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全 曹光菊
摘 要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初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途径。但受传统教学观念及模式影响,目前不少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益。探讨如何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效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项目教学法;学习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01-0087-03
1 前言
所谓项目教学法,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教师那里接受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然后自行完成该项目的过程。“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是项目教学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一种尤其强调创新实践和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彻底激发出来。因此,研究分析如何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大多为12~15岁之间,处于该年龄段的初中生们无疑正处于身体和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非常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追求新异,喜欢潮流。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以计算机作为教学载体,按理应当可以吸引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却事与愿违。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尤其是在理论知识讲解课堂上,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导致学生对枯燥的信息技术知识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而且受限于他们当前年龄段的理解能力,对信息技术很多枯燥的理论知识也难以真正理解,从而导致整个课堂氛围沉闷。难以想象,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有多高,学习效果能够有多好。
而在實践操作课上,由于大部分学校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程,而忽视信息技术课程,也影响到信息技术教师对实践操作课的开展。具体表现为在实践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一台计算机两名学生共用的情况;或是信息技术教师放任学生自己在计算机上玩游戏,虽然也安排了相应的教学任务,但并未严格落实。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因此,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3 项目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信息技术既是学生的学习内容,还是学生的学习工具。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信息技术这种工具性的特点,自然决定了其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依然套用传统教学模式,无疑是非常不适宜的。但项目教学法由于契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因此将其应用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适宜的。
在项目教学中,整个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从而使得学生从传统教学的束缚中被彻底解放出来,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规划能力、问题分析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等等。当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完成项目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成功后的幸福感是无以言表的,能够大大增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信心,激发对信息技术课程更大的学习热情。
4 项目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应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应始终秉持以人为本这一原则,将其贯穿于项目教学法实施全过程,切实从初中学生角度出发,尊重每位学生的发展需求对项目予以设计,促进学生在项目教学法实施中的主体作用有效发挥。
科学性原则 项目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其科学性应体现在项目选择、项目编排、项目实施、项目评价等各个环节,确保项目教学法的整个实施过程都科学合理,以实现项目教学法的顺利实施以及对学生实践潜能的有效挖掘,进而收到“低耗高效”的教学效果。
实践性原则 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较而言,项目教学法原本就非常强调实践性,更看重通过教学法的实施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对项目予以选择和编排设计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这点,确保所选择编排设计的项目有着很强的实践性,能够起到对学生实践能力予以锻炼的效果,确保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编排设计的项目去“思考”,去“做”,去“实验”,从而成功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 项目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提供学习资源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协作学习环境。“脚手架理论”强调,只有提供足够的学习机会,创设相应的支持性环境,才有利于学生成长。因此,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肩负着为学生提供成长的“脚手架”这项重任,助力他们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引导和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项目任务。
一个项目通常会涉及多方面的信息技术知识,一些项目甚至会出现学科体系跨越的情况。因此,如果学生在项目进行中缺乏某一方面知识的了解,那么该方面就将成为学生项目开展过程中的一道障碍。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提前预估项目可能会用到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将在项目中发挥怎样的作用,然后对这些知识进行搜集整理并提供给学生,帮助他们通过掌握这些学习资源去顺利地完成整个项目。
合理划分小组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需要引导和组织学生经过协作配合来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因此,将学生合理划分为几个项目小组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合理划分项目小组后,能够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能够将个人探究、小组交流、班级讨论以及教师评价等几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在小组交流中,更有利于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项目小组成员彼此之间通过相互合作、良性竞争,从而将学习热情有效地激发了出来,实现对个体学习潜能的成功挖掘,能够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实现共同提高与进步。
如果是较大的项目,则项目小组人数通常为4~6人。人数过少,可能导致每个成员肩负偏重的任务负担,进而影响项目的顺利完成;人数过多,可能由于任务分派不均,使得部分成员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无所事事,达不到实践锻炼的作用。而且人数过多,产生分歧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在小组交流阶段则很可能由于成员之间无法达成共识,对项目的顺利完成产生影响。
除了项目小组人数,教师还要充分考虑成员彼此之间能力的互补问题,尽可能遵循组间异质这一原则进行分组,避免产生两极分化现象,尽可能确保各个项目小组成员搭配合理。当然,对于难度较小的项目,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单独完成,此时就没必要组建项目小组了,避免部分学生在小组中浑水摸鱼,吃大锅饭。以某动画作品制作项目为例,其小组成员及任务分配如表1所示。
确定项目流程 为确保项目教学的有效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先确定好项目的主题,然后设置相应的项目。在对项目进行设置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以及他们的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设置的项目不能过于简单,否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也不能过难,否则容易打击学生的信心,使得学生望而生畏。项目的设置也不能过于理论化,而是必须结合实践,让学生在项目中实践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这更有利于他们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
通常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确定项目主题以及设计项目,然后将项目设置的背景、项目方向、项目内容、项目时间等简单地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项目有一个初步认识;再就是要制订一个周全合理的具体项目计划,这有利于学生对整个项目的流程了然于胸,同时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师对项目进行调控。由于学生已经事先学习了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因此此时就可以按照流程直接开始项目了。流程如图1所示。
评价总结项目 项目结束后,教师要对此次项目学习的经过进行点评,表扬在项目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对于其他学生也要加以勉励,并且针对学生在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指出问题之所在以及学生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还可以采取学生自评或者互评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及时对自身在项目中存在的不足做出评价,并且可以了解身边的同学在此次项目中对自己的看法,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对不足之处加以修改,希望在下一个项目中表现得更加优异。
当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局限于知识和技能这两个方面,还应该注意学生在项目过程中所表现的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一个整体性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从教师的评价中不仅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能够发现自己的长处,从而树立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信心,并對自己的不足进行完善。
6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项目教学法的优势,将其应用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来,有利于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此,首先指出项目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即以人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以及实践性原则;然后在此基础上从提供学习资源、合理划分小组、确定项目流程、评价总结项目四个环节,提出项目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借此给予其他一线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一定的参考借鉴,共同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实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让初中信息技术在学生全面成长方面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素芹.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研究[J].中华少年,2018(27):122.
[2]冯笑.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9):161.
[3]杰显园.浅谈初中信息技术的实用性教学[J].科技风,2018(28):53.
[4]姚宏.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实践探究[J].知识经济,2018(18):153-154.
[5]刘辉,张琨.论项目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25):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