不同进行区分。小组内学生需要自行查询现行设计规范,掌握路面结构的设计理论、设计标准和设计方法,协同完成课程设计。这是一种让小组协作共同来完成学习任务的策略,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小组协同者可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类型进行分工协作,并将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进行探讨与共享,相互支持、配合与帮助。小组协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沟通能力、包容能力,高效完成了学习任务,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建立多种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考核内容偏理论化、书本化,难以真正体现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表达沟通能力、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能力等。“路基路面工程”课程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多种评价方式如下。

1.期末考试(占比60%)。采取闭卷考试,考试内容需覆盖全部教学目标,并注重以能力考核为主。

2.作业(工程实例分析,占比20%)。注重路基路面专业能力的训练。成绩根据准确性(60%)、逻辑结构的合理性(20%)、整潔性(10%)和及时性(10%)进行评定。

3.随堂测验(占比10%)。以教学单元为阶段小测对象,以选择题、判断题为小测试主要题型,运用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新型智慧教学程序“雨课堂”,课上在线限时完成小测试答卷。

4.综述报告(占比10%)。通过查阅文献,总结路基路面工程领域发展历史、现状与未来趋势,成绩以报告的层次性(40%)、全面性(20%)、前瞻性(20%)、整洁性(10%)、及时性(10%)进行评定。

“以学生为中心” 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开展,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沟通合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启发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鼓励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教学质量。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不断深化人才教育理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才能创造高效课堂,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8.

[2]李恋.“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内涵解析[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3).

[3]李瑞贵.高校“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及实施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

[4]周芬芬,黄信初.论树立“以学生为本”教学新理念的重要意义和理论依据[J].大众文艺,2014,(8).

[5]刘亚男,窦志英,邱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J].现代交际,2017,(12).

[6]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

[7]陈新忠.以学生为中心 深化本科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3,(Z2).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