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菊 姚红梅 叶贤伟 景安薇(通讯作者)
(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贵州 贵阳 55002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患者的主要特征是呼吸阻塞和气流受限。大多数患者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症状。临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主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机械通气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最有效的手段,但有创呼吸机和无创呼吸机的治疗方法不同,对患者的影响也不同[1]。本文分析了采用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重症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的症状转归,如下。
选择我院100例2016年1月—2017年12月重症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年龄51~81(64.25±2.48)岁。男女分别31例和19例。重症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病程2年~15年,平均(6.68±0.68)年。序贯治疗组年龄51-81(64.57±2.11)岁。男女分别29例和21例。重症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病程2年~15年,平均(6.62±0.61)年。对照组、序贯治疗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
常规给予患者抗炎、吸氧、强心、利尿以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治疗。对照组采取间歇指令通气加压通气治疗,结合病情给予FiO2调整吸入治疗,并实施间歇指令通气加压通气,若肺部感染和支气管感染明显吸收逐渐降低SIMV频率为每分钟5次,实施PSV治疗降低到5~7cmH2O,稳定4消失之后可脱机拔管。病情好转可适当调节参数,直至完全撤机。
序贯治疗组则采取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在拔除气管内导管之后改为经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控制氧流量在40%左右,并对治疗时间进行调节,采用BiPAP呼吸机,结合呼吸情况调节压力水平和氧流量,维持呼吸频率在28次/min左右,维持PaCO2在45~60mmHg之间,而PaO2在65~90mmHg。
比较两组重症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疗效;平均脱机的时间、住院的平均时间;治疗前后患者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氧分压水平;不良反应出现率。
显效: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氧分压水平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有效: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氧分压水平、症状体征等改善50%以上;无效: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氧分压水平改善的程度低于5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
SPSS17.0版本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进行t检验,计数数据进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序贯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重症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比较(例)
治疗前对照组、序贯治疗组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氧分压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序贯治疗组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氧分压水平变化幅度更大,P<0.05,如表2。
表2 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氧分压水平比较(±s,mmHg)
表2 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氧分压水平比较(±s,mmHg)
?
序贯治疗组平均脱机的时间、住院的平均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序贯治疗组平均脱机的时间、住院的平均时间分别是4.11±1.53天、7.13±1.78天,而对照组平均脱机的时间、住院的平均时间分别是5.11±1.89天、9.13±2.24天。
序贯治疗组不良反应出现率少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有4例恶心,2例胃胀气,2例不耐受气管插管。序贯治疗组有1例恶心。
近年来,Ⅱ型呼吸衰竭的严重COPD的治疗主要包括缓解哮喘,机械通气,抗炎和吸氧等措施。早期通气更有利于患者的呼吸,有效去除气道炎症物质的积聚,促进呼吸疲劳的缓解。无创呼吸机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其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无创正压通气是一种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不会给患者带来痛苦,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可有效克服患者的气道阻力,降低患者的呼吸功率消耗,避免患者的肺泡萎陷,并有助于促进体内二氧化碳排泄,预防二氧化碳潴留的出现,可促使肺泡通气和氧合改善,改善气道阻塞症状,维持酸碱平衡和改善血流动力学。传统有创机械通气的目的是纠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低氧血症,并降低患者的呼吸功率消耗。但有创机械通气是气管导管通气,需要气管插管或切开气管以形成侵入性人工气道,可带来创伤,损伤气道,并引发肺部感染,容易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先通过有创呼吸机治疗温度病情后再经无创呼吸机的治疗可以明显缩短气管插管通气时间,减少气道和肺损伤,改善患者病情,避免插管不耐受的问题,且不会引起呼吸机依赖[3-4]。
对照组采取间歇指令通气加压通气治疗,序贯治疗组则采取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结果显示,序贯治疗组重症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疗效、平均脱机的时间、住院的平均时间、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氧分压水平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序贯治疗组不良反应出现率少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重症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