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
摘要:网络和新媒体技术是实现数字信息传输的主要载体,代表了最新的传播途径。羌笛音乐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优秀文化,被纳入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之内,是羌族极具特色和历史的文化瑰宝。本文主要就是从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方面探索,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帮助羌笛音乐文化的传播研究。
关键词:网络和新媒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笛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2-0131-02
一、引言
羌笛是羌族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融合了羌族人千百年来对生活的希冀以及对人生的感悟,更蕴含了一代又一代羌族人民的思想和情感,是羌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作为羌族乃至中华民族最具历史感的乐器之一,羌笛无疑是名副其实的艺术瑰宝。但随着时代的更替变化,网络和新媒体技术取得了显著发展,同时也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大众生产生活方式。网络和新媒体技术代表了最新的传播途径,从客观的角度反映出网络带来的影响和价值。我们在文化工作中更应把握好新媒体技术浪潮,将羌笛这一古老时代留下的音乐艺术更好的传承下去,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播作出保障。
二、羌笛音乐文化的起源
羌笛是羌族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乐器,探究羌笛音乐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是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因素和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根据相关历史的记载,羌族是我国四大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甘肃、青海、四川西部等偏远山区。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恶劣,交通非常不便利,再加上羌族人民又都以游牧和打猎为生,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和寂寞,羌族人就用音乐和歌曲为他们助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羌笛音乐。羌笛就是这样伴随着羌族人民生活了数千年,不仅是他们日常生活唯一的娱乐器具,也是羌族人民文明发展历程的标志,是文化和音乐的结合物。
三、网络和新媒体技术
近年来,网络和新媒体技术取得了显著发展,同时也极大的改变了大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未来,网络必然会迎来更重要的发展时期。从当前的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特点来看,网络技术是实现数字信息传输的主要载体,能够便捷地实现各类信息的有效沟通,在信息大爆炸的需求下网络技术引领了信息快速交换。作为沟通情感、共享资源的重要媒介,网络技术是大众获取信息的主阵地,给时代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活力。
新媒体技术的概念可以通过同传统媒介的对比来理解,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途径有着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大众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而新媒体作为互联网支持下的媒体形态,主要是基于脚手架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虽然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发展速度堪称迅猛,这也是未来媒介的重要发展趋势。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新媒体传播展示了更大的应用前景。
在当前的状态下,新媒体技术已经融合各行各业,形成了体系庞大、范围广泛的网络技术产业,同时衍生出更多的服务产品,构建起了规模巨大的产业链。网络和新媒体技术代表了最新的传播途径,从客观的角度反映出网络带来的影响和价值。我们在文化工作中,更应把握好新媒体技术浪潮,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播作出保障。
四、羌笛音乐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羌笛演奏难度大
羌笛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乐器之一,其演奏方式和吹奏技巧与当前社会的流行乐器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就吹奏方法上将,羌笛采用的是鼓腮换气法,吹奏难度较高,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能顺利吹奏出完整的曲子至少得经过多年的训练和练习才能达到。因为鼓腮换气法实质上就是一种循环换气的技巧,表演者要保证在吹奏出的气流不间断的情况下才能换气,否则就吹奏失败。
除此之外,羌笛需要表演者经过长期的训练,并始终如一日的进行换气,吹气等,没有强大的耐心和信心是完成不了的,也是坚持不下來的。当然也有古往至今也有不少羌笛音乐的爱好者慕名而来,向学得技巧,但就是因为羌笛的吹奏难度大,训练周期长,很多人中途都选择了放弃。因此,就给羌笛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不便。
(二)羌笛制作工艺繁琐,材料稀缺
