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国际合作交流探究①

2019-07-13 07:50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楼绯昊
中国商论 2019年11期
关键词:留学生汉语办学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楼绯昊

近年来,国内职业院校积极推进海外专业研修和技能培训,派出师生向国外学习先进的职业技能知识和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人数也越来越多,这对发展我国职业教育是一种很好的促进和推动,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要保障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交流长期顺畅发展,有必要架构稳定的双向交流通道。也就是同样重视从国外院校引入职业技能人才,学习国内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交流提高职业技能水平的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关注职业教育中的留学生群体,不断细分国内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打造有中国特色的精品课程,以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到高职院校生活学习。加强高职院校“引进来”战略,有利于平衡悬殊的双向国际合作交流人数,有利于扩大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交流的深度广度,有利于架构稳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平台。学校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一是树立全球性人才观念;二是树立人才流动性观念;三是强化市场观念;四是强化竞争观念,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较强的国际竞争力[1]。

1 高职院校“引进来”战略的意义

1.1 促进课程建设

通过引进留学生群体,国内高职院校将国外的课程设置和课程要求与自己学院进行对照和衔接,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技术资格认证证书等。规范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的合理配置,重视课程设计环节和课业实践练习,改革课程评价体系,以此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

1.2 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邀请国外高职院校专家教师来国内开设国外教学研究,评估方法,教学手段等课程讲座,组织国内高职院校教师参加课程培训,对高职院校教师来说,既是知识上的不断丰富提高,也是技能上的互相学习借鉴。通过实施“引进来”战略,高职院校要鼓励教师借助中外合作办学平台,走出去参加国外组织的教学课程培训,学习国外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切实有效的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水平。

1.3 促进中外高职院校深层合作

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努力拓展合作范围,多层面多形式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手段和方法。双方可以共建海外实训基地,共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还可以就各自专业特色亮点、专业资源共享、专业教学成果等进行深入交流,增加合作专业,扩大合作规模,加强课程衔接沟通,促进师资共享,实现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这既拓展了办学主体,增强了办学活力,也从根本上推进了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2 高职院校“引进来”战略模式解析

目前,高职院校实施“引进来”战略一般有以下几种模式。

2.1 国内外联合办学

双方根据所设专业和课程,相互承认学分,一般是分阶段在有合作关系的院校进行学习。例如:“2+2”模式,在国外学习两年后,编入高职院校大二学习,并参加实习一年,最后拿到双学历。“2+1+2”模式,在国外高职院校修满两年学分,第三年到国内高职院校接受一年HSK语言培训,申请两年的专升本,修满学分后取得国内本科学历证书。

2.2 留学生交流

国外高职院校大二学生来国内高职院校作为交换生学习一年,为留学生提供学习平台和交流机会,双方互认学分,即交换生一年学习期间内修得的学分和绩点,在双方课程设置原则下公平互相置换。

2.3 项目驱动

国内高职院校主办或承办各类专业、各个级别的职业资格考试,开设针对留学生的职业培训课程,吸引有需求的国外高职学生参加短期或长期培训,参加考试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有利于国外高职学生毕业后在中国就业发展。

2.4 外企订单培养

与外资企业、跨国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根据外资企业和跨国企业具体培养要求,制定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双方共同实施和管理,创办以企业品牌为名称的订单班,培养具有双语质素,更了解中国国情的外籍高素质技能人才。

3 加强高职院校“引进来”战略的对策

3.1 政策引导,完善留学生管理机构

留学生招生工作是留学生培养的第一步,招生就业处要成立专门的留学生招生机构,首先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专业合理规划留学生招生生源地,加强海外留学生生源基地的建设,包括选派教师赴境外开展汉语文化培训,承办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然后,要对各生源地做详尽的调查研究,力求根据各生源地的具体招生问题制定合理合适的留学生招生政策;其次,招就处要设立留学生招生互动交流平台,公开高职院校的招生信息、专业介绍,开设BBS论坛,通过有效的交流机制,使第一手招生信息能准确无误传达到留学生以及家长。达成学生与学校的直接联系。有条件的还可以设立“留学生基金”或企业资助的专项基金,以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华学习。学校要成立专门的留学生管理机构,打造一支专业的留学生管理队伍,在生活、教学、就业等方面给予留学生帮助与支持,用规范的管理和良好的服务吸引更多的来华留学生。筹措专门的资金用于学校的国际化发展,健全国际化办学管理制度,完善中外合作办学、师生国际交流、留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流程,规范国际合作办学工作[2]。

