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几点思考

2019-07-14 02:40翟进明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训练量田径身体素质

翟进明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高级中学 广东 佛山 528000

田径运动是运动之母,是一切体育运动的的基础。田径课程是高中体育的基础课程,其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全面发展。高中体育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基本上都采用大训练量、低强度的训练方法,训练量与训练强度不成正比,致使学生在训练的时候容易出现疲劳现象,难以将其潜能激发出来,这样不仅无法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身体健康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高中田径训练中,教师要充分认识训练量与训强度之间的关系,有效控制训练量与训练强度。

一、训练量与训强度之间的关系

在田径训练中,所完成的距离与所使用的时间就是训练量,而完成训练内容的速度与效率就是训练强度,两者之间相辅相成,能否科学合理的对训练量与训练强度进行增减与协调是提高田径训练成效的重要因素[1]。在高中生田径训练中,教师如果对训练强度过分重视,对训练量有所忽视,那么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各项技能,进而导致学生的体能训练处于不平衡状态;如果教师对训练量过分重视,对训练强度有所忽视,也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训练效果也十分不理想。

所有的运动都必须有力量作为支撑,同时其也是学生开展运动时克服外界阻力的一个能力,我们的走、跑、跳都是在力量的基础上完成的。像短跑运动,这是十分典型的一个体能主导运动,学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力量,还要具有一定的速度与耐力。因此,体育教师在开展短跑训练的时候,要结合具体项目的具体特点进行,不然学生对相关训练负荷无法承受,训练效果也比较差。例如100跑,一共有四个训练阶段,每个阶段的训练都必须要有力量支撑。大量的研究表明,短跑运动员对动作完美掌握的基础就是力量,同时爆发力也是决定短跑远动员技能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高中田径教师在训练的过程中,要确保学生身体各项技能的平衡发展,从某个角度上说,这也是正确把握学生训练量与训练强度关系的必要前提。

二、影响高中生田径训练的因素

(一)体育老师因素。在田径训练中,影响训练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体育老师,在学生眼中,体育老师就是整个训练过程与训练内容的指挥官。因此,体育教师在开展训练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训练过程的管理,确保训练内容有效完成。另外,教师对田径训练内容、训练计划、训练目标的制定要有积极参与,体育教师自身的田径能力与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田径训练成效。

(二)教学内容因素。人们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田径运动,但是田径运动本身也存在较多缺陷:(1)田径项目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消耗的体力比较大,学生会有抵触心理产生;(2)除了接力,大部分田径项目都是学生独立完成,与合作学习理念不相符;(3)田径运动看似简单,但是实际训练中的要求却比较高,学生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才能准确掌握动作要领,而这也是学生不愿意参与田径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2]。例如110米跨栏,这项运动不仅体能消耗量大,还要求动作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大部分学生难以完成,十分容易出现厌倦心理。

(三)家庭与社会因素。第一,当前大部分家长认为高中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备战高考运动,这些家长的观念对学生的田径训练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要改变家长的这种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并提高家长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支持力度,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田径锻炼中。第二,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社会对高中生参加田径运动的没有较高关注度,而要促进我国田径事业的发展,必须要提高社会对田径运动的关注度。高中学校或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的网络、电视、报刊、杂志对体育运动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认识田径运动,进而对田径运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三、提高高中生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措施

(一)训练强度要适中且具有结构性。高中体育教师在开展田径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特点确定训练强度。(1)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训练强度不可以太小也不可以太大。训练强度太大,那么学生在训练中十分容易出现软组织拉伤现象,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给学生留下后遗症。如果训练强度太小,那么训练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不仅大量的浪费时间,还会导致学生产生疲惫感,体育竞技水平难以提高。高中体育教师可以借鉴国家田径教练孙海平的的训练方式,先训练学生的力量,再训练学生的速度,加强学生体力以后再开展速度训练。与此同时,学生在进行田径训练的时候,训练强度还要具有一定的结构性,确保训练过程、训练效果和体育考试没有太大的差异性,也就是说教师要将日常训练看做是体育考试,每次训练的开展都要严格遵守考试要求[3]。(2)保证训练强度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日常训练器强度要和考试前后的训练强度相符,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日常训练的成绩估计考试成绩。(3)训练量还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控制训练量在合理的范围内。

(二)要有适度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高中体育教师对训练量与训练强度要有科学合理的掌握,确保两者之间的比例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最终训练结果是田径运动的追求,但是只有具有有效的训练过程,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结果。因此,在田径运动的日常训练中,教师要掌握好训练量与训练强度两者之间的平衡,在采用高负荷、高强度训练方式的时候,也要提高对训练量的重视度。此外,在田径训练中,教师还要将专项训练与强化训练加入其中,进而将学生所具有的田径潜力充分激发出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田径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

在高中田径训练中,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的专项训练方式主要有力量训练与速度训练,教师在开展训练的过程中,要将这两种训练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根据适度原则,结合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适当的降低力量训练与速度训练的强度与力度,形成与学生身体发展特点相符的训练模式,从而使得训练质量与训练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田径水平也有一定提升。另外,教师还可以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学生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增加训练教学的趣味性。可以在田径训练中引入游戏,特别是关于健康的体育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对训练的参与度。教师要注意,游戏复杂度不可以太大,并且还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游戏当中,从而通过游戏进行田径训练。

(三)开展分类训练。高中学生不仅在身体素质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状态方面也各不相同,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合理的划分学生,这样对学生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才能有更好的掌握。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班级组合式分类,一种是集中组合式分类。集中组合式分类主要是教师将学生集中起来统一讲解田径运动的规则以及要点,然后再按照学生的体能划分小组,开展分组训练[4];班级组合式分类主要是教师组织多个班级一同开展室外课堂,划分体育项目的类型,然后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训练内容。例如男生,他们比较喜欢强度较大的田径训练,体育教师要加强田径训练强度;女生比较喜欢强度较小的田径训练,体育教师要合理降低田径训练强度;对于部分不喜欢田径运动的学生,可以让其选择羽毛球、乒乓球、拍球、跳绳等一类的运动,慢慢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逐步增强学生的体质。

(四)制定完善的田径训练体制。(1)体育教师要将教育管理制度与训练管理制度进行有效融合,这样田径训练与文化课学习也不会有较多的冲突,对高中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具有较好满足。(2)在开展田径训练的时候,教师要加大研究力度,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身体素质直接影响其田径成绩。所以,体育教师在开展田径训练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充分掌握田径相关知识,科学分析训练量与训练强度之间的联系,掌握学生的身体发展规律,从而科学合理的制定田径训练计划。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田径运动训练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确定训练量与训练强度。在实际训练中,教师要科学掌握训练量与训练强度,保证训练强度的结构性以及训练量的适度性。另外,教师对田径制度要不断进行优化,对训练量与训练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制定与高中生成长特点相符的训练模式,提高训练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训练量田径身体素质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锻炼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要点分析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于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分析
世界优秀竞走运动员施瓦泽的年度训练周期安排特征分析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