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法研究

2019-07-13 13:59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554300
大众文艺 2019年24期
关键词:讲授基础教学效果

(铜仁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55430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以下简称“基础”) 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中的一门必修课,课程主要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使课程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总结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感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将抽象的理论寓于具体案例之中,是提升“基础”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及其在“基础”课教学中的作用

1.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选择合适的案例素材,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分析、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并从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在“基础”课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单纯理论灌输式教学方法,是一种促进学生思考、探索的启发式教学法。在“基础”课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具有如下优势: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潜能。“基础”课是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的课程,如果从理论到理论地进行灌输,难以深入学生心灵。案例教学法用生动的案例来佐证抽象的理论,提升了课堂的吸引力和亲和力。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结合案例积极思考,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有助于拉近理论和实际的距离,促进“知行合一”。“基础”课既是一门理论课,又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触及学生思想,更在于引导学生的行为。案例教学通过引入生动的案例而创立真实的教学情境,拉近了理论和实际的距离,使抽象、枯燥的理论具体化和感性化,容易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案例讨论和分析过程中去领悟理论的精髓,并逐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终落实到行动的改善上,实现“知行合一”。

二、“基础”课案例选取的原则

案例的选取是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在“基础”课教学过程中,选择案例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1.思想性

“基础”课案例选择的首要原则是思想性原则,这是由本门课程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所决定的。案例材料的选择必须符合课程的教学目的,为教学内容服务,那些仅仅为了取悦学生、单纯为了增加课堂趣味性而选择的案例是不可取的,除了能一时吸引学生的眼球,并不能够真正从思想上给学生以启迪。

作为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本课程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目标,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较强的理论性。因此,“基础”课教学中选取的案例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引导大学生成人成才。例如中央电视台每年评选的“感动中国”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震撼心灵的精神力量,他们的先进事迹是“基础”课教学的极好素材。

强调思想性原则,并不代表“基础”课不能选用反面案例,教师只要坚持正面引导,选用一些具有负面影响的社会热点案例,可以从反面来论证理论的真理性。善于运用和分析反面案例,有时甚至能起到正面案例所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职业道德”内容时,可举地震时弃学生于不顾的“范跑跑”这一案例,学生在了解案例后很自然就会产生对这种有违师德的行为感到不齿的情绪,经过教师引导,学生也易于认同课程中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和规范。

2.典型性

教学案例应该具有典型性,典型主要指案例所涉及的人物及其事迹相对于教学内容来讲是有代表性的。只有当我们选取的案例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典型的事件,才能够增强教育教学的说服力,使学生欣然接受和认同。

例如在讲授“追求远大理想”这一内容时,可举“师智敏追求绿色梦想”的案例,出生农村的大学生师智敏为了追求自己从小树立的用知识改变乡村的梦想,毅然华中科技大学机械专业转学到华中农业大学果树专业,毕业后更是放弃了省会城市农科所的工作机会,选择回乡创业,经过艰苦创业最终实现梦想。这一典型案例很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他们会对师智敏的人生选择心生敬佩,自然也容易接受教师关于“坚定理想信念”内容的讲授。

3.时代性

优秀的案例应具有时代性。教师不能一直沿用学生早就习以为常的陈旧案例,这样的案例教学法达不到吸引学生注意、开拓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的效果。因此案例选择讲究与时俱进,选择时代感强的新颖案例,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爱国主义”这一专题时,可选择现在许多学生选择出国读书、就业,很多知名明艺人加入外国国籍等时代感强的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4.接近性

案例还应符合接近性原则,主要是指选择那些在地域、内容等方面和大学生比较贴近的案例。当我们所选的案例紧密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也更能起到示范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去践行。

例如,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运用接近性原则,可以选择高校所在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教学案例,这些案例往往为学生所熟知,会让大学生感觉亲切、可信,有利于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再比如“基础”课是一门公共课,教师在给不同专业的学生上课时,如果有意识地选择和学生的知识背景比较相关的案例,课堂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也将明显提高。

三、“基础”课实施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案例教学法已成为“基础”课教学中被普遍采用的方法,但也有部分“基础”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走入了误区,针对这些误区,我们认为在“基础”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应特别注意几个问题:

1.注意丰富案例呈现方式

部分“基础”课教师在教学中案例的呈现方式比较单一,多采取文字描述、故事讲述的方式,一层不变的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其实案例教学的资料来源可以有多种形式,诸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多媒体影视资料等,教师有意识地选择多样的案例素材,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丰富性和吸引力。例如《我是演说家》节目的部分演讲视频、《朗读者》节目的某些朗读片段,和“基础”课的很多授课内容都有较高的契合度,是比文字材料更直击人心的案例素材。

有了丰富多样的案例之后,教师在案例教学的形式上也要不断创新,以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魅力。除了教师讲授案例这一传统形式外,案例教学还可以采取朗诵、讨论、辩论、表演等多种形式来开展。例如引用流沙河的《理想》这首诗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专题的教学案例,组织学生开展诵读活动能取得比教师念一遍更触动学生情感的效果。

2.不能弱化理论讲授

案例是手段,不是目的,引入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为了讲案例而讲案例。理论讲授是“基础”课案例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基础”课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的特质所决定的。运用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阐述理论,提高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接受和理解程度,从而服务于我们的理论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为了渲染教学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往往以例代理,在教学中过分注重案例的运用,而轻视理论的灌输,在分配教学时间、处理教学内容上都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如此就完全背离了案例教学的初衷。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理论讲授之间的关系,围绕理论来选择案例,运用案例来佐证理论,总结案例来深化对理论的掌握。

四、结语

案例不仅可以运用于“基础”课的教学过程,在课后作业、课程考核的环节也应该充分发挥作用。“基础”课的教学目的不单是让学生学习理论,更重要的是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并促使学生自觉内化、主动践行。因此更多采用案例分析的作业形式和考核方式是与课程目标相符合的,值得在进一步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深入探索。

猜你喜欢
讲授基础教学效果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微视频辅助教学对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