3.2 重视语言,加强双语教学

国际合作项目的参与主体都不能脱离“人”的因素,最直接体现项目合作的形式就是实现国内外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3]。交流与互动成功的关键要依靠语言工具。首先,高职院校要设置对外汉语专业,或者开办汉语语言学习中心,举办HSK培训班,吸引外国留学生参加学习;其次,要加强与海外华语地区教育院校的沟通合作,海外华语地区往往并不是以汉语为第一习得语言,这种语言习得经验可以传授过来培训留学生。例如新加坡就是传统的海外华语地区,新加坡的官方语言是英语、马来语、华语。华语即汉语,排在官方语言的第三位,但新加坡拥有74.1%的华族人口,所以造成大部分年轻一代华族必须在英语和马来语通行的社会中学习习得汉语。这个语言习得环境与国外高职院校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语言习得环境极其相似,可以借鉴经验,交流进步。最后,要重视外籍汉语教师及专家的聘请,积极与海外高校的汉语学院联系,邀请国外院校外派外籍汉语教师及专家到国内高职院校授课和指导教学。大力推进学者互访、师生互换、合作研究,促进对外汉语教育资源的互补。外籍汉语教师及专家往往能更好的归纳出第一手汉语学习习得经验,通过比较教学法,更好地教授留学生汉语。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能更充分地利用母语语言工具,辅助教学汉语,也更能提高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3.3 打造品牌,建设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

特色化办学是现阶段国内高职院校的主旋律,高职院校在引进国外留学生时,应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学术基础,做到课程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融合,打造有外国特色的专业培养。要强化留学生课程建设,根据不同的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好人才培养方案,精心组织教学,有效贯彻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积极实施“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引入专业课教学,实现专业课程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国内高职院校可打造特色专业的大师工作室,吸引国外技能人才来华留学拜师学艺。创造“中国师傅—洋徒弟”新型师徒传承关系,打好传统工匠精神这张牌。中西传统文化在技能技艺上的碰撞交汇,往往能制造出新的闪光火花。例如,法国巴黎米其林一星餐厅yam’Tcha,餐厅主厨Adeline Grattard研究了很多中国的材料和调味料,并且在香港的餐厅后厨学习了一年多时间。最后她决定做一个法国菜和茶饮的混搭搭配。在法餐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亚洲特有香料。传统的法国菜常常让人觉得比较油腻,但是饮茶的味道加入平衡了料理的油腻。例如饮茶中一些酸味让人吃了有开胃的味道。传统法国餐味道接近平淡,在食物中加入中国的蒜香、姜味和辣味,增加了食物的层次感,提升了食材的口味。这是一种典型的西餐中餐化。而这种餐饮上带来的创新变化正是中国传统烹饪大师带给西餐料理专家的灵感。在教学中,留学生必须组团学习,互利互助,团队配有专门的翻译老师。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双语教材的普及,一是引进国外高职院校的原本教材,二是组织老师翻译一批优秀的中文技能技术教材。这有利于留学生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也有利于提高留学生的技能水平。

3.4 校企合作,开拓留学生实习和就业机会

高职院校扩大校企合作范围,主动接触行业高端企业,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订单。随着服务产业升级和社会多元化发展,对外籍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例如高档五星级酒店都需要日籍日本料理主厨,国际机场前台需要外籍引导人员,汽车4S店需要外籍技术专家代表。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市场具体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引导政策,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努力帮助留学生在经过一年实习期后,顺利在企业就业上岗。

3.5 加强管理,建立留学生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教学质量是实施好“引进来”战略,使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高质量的教学是培养优秀国际化人才的重要保障。由于留学生人数较少,要因材施教,根据专业特点,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推动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培养方案优化和质量评价标准的改善。要加强对留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重视专业性的双语教学,同时,要建构国际性的教学评价体系,调动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建立科学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保障体系,是强化教学的科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保障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
留学生汉语办学
学汉语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