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分行 柯仕魁
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因的作用也有外因的影响,其中外因包括整个行业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内因包括银行内部经营方式、企业人才的管理、公司战略规划等诸多因素。20世纪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因素从内外因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例如Hanson和Rocha发现银行利润与通货膨胀正相关,Demirguc-Kunt和Huizinga通过对全世界80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银行业的绩效分析,验证了银行经营绩效随通货膨胀率的升高而升高。并同时发现在发展中国家,政府的金融监管体系,如法律制度、金融结构性差异等对银行绩效的影响较发达国家更大;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多数研究者倾向于将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变量和外部变量来进行研究,内部变量如业务范围、人力资本、营业厅规模、公司治理结构等微观变量;外部变量如宏观经济变量、行业集中度、市场结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国民收入等。外部变量一般是银行自身所无法控制的,但可以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预测体系和反馈机制,有效的抢占先机,降低损耗。对于上述内外部因素进行梳理,有助于合理筛选影响商业银行绩效的关键变量。
银行的人员、机构数量可以反映银行的人力资源情况、规模、以及银行的成本,传统观念认为,银行的分行越多,机构越大,人员越多,银行的经营绩效可能越好,但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商业银行有时需要适当地精简机构,控制员工数量,提高员工质量,从而缩减成本,提高盈利。首先,从基层员工来说,薪酬的多少是对员工绩效激励的重要因素,当员工的需要得到满足,工作效率有所提高的时候,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也会跟着有所提高,所以基层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是否被满足,与同业员工相比是否感到公平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其次,从技术人才来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业务办理、银行结算等也逐渐引入高科技的仪器、系统、计量模型等,现在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所需要的特质与以前相比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技术人才被更多的需要,商业银行要培养自己的技术团队,开发新系统、新技术,尽量有机器代替人工,这样能更好的控制成本,实现自主服务。最后,从高级管理人才来说,高级管理人才是综合宏观经济政策和银行内部具体情况面对复杂的市场情况作出选择的战略决策者,高级管理人才对公司战略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银行的收益或者亏损,所以是否拥有高素质管理人才对银行经营绩效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除了扩大利息和非利息收入来源外,提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对于大多数银行来说,成本管理能力与其管理效率密切相关,也是影响商业银行绩效的重要因素。管理水平不仅需要经营理念,还包括质量管理和经营战略。它需要一系列的规划目标、市场定位、具体措施和具体规划,具备快速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以确保企业的顺利发展和发展能力的稳定。在经营过程中,银行经理对银行的经营活动进行统筹规划,进行合理有效的竞争与支持管理。商业银行管理层的水平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影响。高管人员的能力对商业银行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招聘新员工和选拔任用高级管理人员时,坚持严格的“人岗匹配”原则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对改善经营业绩的重要途径。
“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是各商业银行必须遵循的经营原则。但不同银行对“三性”侧重程度不同,这势必会对经营绩效产生影响。商业银行的三性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流动性是安全的基础,持有一定流动性资产是银行正常业务的基本需要。它可以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如取现金,保证银行运营现金流,降低经营风险。安全是盈利的必要前提,安全损失增加,不良贷款率上升,资本和收入无法收回,造成亏损,势必影响银行的信誉和盈利能力,而较高的盈利能力,更多的利润可以弥补亏损。银行资金,确保安全运行。但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衡的,为了提高盈利能力,必须从事高风险的业务,必须牺牲一定的安全性,因此不同银行对三种关系的平衡把握不同,而追求由发展战略决定的不同优先顺序,必然会影响各银行的整体绩效银行。如何找到三者之间的平衡点,把握安全尺度,是我国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绩效的重要课题。
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一种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保证公司价值最大化,通过对投资者、所有者和经营者等利益相关者的有效激励和约束,可以最小化代理成本,提高公司绩效。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不仅与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经营绩效密切相关,而且代表了银行未来的行为和价值。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以有效运行治理机制,需要不断的改进。鉴于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是根据商业银行的决策、管理、执行和监督的过程逐步形成的,公司治理机制的优化对商业银行尤为重要。
在市场中,供应商和消费者的内在联系和特征呈现出来的是市场环境。针对市场环境所造成的银行绩效好坏结果目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假设。第一在传统的市场中,银行的市场环境造成银行效率有高有低,银行的效率会影响银行的绩效。当市场集中度较高时,少数大银行具有垄断获利的操纵能力,市场集中度、市场份额与银行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效率结构假说认为,有效率的银行,也即绩效高的银行,具有先进的管理水平和先进的性能。第二生产技术可以通过降低成本获得高额利润,使银行不仅具有高的盈利能力,而且可以通过扩张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这些银行具有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因此在银行绩效、市场集中度和市场份额之间也呈正相关关系。
货币当局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金融监管,包括银行准备金率和货币供应量。完善监管措施和有效实施,是良好金融秩序的必然要求。金融监管水平应与健全的法律制度紧密结合。在良好的司法环境下,商业银行与储户之间的业务契约是建立在诚信经营基础之上的。客户信任银行把存款存入银行。在动荡时期,银行之所以倒闭,是因为储户对银行失去信心。银行因为借款人的信任而借钱给借款人。严格控制贷款人资格是正确的,也是金融监管的要求。然而,过于严格的金融监管将限制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降低银行的经营业绩,所以政府应该注意遵守金融监管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科学合理的经营战略的制定,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选择、经营方向的把控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商业策略的差异将在许多方面对商业银行的运作效率产生重大影响,例如专业化经营或多元化经营,业务发展侧重于私人银行或公司业务,传统的资产负债表内或资产负债表外业务,产品分销渠道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银行管理者应根据自身特点和竞争环境的变化,对经营战略进行调整和控制。
股权集中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银行绩效,但国有控股银行普遍采用行政命令取代股东权力,不利于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在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有控股是一种普遍现象。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往往具有较高的股权平衡。为了优化股权结构,需要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海外上市的基础上,适度增加法人股股东、外资股股东比例,降低民营资本进入门槛,并鼓励商业银行内部员工参股,优化银行股权主体结构,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提高银行经营能力。
“高报酬—好业绩”是尤为明显的非国有商业银行的双向激励机制,这是市场运作的结果,货币工资处于平均水平的高级管理人员在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绩效明显偏低,对其进行阶梯式薪酬体系设计和非货币化的“处理”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是值得探讨的,但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是有效的。收入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有必要建立一个长期的高级银行管理人员的动态激励机制,减少银行高管和股东利益之间的差异,并充分联系高级银行管理人员与商业银行绩效工资 。
国家货币政策的出台,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具有很大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应建立完善的货币政策应对机制,通过对政策的研究与判断,针对不同政策采取不同的经营方案,实施动态管理,才能在无论面临什么样的货币政策时都能有准备的积极应对,从而带来经营绩效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