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程程 唐海沁(通讯作者) 段春翠 王晓丽 何俊 刘星
(1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22)
(2 合肥市蜀山区三里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安徽 合肥 230022)
(3 合肥市瑶海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安徽 合肥 23002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是高血压管理的“主战场”,家庭自测血压,作为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手段[1],而利用网络开展高血压信息化管理是做好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有利条件[2]。目前远程血压监测借助互联网的推广,取得了很好效果,本文将远程家庭血压监测结合APP管理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方面做一些探讨并予以效果评估。
2017年12月开始,在合肥市瑶海区红光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合肥市蜀山区三里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分别简称“红光”、“三里庵”)的社区慢病管理系统中选择50例确诊为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达标的患者,同时具备以下标准:(1)符合《2017年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中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血压控制未达标,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测量的诊室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3)有比较固定的居所并且居住本地1年以上,能达到社区规范化管理要求;(4)所有受试者均填写知情同意书;(5)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合并恶性心律失常、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臂围大于30cm的患者。
1.2.1 分组 将入选的5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为(60.6±11.3)岁;干预组25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为(62.8±17.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12周后,干预组失访2例患者,对照组失访4例患者。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全科医生根据家庭血压监测中国共识[3],使用统一的智能电子血压计进行家庭血压自测指导。对照组:为患者自测血压,发放统一规范的血压记录本,采用深圳爱奥乐智能电子血压计,型号2006-2,无自动数据传输功能,每日早上(起床后30min)、晚上(睡觉前)各测量1次,记录在血压记录本上,社区签约的全科医生常规进行健康宣教和指导用药,观察12周。干预组:为远程血压监测结合APP管理,采用深圳爱奥乐智能电子血压计,型号A221-1,每日早(起床后30min)、晚(睡觉前)各测量1次,数据自动即时传送,由信息中心对血压值、脉搏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期间,签约的社区全科医生可随时随地在APP上查看血压情况,并及时予以相应指导,干预12周。
1.2.2 远程家庭血压监测系统及APP 干预组所用的远程电子血压计由安徽烛光妈妈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提供,在家测量的血压值,通过无线网络自动实时的传入智能随访平台。手机app端分为医生端app和家属端app。签约的社区全科医生可以随时随地的查看患者的血压值、血压数据趋势图,并反馈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案的调整。患者及家属在用户端app可以随时看到患者的血压测量情况,通过绑定手机号码,可即时收到患者血压测量值的短信提醒。
(1)记录两组观察开始时前三天的白昼血压(SBP、DBP)的平均值,以及观察结束时最后三天白昼血压(SBP、DBP)的平均值;(2)两组家庭自测血压均以SBP<135且DBP<85mmHg为达标[3],记录两组血压的达标率;(3)患者的测量依从性,记录两组患者测量血压的总次数,早上和晚上测量一次或多次均各记录为一次。
数据采用Excel 2007和SPSS20.0的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的SBP、DBP研究前和研究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对照组和干预组在研究后的SBP、DBP均较研究前有明显改善,见表1。
表1 两组血压研究前后组内比较(mmHg,±s)
表1 两组血压研究前后组内比较(mmHg,±s)
对照组 干预组SBP DBP SBP DBP研究后 135.8±9.3 82.5±4.8 126.4±8.2 76.2±9.8研究前 158.3±12.3 91.8±7.3 160.6±11.1 92.3±10.7 t 6.887 4.998 12.000 5.390 P<0.05 <0.05 <0.05 <0.05
研究前两组患者的SBP、DBP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后干预组的SBP、DBP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的SBP、DBP较对照组患者改善明显,见表2。
表2 两组血压研究前后组间比较(mmHg,±s)
表2 两组血压研究前后组间比较(mmHg,±s)
研究前 研究后SBP DBP SBP DBP干预组 160.6±11.1 92.3±10.7 126.4±8.2 76.2±9.8对照组 158.3±12.3 91.8±7.3 135.8±9.3 82.5±4.8 t 0.72 0.155 5.522 2.654 P 0.478 0.878 0.010 0.011
研究前对照组、干预组各25人,诊室血压均为SBP≥140mmHg或BDP≥90mmHg。研究后对照组21人,有13人达到降压目标,达标率62%;干预组23人,有20人血压达降压目标,达标率87%。干预组达标率优于对照组,χ2=14.36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1 研究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测量血压次数 对照组92±28次,干预组为122±30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的测量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
2.4.2 测量依从性 干预12周后,对照组有10人测量依从性好,干预组有19人测量依从性好。
通过个案家访、门诊以及入组、出组调查表等分析测量依从性好的首要原因,见表3
表3 影响依从性的原因统计(例)
据悉,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2.7亿[4],高血压已成为老年人群患病比例最高的慢性病[5]。家庭远程血压监测是一种有效的高血压综合治疗和管理方式[6]。家庭远程血压监测,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助于患者对医师的信赖,利于制定和实施个体化降压方案[7]。
运用互联网+医疗,将网络信息化融入社区高血压监测及管理中,将远程家庭血压监测结合app管理,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让居民从卫生服务信息化中收益。为达到很好的测量依从性,可根据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监测血压的不同需求,进行跨区签约、入户签约、与家庭医生签约同时进行,以及必要时对个案进行密切随访指导测血压和用药。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
本研究表明,远程家庭血压监测结合app管理,能够有效改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的血压达标率和测量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1)本研究观察例数较少,干预时间较短,我们仅可以看到改善的趋势。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需进一步大样本长时间的对照干预实验;(2)研究前后缺乏对高血压患者服用药物种类和数量、睡眠情况等因素的量化比较,有待于后续对此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3)不同社区医生指导患者测量血压的过程可能存在误差,导致不同患者自行测量的血压存在差异,也可能对数据造成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