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围术期采用流程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2019-07-15 02:30谢绮斓陈顺利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流程化血肿脑出血

谢绮斓 孙 杰 陈顺利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 宝安医院集团二院,广东深圳 518108

脑出血是严重危害我国老年人生命健康安全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近些年脑出血的发病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1]。临床治疗脑出血主要采取手术清除血肿的方法,患者的术后恢复常与护理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脑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3]。为探究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为指导临床,我院脑外科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采用流程化护理模式干预,现已取得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6 月于我院脑外科确诊并拟行脑部微创血肿清除手术的78 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CT 检查结果均符合脑出血的诊断标准[4];(2)患者初次发病,发病至入院时间<24h;(3)预计生存时间>28d。排除标准[5]:(1)患者患有脑部肿瘤、动脉瘤、血管畸形、血液疾病等疾病;(2)伴有其他器官严重器质性疾病、严重糖尿病及精神疾病;(3)患有其他手术禁忌症。患者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的全部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全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 例,其中实验组男20 例,女19 例,年龄42 ~76 岁,平均(61.3±5.2)岁,病程1 ~11d,平均(6.32±0.67)d,出血部位为:基底部14 例,丘脑9 例,脑叶9 例,其他部位7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18 例,年龄43 ~75 岁,平均(61.5±5.2)岁,病程1 ~10d,平均(6.19±0.71)d,出血部位为:基底部15 例,丘脑10 例,脑叶9 例,其他部位5 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病程及出血部位分布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均给予吸氧、甘露醇脱水、营养神经、基础支持等治疗。全部患者均行颅内血肿清除术[6],患者仰卧位全身静脉麻醉,经CT 确认血肿部位,备皮后标记穿刺点,皮肤常规消毒后钻开颅骨,穿刺针穿刺至血肿部位,随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冲洗液清亮,封闭颅骨,设置引流管。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7]:(1)术前向患者家属充分解释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法,告知手术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充分了解患者基础状况及生命体征;(2)术中持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平稳,协助手术医生完成手术,并时刻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3)术后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护理注意事项,给予患者进食、排便、翻身等基础生活指导。实验组给予流程化护理干预[8-9],指定专人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制定详细护理流程表,并经上级医师、主管医师及护士共同实施:(1)患者入院第1 天:充分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及营养状况,评估手术风险,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告知患者家属注意事项并积极进行术前准备;(2)术中:积极协助主刀医生顺利完成手术,密切关注患者基础生命体征及引流管情况,术毕安全送回病房并完成交接。(3)术后第1 天:指导家属学习基础护理操作及体位更换,给与患者进食、排便、翻身等基础生活指导;(4)术后2 ~4 天:针对已经出现的术后不良反应进行详细解释并及时解决,及时翻身预防褥疮及肺炎的发生,告知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必要性,积极引导开展被动运动、心理辅导和饮食指导。(5)术后5 天至出院:积极进行康复训练,由被动训练转为主动,继续锻炼患者进食、沟通等技能,持续性心理疏导帮助患者重建健康信心;出院时告知患者及家属生活、饮食、用药注意事项,指导办理出院手续,嘱定期复诊。

1.3 疗效评价

比较两组入院时及出院时的神经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指数[10]:分别采用Barthel 指数及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分别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及神经功能程度,Barthel 指数越低代表自主行为能力越差,NIHSS 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神经运动症状越差。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选用SPSS20.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指数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 指数及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不同护理干预后,全部患者Barthel 指数较本组护理前显著增高,NIHSS 评分明显降低,实验组Barthel 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指数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指数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与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 n Barthel指数 NIHSS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实验组 39 24.27±4.17 66.41±12.47*# 2.965 0.000 19.36±4.17 7.65±1.98*# 3.231 0.000对照组 39 24.33±4.32 50.35±11.61# 2.254 0.000 19.41±4.21 14.30±2.05# 2.415 0.000 t 1.324 2.654 1.265 2.541 P 0.954 0.000 0.984 0.000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脑出血是严重危害我国老年人生命健康安全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病情危重等特点[11]。脑出血的主要发病原因为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脑出血早期如不能及时就诊治疗,脑内血肿会进一步增大,导致颅内压增高,进一步影响脑部神经功能[12]。临床治疗脑出血主要采取手术清除血肿的方法,但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较弱,护理质量也与术后恢复常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脑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探索实用有效的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模式一直是临床护理人员研究热点和难点[13]。本次研究采用流程化护理干预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 指数及NIHSS 评分差异不明显,经不同护理干预后,全部患者Barthel 指数较本组护理前显著增高,NIHSS 评分明显降低,采用流程化护理干预的实验组Barthel 指数显著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流程化护理模式是在各个时间节点为患者针对性的提供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入院指导、术前教育、术中监护、术后心理干预、康复训练等不同内容。流程化护理模式不仅可以使护理更有针对性、计划性,还可以切实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康复训练的积极主动性[14]。流程化护理模式的亮点在于术后注重开展心理干预,这样可以时刻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减少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发生,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从而提高护理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15]。流程化护理模式对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及心理护理能力具有较高要求,需经过专门培训方可达到护理效果,此为下阶段研究工作重点。

综上所述,采用流程化护理干预脑出血围术期患者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流程化血肿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企业人才招聘流程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化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
“具化 瘦身 流程化”责任落实3步走
职业教育教材开发与服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