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食蟹猴肠套叠诊断与治疗

2019-07-15 05:47李良顺潘世友支元芳白帅州孙建华宫丽崑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毒理食蟹肠套叠

李良顺, 潘世友, 支元芳, 白帅州, 孙建华, 宫丽崑, 任 进

(1.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上海 201203;2. 上海喜乐缘宠物医院, 上海 201299;3.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 201203)

肠套叠系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临近肠腔所致的一种肠梗阻[1]。食蟹猴发生肠套叠时,前期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临床症状明显的个体,表现为少食,少动,独自蹲坐于角落,偶见弓背,呕吐,粘液便等。造成肠套叠的因素很多,疾病或强烈的应激,或剧烈疼痛,都可导致肠套叠的发生[2]。对幼龄猴而言,母猴营养不良,泌乳不足或品质下降; 突然受冷、乳温不足、乳头不洁等也会导致肠套叠的发生[3]。肠套叠发生后,如不及时干预治疗,会导致动物死亡[4]。手术是肠套叠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优点在于能够直接观察到套叠的肠段,治疗彻底,缺点在于动物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不适用于毒理试验过程中的动物,因为手术会导致试验中断。在治疗肠套叠的报道中,使用体外按摩法[5]复位肠套叠的报道很少,尤其在毒理试验过程中更为少见。2018年5月,本中心发生一起长期毒理试验中食蟹猴肠套叠案例,在使用B超确诊后使用体外按摩法复位,动物恢复良好,未影响试验进度,现将该病例报告如下。

1.1 发病动物

患病动物为雌性食蟹猴,约3.5岁,饲养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动物房[SYXK(沪)2015-0027],采用群养模式饲养(3只/笼),笼具大小为2 m×1.5 m×2 m。毒性试验通过本所IACUC(实验动物管理和使用委员会)批准。饲料由北京科奥协力饲料有限公司提供,垫料由苏州竹灵贸易有限公司提供。动物室控制温度20~26 ℃,相对湿度在40%~70%,控制光照/黑暗各12 h循环。

1.2 临床症状

2018年5月9日,观察到该食蟹猴在笼舍内精神稍差,不愿活动,独自蹲坐于角落。随即将动物抓取保定,检查发现其肛门附近少量红色分泌物, 体温 37 ℃, 心率 180 次 /分, 呼吸频率 36 次 /分,皮肤弹性降低,轻度脱水。

1.3 诊断

1.3.1 腹部触诊 发病当日触摸动物腹部,发觉腹部肌肉紧张,动物抗拒行为明显,发声,提示疼痛。为了解该动物饮食和排便情况,将该动物从群体中隔离,单笼饲养。次日早上检查笼内未见粪便,触摸腹部时,动物反应同前日。用氯胺酮(8 mg/kg)肌肉内注射麻醉动物后,腹部触诊,可触及左上腹一段类香肠样硬物, 初步诊断为肠套叠。

1.3.2 采样检查 取少量肛周红色分泌物进行涂片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和白细胞。采集血样,进行血液学和血清生化分析,显示套叠后肌酸激酶(1 965 IU/L)明显明显高于正常水平,提示动物有强烈应激。

1.3.3 B超检查 将食蟹猴仰卧保定在专用手术操作台,使用TY-6858A-1数字化型B超仪(手持式B超机),探头水平或垂直腹部来回缓慢移动,在左上腹探查到同心圆结构,定位套叠部位(图1)。

1.4 治疗

复位方法:通过腹部触诊找到套叠部位后,一手轻轻挤压套叠后段,另一手对套叠前端肠断进行捋压按摩,注意操作轻柔,避免造成损伤。复位后,触诊腹部,类香肠样硬物消失,使用B超仪确认(图2)。

图1 肠套叠B超影像

图2 肠套叠解套后B超影像

1.5 护理

复位后, 对该动物进行如下护理: ①单笼饲养;复位当日禁食不禁水; ②补充适量新鲜果汁,连续3 d; ③补充维生素B6(0.5 mL∶50 mg),三磷酸腺苷(1 mL∶10 mg),溶于3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3 d; ④盐酸消旋山莨菪碱, 4 mg, 肌肉内注射, 每日1次, 连续3d。

1.6 术后恢复情况

复位次日下午, 动物开始排便。复位后第3日,添加少量颗粒料,动物精神食欲良好。复位7d后,动物精神和采食恢复正常,兽医体检确认动物健康状况后,返还原笼群养。

该肠套叠食蟹猴,经体外按摩复位套叠肠段、合理护理后,在一周后恢复正常,整个治疗护理未影响毒理试验进程。

1.7 发病原因分析

本所食蟹猴为群养模式,符合欧洲动物福利标准,但食蟹猴群体内等级划分明显,常有因等级关系发生争斗现象。本案例中,该动物为弱势个体,发生肠套叠可能与争斗中强烈应激有关。根据本设施近5年统计数据,群养食蟹猴肠套叠的发生率约为0.2%。实践中,我们尝试通过控制动物个体差异、饲养密度和环境丰容等措施,尽量降低肠套叠的发生。

1.8 诊断和治疗注意事项

临床上比较常用的肠套叠诊断方法有触诊、X光和B超。X光诊断,能在早期发现肠套叠病例方便及时介入治疗[6],准确率可达80%[7]。但该方法用时较长,仪器相对昂贵,不易移动,很多实验室不具备使用条件。B超诊断肠套叠敏感性与特异性高,准确率可达98%以上[8],且具有直观、重复性好、简便快速、无损伤、无疼痛和无副作用等优点[9],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案例中,采用触诊和B超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肠套叠快速和准确诊断。

肠套叠发生后,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必要时需进行肠管截断。本案例中,食蟹猴后续仍需继续采集毒理试验数据,手术对动物影响大,恢复时间长,不宜采用。在早期发现前提下,采用体外按摩法复位,影响小,恢复快,适用于毒理试验中发病动物。

1.9 动物护理注意事项

肠套叠复位后,容易复发,因此复位后的护理非常重要。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减少应激,复位后的食蟹猴应饲养于安静的环境中,避免群体中其它动物对其造成应激。②控制饮食,禁食颗粒料48 h以上,此间给予适量动物喜好的水果,果汁等。禁食期间密切关注动物排便及腹部鼓胀的情况,若观察到动物可正常排便且未见腹部鼓胀,可逐渐添加颗粒料至恢复正常饲喂,否则考虑套叠复发的可能。③辅助治疗,根据动物状况补充能量及营养,给予解痉挛药,防止套叠反复,如有必要给予抗生素治疗。

1.1 0 早期发现早期控制的重要性

早期发现是体外按摩复位疗法的前提条件,临床观察人员需熟练掌握实验动物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等基础知识,当动物出现任何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发现,并第一时间汇报兽医。

本案例中, 兽医触诊初步诊断为肠套叠后, 立即采取对动物禁食饲料的措施。次日一早, 即将动物麻醉后进行确诊和治疗, 有效控制了病情发展。本案例为体外按摩法治疗食蟹猴早期肠套叠的成功案例,对试验中早期肠套叠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毒理食蟹肠套叠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刘仲齐 重金属生态毒理与污染修复团队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食蟹
融化的冰床
继发性肠套叠诊疗体会
食蟹猴在胚胎学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用食蟹猴脱毛症病因分析及防治研究
儿童大肠套叠与小肠套叠的超声影像特点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毒理学专辑征稿通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毒理学专辑征稿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