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街头巷尾、市井里弄的烧烤摊、大排档成了夏日的标配。就像《人生一串》中说得那样“当扯下最后的顽筋,吮掉手指上的油腥,你啃光的是生活的压力,获得的是一整夜的痛快”。夜市烧烤的畅快体验总能让人暂别白日工作的疲倦与困乏,在忘形的大快朵颐中品味生活本来的味道。
提及烧烤,从由来谈起,《古史考》云:“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肠胃。于使有圣人出,以火德王,造作钻燧出火,教人熟食,铸金作刃,民人大悦,号曰燧人。”燧人氏即炎帝,在人类还茹毛饮血生吞活剥的时代,用木枝钻木取火,点亮了九州大地上第一株火种。可以说,火为原始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火可以照亮黑夜、温暖身体、驱逐野兽,更重要的是,火可以制作熟食。
在陶器出现之前,烧烤是人类烹饪的里程碑,加热使得人类极大地免于细菌、病毒与寄生虫的干扰,肉食则帮助人类最终完成了大脑的进化。
聚众撸串,本就是一种古老而庸俗的本能。
在许多少数民族中,保留至今的火塘文化是其烧烤食俗最大的支撑—— 一群人围坐于火塘边,火上架着肉串,炉边的小陶罐子里茶水咕噜噜作响。在这个定格的画面中,围坐的人群化成抽象背景,烧烤香与茶水声将整个寂静的空间填满,仿若一场原始的祭祀。
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受限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牛羊猪仅被作为祭祀用品,肉食炙品对普通百姓来说并不易得。到了魏晋隋唐以后,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撸串才渐渐走入寻常人家,“炙”法也有了新的进益。
唐宋以后,大势已成,撸串业蓬勃发展,宋《岁时杂记》记:“京人十月朔沃酒,及炙脔肉于炉中,围坐饮喝,谓之暖炉”,烧烤已俨然成为居家必备良品。大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亦有“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一章,专讲大观园里烤鹿肉,畅饮作诗,和今日热闹的夜市烧烤比起来也是不遑多让。
而中国当代的烧烤业真正得到发展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个体餐饮从业者日益增多,一到夜里,各地的小排档就成了“加班族”的聚集处,冲天烟阵令人如在雾中。近年来,烧烤业的发展也很惊人,美团点评研究院2017年发布的《中国餐饮报告(白皮书2017)》谈到:“烧烤行业自2005年起以每年56.4%的速度迅猛增长,成为近年来餐饮业态中增长最快的品类之一。2013年,烧烤品类迎来大爆发,2016年下半年进入平稳期。”
现如今,烧烤业已成为城市宵夜的主角儿,网络热传的“一个人撸串是心情,两个人撸串是默契”“没有什么问题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等段子更使夜市烧烤一时间甚嚣尘上,越来越多的网红烧烤店横空而出,吃烧烤的当代“姿势”也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撸串,更是一种凝聚烧烤美食诱惑的流行文化趋势。尤其对于生活压力日渐增大的城市青年而言,夜市烧烤似乎成为他们远离压迫日常,以烤串、啤酒为抵挡,在深夜街头给自己注入的一剂强心针。
如果你有幸路过一家叫“又见西域”的新疆烤串店,一定会被那一长排土灶烤炉深深吸引,油脂肉汁滴在炭火上磁磁地发出声响,仿佛化作一缕勾人心脾的焦香弥散在空气中,于是,再也迈不开觅食的脚步,选择就近坐下。
这家新疆人开的串店,从旁晚到深夜,每个摊位都会换上好几波客人。生意如此火爆得益于其颇具特色的烤肉方式,从串烤肉的签子到烤肉的炉子,都是非常纯正、自然的。用从树上砍下还带着清香的红柳枝串起大块羊肉,在土灶热炭上依次排开,一把粗盐豪迈地撒下,孜然均匀铺开,再点缀些许辣椒面,肉串的鲜香瞬间弥散开来。这时,烤串的老师傅总会高声喊道“好嘞,十串红柳,走起!”