不仅羌笛的吹奏技巧难度大,就连其制作材料都非常稀缺,难以获得。据悉,传统羌笛的管身是用长在海拔4000米左右高山上的箭竹制作而成。海拔4000米的高山,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一生都难以登上,因此,获取高质量的箭竹非常困难,需要非常专业的登山团队才有可能得到。虽然现在对羌笛的制作材料降低了要求,但是其制作工艺却不能精简,如果擅自更改和减少制作流程,那么对羌笛的发音和制作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根据相关资料的叙述,我们可以得知,羌笛从伐竹开始,到制作完成,要经过20多道程序。如果要制作出高质量的羌笛,可能就得需要30几道程序。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一般材料制作的羌笛还要避免破裂的问题。总之,羌笛制作材料的稀缺和工艺的繁杂,是羌笛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羌笛的继承人问题
因为羌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也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特殊民族,所以,对于羌笛演奏技巧和制作工艺的继承没有纸质的文献资料可以查询,唯一可以获取到有关羌笛信息的就只有羌笛的继承人了。他们可以说是羌笛世世代代传承和发展的活体,也是最清楚和最了解羌笛的发展源头以及发展历史的。但在目前已经知晓的羌笛传承人中,只有两位经80多岁高龄的老艺人了,其他继承人大部分都已经相继去世,再加上羌笛的制作过程和吹奏技巧不能用文字进行描述和记载下来,所以一旦这些继承人去世,那么羌笛将无法继续传承,可能不久之后就会被社会所遗忘,然后消失殆尽。所以,羌笛继承人的老龄化问题俨然已经成为了阻碍羌笛音乐文化顺利传承和发展的巨大绊脚石。
(四)关于羌笛音乐的文献资料损失严重
如上所述,由于制作羌笛的民族羌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所以,很多关于羌笛的资料都无法记录下来。就算有相关的资料和文献,在时代的多次变迁和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下,也已经被摧残的寥寥无几了。
比如,一些無法预测的自然灾害,像是地震、海啸、洪水以及强风等自然性毁灭现象,使得很多放置文物的场所,像是博物馆、文化馆以及文化研究中心等可能就会被瞬间毁灭,使得一些记载羌笛文化艺术的影音资料和文字等都消失殆尽,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
五、非遗视角下羌笛音乐文化的网络新媒体传承保护
(一)加强新媒体融合应用意识,创新羌笛传播环境
针对发展迅速的新媒体传播途径,我们文化工作者应有效把握好新媒体的传播伦理,科学理解好新媒体的传播价值,正确认识好新媒体的传播目标。羌笛音乐文化是我国的重要非遗内容,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新时代的传播发展对实现我国音乐文化继承发挥着积极作用。在过去的传承实践中,我们的途径相对单一,受众范围也很窄,所以我们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把羌笛音乐文化融合于新媒体的传播媒介中,加强新媒体的运营管理,给羌笛音乐文化传播带来新的活力。
(二)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保护意识,加强对羌笛传承人的保护和扶持
1.非遗视角下羌笛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和奋斗关键就在于政府和非遗保护的有关部门要正确引导羌族人乃至全国各地的游客认识和了解羌笛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价值,真正从自身培养起对羌笛的传承保护意识。我们必须要提高全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认识到羌笛不仅是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全中国的共同文化遗产,全体羌族人都应该主动参与到羌笛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中去。
2.对羌笛音乐文化的直接传承载体是人,也就是所谓的传承人。但是目前面临的现状是,没有一套完整有效的羌笛音乐文化的传承机制,使得羌笛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所以,对传承人的生活乃至精神上的扶持和帮助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的保护和扶持,国家和政府也相继颁布和实施了一定的保护政策和措施,但是都没能真正落实和执行下去,没有一套完整有效的继承人保护机制。
(三)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推广和宣传,传播音乐文化精品
当今的世界发展,各国之间交流日趋深化,使得各国的音乐文化传播更为便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科技乃至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于羌笛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如果能充分利用当前的社会资源,就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纵观羌笛音乐文化,其在我国的民族乐器中非常具有代表性,而且发展的历史也是非常悠久。将羌笛音乐文化融合于新媒体空间,并不可一味地杂糅,而是应该先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进行文化因素的有效梳理,对羌笛音乐作品中进行精选和提炼,把群众喜欢度高、思想意义深刻、音乐特点明显的作品曲目进行主要传播,积极融合到新媒体空间当中,并打造出精品曲目。除此之外,有关媒体也应多加报道像羌笛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消息,利用新媒体和网络快速传播的特点,加大羌笛音乐文化的推广和宣传力度,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成功树立起羌笛的文化艺术品牌,进一步推动羌笛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进程。
六、结语
羌笛作为羌族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沉淀和艺术结晶,是羌族人民在时代不断变迁和发展历程中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为了将羌笛代表的国家优秀传统民间艺术顺利地传承下去,网络和新媒体技术代表了最新的传播途径,从客观的角度反映出网络带来的影响和价值。我们在文化工作中,更应把握好新媒体技术浪潮,将羌笛这一古老时代留下的音乐艺术更好的传承下去,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播作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