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启平
(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 青海 西宁 810000)
脊柱结核近年来临床发病率有所增长,该病属于骨关节系统结核病变,患者临床常以贫血、盗汗、低热等为主要症状,并且可能伴随疼痛感。若不及时诊治可能导致患者脊柱畸形,病情随之发展可损伤患者脊髓神经系统,对患者生活能力、劳动功能等造成严重影响[1]。部分患者由于缺乏对于疾病知识的了解,加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难度,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极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脊柱结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患者的护理效果。
于本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接收的脊柱结核患者中选取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例)与对照组(10例)。观察组中,男6例,女4例,年龄39~56岁,平均(47.5±8.5)岁;对照组中,男7例,女3例,年龄36~57岁,平均(46.5±10.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对比。
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干预,常规进行骨科检查,并对患者进行普通健康教育。
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包括:①术前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即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消除不适感;并告知患者该病发病机制、预防措施、治疗方式等,加大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同时通过口头讲解或印发宣传册等,详细的为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在治疗中可能存在和出现的问题、并发症等。②术后健康教育:术后组织疾病知识座谈会,由专家对脊柱结核疾病相关知识进行教学,开展药物治疗指导;课后组织患者进行讨论,鼓励患者分享自己控制疾病的方法和体会;告知患者术后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并科学的进行功能康复训练。③随访: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告知患者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方法,并嘱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
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采用本院自制健康知识调查表[2]评价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满分100分,计算总掌握率。
预后情况: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对比复发情况,并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数据行SPSS20.0分析,计数资料选择χ2检验,仅在P<0.05时代表差异显著。
观察组健康知识总掌握率100.00%高于对照组8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比[n(%)]
观察组复发率10.00%、总并发症发生率20.00%均低于对照组30.00%、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n(%)]
脊柱结核是一种由于肺结核或淋巴结核所诱发的继发疾病,一般情况下,脊柱结核患者通过手术治疗以及抗结核治疗后均可获得痊愈,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处于结核晚期,可落下终身残疾后遗症,失去自理能力以及劳动功能[3]。对于脊柱结核患者来说,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来说意义重大。
健康教育路径是一种以提高脊柱结核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为主的护理方式,从患者角度出发,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加以饮食、生活、心理等指导,力求帮助患者掌握疾病预防知识。在健康教育路径中,加以治疗方法、药物服用方法等知识的普及,提高了患者的遵医嘱程度,使得日常护理管理措施更为完善,患者康复效果更好。术后加以随访,能够为患者提供延续性的康复指导,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来说意义重大。本研究中,观察组经护理后健康知识总掌握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复发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与张延晖[4]等学者研究结果完全符合。证实健康教育路径干预效果理想,能够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了解疾病,从而积极预防疾病。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脊柱结核患者临床护理中,可有效预防疾病、改善病情,但本次观察例数较少,还需要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