油脂的焦香让人迫不及待地大口咀嚼起来,撕咬挤出的滚烫肉汁更是令人回味无穷。这时,烤炉旁穿着清凉夏衣的姑娘们、光着膀子的男人们,都全然不顾及形象,张牙舞爪地吃起来,任由肉把脸颊塞得鼓起,把嘴唇染得油亮。
串店的常客小杨,白天里是干练的白领,到这里便和三五好友聚成一桌,她随手束起肩后的长发,脱下办公室里緊裹着的薄外套,像极了“江湖”的大姐大。她吃烧烤有着自己的仪式感,先喝口啤酒,再迅速的吃下两串“红柳”。也许只有在可以畅畅快快大口吃肉的串店里,才能让那个真正的自己得以释放。
平日,写字楼里忙碌的人们总是有着层层束缚,所以来到这里才倍感卸下“伪装”后酣畅淋漓的真实。大约,是因为烧烤这浓浓的烟火气,才让我们得以召回那真实、自然的面目和灵魂……
很多人,对烧烤最早的记忆便是,小时候家里管得极严,有诸多家规,比如小孩子绝不能吃外面半熟的食物、不可以吃零食、不可以吃宵夜、每晚十点之前必须上床睡觉……而这家开了很久的“二毛烤串”店,总能让人莫名地勾起许多有关童年的回忆。
小店外面看起来不怎么起眼,里面却摆置了不少老物件。最特别的是,串都是烤好了一起放大搪瓷盆里端上来的,让人想到了小时候,感觉很亲切。
店里的变态辣“牛肉小串”很有名气,肉串鲜香,上面满满的辣椒油,吃起来超级过瘾。在撸了几串变态辣串后,来一杯清爽微甜的酸梅汤,再吃几口他家独有的配菜软糯凉糕,真令人回味无穷啊。
这些“牛肉小串”都是人工煞费一番心思穿成的,原料都选自不到三岁的小牛。烘烤时,还要在鲜嫩的小肉块上涂抹“独门秘方”——搭配花生、黄豆、芝麻、花椒等坚果香料自制而成的辣酱。
“老板,来50个辣串!”“老板,再来100串!”,吆喝声中,一天黑,美滋滋的夜生活算是开始了。店里左边的一桌人边用穿串的细签子打着节拍,边大声唱着跑调的歌,他们说那是大学时的班歌。右边桌的一个小哥正苦诉着工作中的种种烦闷,店小二顺手递来一把辣串,说道“来吧,先来一把肉串嚼个够”。上一刻还在抱怨着,下一刻他就在狠狠地嚼着肉块了……
另一桌的三五好友聚在一起陪伴一个失恋的朋友,没有过多的寒暄,直接坐下来,点了几盘烤串,一打啤酒,此时,再多的安慰话语,都不如撸串、喝酒、睡一宿!
有人说,人生一串,吃的是交情。这家开了十几年的老店,期间伴随着许多客人升学、工作、結婚……有的还会带着孩子来吃自己曾经吃过的味道。于是,“吃烧烤”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已不再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的事情了,它还被赋予了更深的含义,那就是在烟火滚滚的热辣江湖中“畅谈未来,回忆人生”。
一定有许多人会被这新颖、独特的广告招牌而吸引,这家圈粉无数的小店,一到饭点就开始排着长队,性价比蛮高,口味也很不错。
店里的特色是果木炭火烧烤,招牌烤鸡翅可谓味道一绝!将鸡翅提前腌制,经过果木炭火烤制后,口感略焦,但咸香入味,非常容易脱骨。值得一提的还有烤猪蹄,个个外酥里嫩,咬一口软软糯糯,全是胶原蛋白。此外,烤宽粉、烤牛筋也很地道,尤其是宽粉,比想象中的好嚼,软弹可口。
小海来“果木家”总是一个人,情绪也不高,借着缭绕的烟雾与香气,坐在屋外的槐树下吃着烤串,看着星星。但幸运的是,每次他结账走的时候,脸上都是轻松的,大约是得到了满足与休息。不常交谈的他,一次说起,“感觉在这里能有个发泄的出口,不去想其他,只有眼前的牛筋”。
与小海一样,对我们许多人来说,烧烤,似乎成为了一种对抗孤独的方式。
在纷繁复杂的社交往来中,没有人是纯粹为自己而活。但吃烧烤的时候不一样,当你吃着那一口咬下去还冒热油的辣翅,或是孜然味四溢的串串,一定是为了让自己挑剔的味蕾得以独享这不容错过的人间美味。那一串串的烤肉,给人的感觉向来不清新,但却总能让无数孤独的灵魂找到寄托,让消寂的内心感到一丝愉悦和慰藉。
“宽店烧烤”不是一家主流款烤串店,但却凭借自身突出的个性在烧烤“江湖”上拥有一定的地位。
在这里,烧烤必然少不了吱嘎有声的脆骨,烤鸡爪、烤猪蹄筋都是必点的,有筋有皮有脆骨,牙齿贴着骨头啃下去,嚼起来软烂又有弹性。还有那些会弄脏手指的硬骨头、硬壳子,比如烤螃蟹、烤虾、烤生蚝、烤扇贝等也是难得的美味。
特别的是,这里的一些美味不是所有人都敢染指的,吃下它们需要作足心理准备,但尝试过后却总令人念念不忘。暗黑派的烧烤中的烤脑花、烤鸡心、烤鸭胗、烤蚕蛹、烤蝎子等,在这里样样都是拿得出手的“活招牌”。
“又到夏天了。好怀念高考后,那段吃着烧烤、喝着扎啤的日子啊……就是那么几串烤鸭胗,我实在下不了口,但又舍不得浪费,硬逼着自己吃了下去,直到今天打嗝还有那股味儿!”隔壁桌面容青涩、声音爽朗的小伙子说笑着,围坐的大概是一帮读大学后久没聚在一起的高中同学……
不少人调侃,这家店的“暗黑派”烧烤势力真是不可估量,比夜还“黑”……
当我们追忆青春年少,是否也非常感怀曾经那一试难忘的勇气?是否也默默佩服自己体验了一把那只敢想、不敢吃的美味呢?
古往今来,无论饮食文化如何变迁,烧烤的江湖地位始终毫不动摇,或许是因为它给了人生重要的烟火味,它让我们在油烟卷袖中收获了真感情。
一眼望去,在这霓虹闪烁余韵未消的夜幕下,烧烤摊的灯还亮着,酒过三巡,渐入微醺,席间老客、熟客嬉笑怒骂,独客与手机怡然自恰……也许,任谁也无法拒绝烧烤独特的魅力,谁也不免在一手竹签一手酒瓶的阵势中甘拜下风,一吐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