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徐立艳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深入推进,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等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走出去”积极性不断提高,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加大市场投入,不少企业将促进海外业务发展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积极进行业务转型升级,有效实现了业务持续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2018年1~11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6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29.6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方面,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3640份,新签合同额904.3亿美元。2018年11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101.1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3.9万人。
随着中国海外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外派人员的数量也将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绝大多数的企业都能够关注到员工的身体健康水平,提供健康体检、免费医疗等措施。但是对于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很多企业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因此,对于国际工程公司外派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心理健康作出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具体明确地指出了心理健康的标志,包括以下几点。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由此,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来理解心理健康。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的生命具有活力,潜能能够得到开发,价值能够得到实现;狭义的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和人格完整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国际工程公司外派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会对海外工作生活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会导致员工对工作和生活丧失兴趣,有可能会出现焦虑紧张、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有时还会从心理问题演变为生理疾病或者亚健康状态,对于员工个人以及企业管理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从市场分布来看,中国企业国际工程业务主要集中在亚洲及非洲区域,两个市场的业务占比高达83%左右(2017年),在拉丁美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业务占比分别仅有6.0%、6.5%、1.4%和3.2%。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外派地来说,中国国际工程企业项目所在地多为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普遍较为落后,医疗水平有限。在自然环境方面,有可能面对干燥炎热的气候,还有可能要面临疟疾、黄热、登革热等地区性传染病风险。在社会环境方面,有些国家尚处于政局动荡、甚至有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对于外派员工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在宗教文化方面,项目所在地的宗教信仰、地区文化有可能与中国差异显著。
国际工程企业外派员工的心理健康首先会受到外派所在地的自然因素影响。其中包括所在地的气候特点,企业为员工提供的饮食条件、住宿条件,所在国医疗设施及医疗水平,工作之外的业余生活安排,以及工作场所的硬件条件等。外派员工要接受公司安排的集中食宿,有可能会有饮食习惯重口难调的问题,集中住宿也会造成个人生活空间的私密性不够,也会加剧海外员工的心理问题。
政治安全方面的因素对于外派员工的人身安全保障有直接的影响,而外部环境的安全与否对于心理健康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如海外项目所在地局势动荡,战乱频发,恐怖主义活动猖獗时,人身及财产安全会受到极大的威胁,员工也会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往往会造成压力大、心理状态脆弱的不良结果。如员工亲身经历过或目睹过同事被绑架、被抢劫等恶性事件,对于员工的心理会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
很多研究显示,员工个人特质对于外派员工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非常明显。大五人格模型(Big Five Structure,Five-Factor Model)被广泛应用于评价外派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这五个维度因素是神经质(N)、外倾性(E)、经验开放性(O)、宜人性(A)和认真性(C)。除了神经质(指情绪稳定性)以外,其他四项的性格特征越强,员工越能够适应驻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面对海外复杂多变的工作生活环境时,员工个人的适应与情绪调节能力、压力冲突的管理能力对于心理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外派员工需要面临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人,面临地理环境的差异,语言的不通,再加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不同,在与当地人共同工作时或者在融入当地生活环境时,经常会产生文化障碍,经历文化冲突。容易引起外派员工心理上的厌烦、困惑、无助等不良情绪以及生理上的不适。
所谓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指的是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一个完备的支持系统包括亲人、朋友、同学、同事、邻里、老师、上下级、合作伙伴等。每一种系统都承担着不同功能:亲人给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朋友较多承担着情感支持,而同事及合作伙伴则与我们进行业务交流。外派员工远离家乡与亲人,在海外工作生活的过程中,缺少来自于亲人、朋友、同学等在国内的支持网络,所能依靠的是来自于同事以及上级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渠道来源较为单一,且海外的工作和生活的界线不分明,严重挤压员工的私人生活空间,对于员工心理健康调节是很不利的。
国际工程企业面临业务开展的法律环境、工程标准体系、资源协调组织都具有较高的复杂性。企业对于外派员工的期望,以及绩效的要求也往往都比较高,员工可能因此背负较大的工作责任和较高的工作负荷。适度的压力水平有助于提高工作绩效水平,但是如果压力水平过大,容易造成管理者身心俱疲、进而影响工作绩效。同时,很多国际工程企业在外派员工国内外职业生涯的管理方面存在困境,员工经常会面临回国留任难、职业发展不连续等问题带来职业的不安全感,会增加员工的焦虑情绪和心理负担。
在国际工程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外派员工的选拔、培训、派出管理对于外派员工能否较好的适应海外工作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外派员工招募选拔时,除按照国内相关岗位招聘标准考核外,还应考虑其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可通过各类心理测评、人格测评工具等辅助技术手段,对于外派人员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水平,外派动机等方面进行考察,此外员工对于东道国的文化认同程度以及其家庭的支持程度也对成功外派有重要的影响,公司最后经过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合国际工程公司工作的员工。在外派前提供内容充实的培训,对于外派员工更快的适应外派工作生活非常有帮助。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东道国文化、历史、宗教、风俗习惯等跨文化培训、行前安全教育培训、东道国语言的培训等。
国际工程公司需要尽量采取适当的方式,保障员工工作场所、生活基地的安全性,努力为员工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减少因为安全威胁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风险。在公司层面,应与东道国中国使领馆、东道国警察局建立紧密联系,聘请专业安保公司对于驻地进行安全保障,同时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
为使外派员工能够安心地留在当地工作,国际工程公司需要建立完备的人力资源关怀政策。首先,合理安排外派员工休假,增加其回国探亲的次数,鼓励配偶随任,支持随任未成年子女的养育和教育,为其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公司应为外派人员提供充足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公司管理人员应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对于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做定期评估和筛查,对于外派员工的心理隐患,能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以缓解其心理压力。
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EAP),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美国企业界所推行的一种福利方案,帮助员工解决社会、心理、经济与健康等方面的问题。综合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我国心理学家将员工帮助计划定义为组织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精神服务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和建议以及对员工及其直属亲人提供的专业咨询、宣传、指导和培训,帮助改善组织的环境,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使员工的心理资本得以开发和增值,从而提高其工作绩效和幸福感。
国际工程企业可借助专业的EAP服务平台为员工提供电话服务、面对面咨询、网络援助、EAP培训、应急事件及压力管理等服务。以下是主要解决外派员工三个层面的问题。
(1)工作面:除了一般的劳动条件外,还包括工作设计、专长发展、职业生涯发展、退休规划、离职安置等。
(2)生活面:包括家庭婚姻、生活管理、休闲娱乐、人际关系等。
(3)健康面:健康面不仅指如何有效减肥、戒烟,而且还强调有效统整企业内部服务与外部资源,主动关心员工,如在心理卫生、压力管理、饮食健康、忧郁焦虑、酗酒戒赌等方面给员工提供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