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本生 刘旻 柴源 彭彬 马跃
(四川友谊医院骨科 四川 成都 610000)
胸腰段脊柱骨折在临床骨科属于常见病,患者多伴有脊髓损伤、截瘫等症状,致残率高,对患者危害性大,给临床的治疗带来巨大的挑战[1]。内固定系统是该疾病首先的治疗方法,选取科学、有效的内固定系统对患者术后改善效果具有直接影响[2]。AF系统、Dick’s钉内固定系统、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均为临床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方式,本次对4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并截瘫患者对比不同脊柱内固定器械的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对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并截瘫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分组:A组(10例)、B组(10例)、C组(20例),A组:男6例,女4例,年L伤22龄3例例范,;围BL3组22 0:例~男,67致4( 例伤4,6原女.8因3±例:5,.车4年)祸龄岁4范,例围损,伤2高2部~处位6坠8:(伤T41723.31例例±,,5.重L313)物例岁砸,,损高伤处部坠位伤:3 T例122,例重,物L1砸3例伤,2 L例23;例C,组L32:例男,1致1伤例原,因女:9车例祸,5年例龄,范L重14围物例砸2,2伤~L246 6例例6岁,,,L三3平3组例均 一年,般致龄资(伤料4原7无.因1统±:计5车.学1祸)差岁1异0,例(损P,伤>高部处0位.坠0:5伤)T12。67例例,,
1.1.1 纳入标准 a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胸腰段脊柱骨折,且患者合并截瘫症状;b患者符合研究手术治疗指证;c患者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1.2 排除标准 a精神障碍或者沟通障碍患者;b合并恶性肿瘤患者;c血液疾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予以硬膜外麻醉,取俯卧位,做正中切口,将骨折椎体、相邻椎体间关节等常规暴露、止血,并根据Weinstein定位法对椎弓根进行定位,将克氏针插入,在C形臂X线机下准确定位,根据不同的内固定,将椎弓根螺钉在骨折上下椎体弓根内拧入,并将各自的连杆连接,进行复位、固定,方法如下。
1.2.1 A组 AF系统治疗,按照Mergerl进钉法,在伤椎上、下相邻的椎弓根处置入2枚定位针,予以X线拍摄,无误后,先用丝椎(长5.0~5.5mm)扩大钉道,并将椎弓根螺钉拧入,减压后对椎管探查,并“L”形器具度椎体前方推压,保证有效复位后,与连接棒有效连接,在C臂机下观察伤椎椎体撑开直至正常角度,置入横向连接杆。
1.2.2 B组 Dick's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在X线透视下,定位钻孔,明确进针点,并将椎弓根螺钉拧入,并拧紧螺母,促进椎体复位,在C臂机下观察复位效果,患者满意后进行植骨治疗。
1.2.3 C组 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治疗,应用“T”形扳手将斜头椎弓根螺钉、直头椎弓根螺钉各2枚分别在上位椎体、下位椎体的弓根内拧入,并将套筒、六方螺纹杆连接,调整其位置,用扳手旋转斜头椎弓根螺钉,保证六方杆可以准确插入六方孔内,并将六方螺纹杆斜开口将直头椎弓根螺钉套住,拧入半球形螺帽,最后用直扳手对撑开的套筒进行调整,防止畸形,X线检查,骨折椎体固定、复位良好即完成治疗。
治疗后C组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高于A组、B组,Cobb角C组低于A组、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组间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Cobb角治疗后数据对比(±s)
表1 组间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Cobb角治疗后数据对比(±s)
组别 n 椎体前缘高度(%) 椎体后缘高度(%) Cobb角(°)A 组 10 75.32±2.41 81.33±2.61 7.39±2.11 B 组 10 75.46±2.55 83.14±2.57 7.26±2.04 C 组 20 92.18±3.44 93.47±3.11 4.11±1.96 t - 17.241 15.827 16.681 P - 0.001 0.000 0.000
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分析,A组发生率20%,B组发生率20%、C组发生率5%,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三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器是临床胸腰椎脊柱骨折重要的治疗方式,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截瘫是胸腰椎脊柱骨折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因此,予以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患者有效的治疗,对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改善均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胸腰段脊柱骨折并截瘫临床中选取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治疗,效果较佳,安全性高,对患者伤害小,并发症少,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