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超越:心理资本视阈下的学生个体生命成长

2019-07-13 09:02江南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学院214122
大众文艺 2019年23期
关键词:归因幸福感效能

(江南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学院 214122)

一、心理资本的内涵

(一)心理资本的概念界定

心理资本(psychologicai capital)是在积极心理学、积极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心理资本一词最早由经济学家Goldsmith等人于1997年正式提出。在之后的几年,学者们相继提出了对于心理资本的不同见解,有的认为是个性特征,有的认为是心理内在基础架构,有的则认为是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在2005年,Luthans等人提出了心理资本的明确定义,即“个体一般积极性的核心心理要素,具体体现为符合积极组织行为标准的心理状态,它超出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并且通过有针对性的投入和开发可使个体获得竞争优势。”

不同的研究者根据不同的研究取向对心理资本的界定也有所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定义都可以看出心理资本具有积极的心理力量,存在于个体生命成长之中,有助于个体生命的成长。因此,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成长过程是需要不断提升心理资本这样积极的心理能量为他们保驾护航,给予成长养分的。

(二)心理资本的构成要素

对于心理资本的构成要素国内外学者还未达成一致,研究者对于心理资本的构成要素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维度的要素论述,二维度说(自尊、控制点),三维度说(希望、乐观、坚韧性),四维度说(希望、乐观、韧性、自我效能感),还有更为细致的五维度说,多维度说。其中,较被认可与使用的是Luthans等人在2007年提的自我效能感/自信(self-efficacy or confidence)、希望(hope)、乐观(optimism)和韧性(resilience)这四个要素。因此,本文从心理资本这四个要素出发探讨学生的个体生命成长。

二、心理资本与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关系

在学生个体成长过程中,心理资本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心理资本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着不竭的动力,为学生的成长铸就了无限的可能,更是学生个体生命成长获得幸福感的源泉。

(一)心理资本激发学生的独立人格

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拥有独立的人格是成长的重要要素之一。心理资本能够激发学生独立人格的养成,让学生在强大的心理资本中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心理资本的要素之一的自信让个体生命成长熠熠生辉。自信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认识,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并且调动自身认知资源。自信能够为学生带来自信行动,使他们采取行动来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自信还可以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对自己给予肯定与鼓励,不断形成自我意识,实现自我价值。明白自己不仅是独立的个体,更是独特的个体,自己拥有着独特的个性以及独特的生命意义。

(二)心理资本赋予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个体对于生活、生命的一种情感体验。心理资本为主观幸福感的获得提供者心理能量,尤其是乐观与希望。

乐观不仅指预期未来会发生积极事情的心理倾向,并且,乐观还取决于个体对事情的解释和归因。在乐观的心理状态下,无论对于自身,还是对于他人甚至社会,个体都有一颗宽容的心,自然而然就能体会幸福,心理资本的强大让幸福很简单。

希望是一种心理优势,是精神活动的动力。希望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学生处于一种幸福的状态,就如即使在黑夜之中行走,心中依然坚信着黎明的太阳马上就会升起,光明与温暖都会到来的。

(三)心理资本创造学生的竞争优势

良好的心理资本可以让学生处于一个健康的身心状态,为学生个体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身心是一体的,良好的心理资本可以使身体变得更轻松与活力。具备良好的身心状态让学生的成长更有能量与激情,在竞争时也更具竞争力,并且是长足的竞争力。

富足的心理资本可以让学生更易获得学业成就。心理资本水平越高,学生个体在成长过程则更能具备良好的心理能量,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够促进个体的成长以及学业水平的提升。心理资本强大的学生往往会有广泛的兴趣、积极乐观的心态、坚韧的意志、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和满怀感恩的心。因此,心理资本可以让学生从身心、学习、生存整体上得到发展,从而具备强大的能量与竞争力。

三、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实现路径:自我与超越

(一)自我——个体生命“所是”

1.认识与接纳自我

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独立人格需要自我意识地唤醒,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所是”,是他们成长的前提。

正确认知自我。个体在成长中不断的反思与审视自我,提升自我效能感。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在于对自我的追求与超越,清晰的定位理想自我,使个体生命“所是”的更高层次体现。充分了解自我,才能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准确认识自我,才能不断的完善与提升自我。

勇于接纳自我。无论自己的优秀,还是自己的不足,都应该勇于接纳,自发、坦率、真实的呈现自我。勇于接纳自己能让自己保持一种乐观的状态,及时的肯定自我,包容自我,相信自我,更易获得幸福感,有利于学生个体生命健康的成长,有利于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2.合理管理情绪

情绪是心理状态最直观的体现,良好的情绪管理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基础。

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状态。充分了解自己的情绪,懂得自己的内心需求,才可能去改变与成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步了解自己的情绪,是对自我认知的提升,更是对学习、生活乃至生命成长的良性反馈。

学会适时适当的管理表达情绪。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合理地进行表达,对自己是种爱惜与成长,对他人是种尊重与友好。对他人换位思考、学会包容他人,甚至用自己强大的心理资本去感染他人,都是个体生命的成长。

(二)超越——个体生命“可能是”

1.树立目标,为成长提供可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树立合理的目标,追求理想自我,能为自己的再成长指明方向,激发出自己的潜能,得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是个体生命“可能是”。

目标让自我效能感充分发挥,为学生的个体生命成长提供着动力。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自我规划,不仅仅有学习上的目标建立,更有成长的长足目标,在这些大大小小的目标建构过程中,促进了个体不断主动追求自我的价值与意义,既是对自身的肯定,也是为自我突破创造可能。目标的制定,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最好的阐释,既能对实现目标充满希望,也能付诸行动去实现这个“可能性”。

2.积极归因,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会积极的归因,提升自我效能感,实现学生个体生命成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各种失败与挫折,面对困境,学生应该学会积极的归因,面对失败和挫折时,冷静的分析客观现状,进行正确的积极的归因,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效能感,实现个体生命成长源源不断的成长力。

个体保有乐观的心态,具备韧性,可以让个体成长充满无限可能的能量来源,只会愈挫愈勇,就如翠竹一般,即使被四面八方的大风吹得东倒西歪,依然扎根脚下,同时也不断向上生长。就如电影《风雨哈佛路》的女主人公那样,凭借着顽强的韧性,不退缩的奋斗,走出生活的泥潭,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深刻的阐释了“可能是”。

积极的心理资本可以帮助学生个体生命成长成就自我,实现超越,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阐释“所是”与“可能是”。

猜你喜欢
归因幸福感效能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为何越来越爱
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学业成就归因倾向研究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