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植物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9-07-12 11:19
中国林业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生物学立德发育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40)

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1-3]等高等院校的核心职能都需要紧密围绕“树人为本、立德为先”而展开,并着力培养始终坚定“四个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拥有国际视野、科学精神、人文情怀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大学的本质职能是人才培养,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资治通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课程思政”这一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深入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

现阶段,我国经济主体多元化所带来的社会多元价值观交织渗透,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甚至导致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迷茫、偏离、缺失,致使单纯依靠思政课程开展价值引导的局限性日益凸显[5-6],急需建立多学科同频共振的“大思政”格局,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实现价值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7]。因此,“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课教师必须全面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把立德树人落实在教学全过程。

“课程思政”的实质是一种课程观[5],是一种“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8]。所谓“课程思政”就是指所有课程都应承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任务。专业课程教师要深刻认清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和自身所肩负的社会使命,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强化育人理念,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构建“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营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体系,促使所有教学活动都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功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和育人合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全课程覆盖,即思政教育“无处不有处处有、无时不在时时在”,促使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

“课程思政”具有整体性、融合性和潜隐性特征[9],因此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过程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心智、培育人格,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生长点[6]。教师在深刻领悟“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把握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将显性专业知识传授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无缝对接,在授业、解惑中“润物细无声”地融入道德层面的“传道”,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植物发育生物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课程教学内容

作为生物学的前沿学科[10],植物发育生物学是以植物学、形态解剖学、植物生理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理论与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在分子、细胞、组织和器官等维度研究植物个体发育规律及其遗传调控机理,揭示植物发育过程所具有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程序性。“植物发育生物学”课程主要涉及植物发育生物学领域内的重要概念和学术理论以及有关合子细胞分裂与分化、顶端分生组织干细胞属性维持、体细胞胚发生、性别决定、孢子体和配子体发育、花发育、授粉受精的分子机制等内容,阐明植物个体发育是内在遗传机制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引发的一个复杂有序的过程,是生命科学领域最活跃的课程之一,具有理论和技术发展迅速、内容更新快、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特点。

(二)课程教学目标

“植物发育生物学”是东北林业大学植物学相关本科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该课程以“学生主体、能力本位、德业双修”为目标,使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知识转化、意志品质、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团队合作、社会实践、使命担当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因此,课程组教师认为“植物发育生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与“课程思政”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理念相一致,可将“课程思政”引入到“植物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中。

1.知识传授目标

“植物发育生物学”是讲授植物体从雌雄配子发生、授粉受精、生长发育、形态建成至衰老死亡这一生命过程中的变化特征与机理的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掌握高等植物从配子体发育开始,经过双受精、合子细胞分裂与分化、胚胎发生、组织与器官形成、开花决定、花器官发育等过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进展,以及在植物发育生物学领域开展相关研究所涉及的试验设计逻辑和数据分析方法,清楚植物生活周期完成过程中的形态建成事件及其遗传与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2.能力培养目标

能力培养目标如下:提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拓展植物发育生物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通过批判性文献阅读提高科学分析能力,获得知识整合内化、迁移转化、运用的创新能力,增强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跟踪国际植物发育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趋势;培育创新思维以及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意识。

3.价值引领目标

价值引领目标是指,让学生通过“植物发育生物学”课程知识的系统学习,树立专业学习信心,产生强烈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心灵得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浸润,在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职业素养等方面得到深刻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使命感,并承担历史使命,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三、挖掘“植物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发挥“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功能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是大学教育质量的“阿基米德支点”[11],因此课程组在“植物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贯彻“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深入挖掘该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融相长。

(一)课程教学内容注重整合专业领域相关的前沿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

作为植物学领域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植物发育生物学正处在日新月异的发展阶段,新理论、新观点不断推陈出新,新技术、新方法不断用于解析植物发育的核心科学问题。“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二十五》)”“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最新研究成果代表着学科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是最新学术创新思维的体现,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课程组教师实时查阅了《Nature》《Science》《Cell》《PANS》《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等期刊文献,将有关植物干细胞维持与分化的分子调控机制、植物生长发育信号的表观遗传机制、体细胞胚发生的遗传与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花发育的分子系统进化机理等内容的前沿成果整合到“植物发育生物学”课程的相应章节中,使该课程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发掘新知识、启迪创新思维、获得学术成长的探索性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植物发育生物学的前沿进展,在全球视野下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

(二)课堂教学注重展现民族文化底蕴和相关研究领域取得的领先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近年来,我国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领域频现重大成果,在进化基因组学、激素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等领域已经处于国际引领地位。例如,白书农教授等人[12-13]提出的植物发育单位、有性生殖周期、植物发育程序的双环模式、植物形态建成123、生殖细胞分化等新概念和新理论;种康院士团队[14]揭示的O-GlcNAc糖基化介导表观遗传修饰调控开花机制;李家洋团队与万建民团队[15-16]分别以拟南芥和水稻为材料,揭示了苹果酸介导植物程序性细胞死亡的重要机制。此外,我国研究者在被子植物起源与多样性、植物细胞骨架、植物生殖生物学、光合作用与光形态建成、植物发育的表观遗传调控等领域也取得了辉煌成就,在世界顶级综合性学术期刊和植物科学领域主流期刊发表的高水平论文持续增加,中国植物生物学研究在全球的卓越地位已确立[17]。课程组将我国科学家自主完成的研究成果纳入“植物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使学生充分了解了我国科学家在植物发育生物学领域所做出的国际一流贡献,增强了学生的民族和文化自信。

事实上,我国古人对植物发育原理已有了深刻认识,在《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和一些古诗词中蕴含着有关植物发育生物学的知识和思想。例如,“既放勃,拔出雄,若未放勃去雄者,则不成子实(《齐民要术》)”是关于大麻雌雄异株和异花授粉的记载;“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春秋)”“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断句》)”“诸药所生,皆有境界(《本草经集注》)”等,都阐释了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说明了植物的生长习性以及茎端分生组织的干细胞特性;“无心插柳柳成荫(《增广贤文》)”阐释了植物扦插这一营养繁殖方式以及对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认识。将蕴含植物发育生物学知识的古诗词和古书相关语句融入该课程课堂教学,解析其包含的植物发育生物学基本原理,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及其璀璨历史,让学生以中华民族为傲,培养学生的爱国、强国情怀,自觉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三)讲好科学家故事,激励学生汲取榜样的力量

大学课堂教学的根本属性是创造[18],其本质是追求真理、探究高深学问[19]。教师要科教融合、学术育人,要讲好科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汲取榜样的力量。例如,以国际著名植物发育生物学家Bruce K.Kirchoff、Detlef Weigel、Joanne Chory、许智宏、杨弘远、邓兴旺等人的科研成就为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以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为宗旨的科学研究需要付出“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努力,从而学习优秀科学家所具有的兴趣、勤奋、进取、坚持、批判、创新、求证、严谨、诚信、合作、交流、人文等特质;以我国植物发育生物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曹晓凤、夏光敏、顾红雅、白书农、许智宏、杨弘远、朱健康等人为范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深刻领悟科学家的国家情怀,学习他们的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四、“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植物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水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提高“课程思政”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是关键。“善于教育者,必能注意学生之道德,以养成其优美之品格(《西学东渐记》)”,教师应不断加强政治思想理论学习,提升思想政治水平、专业学术和教学水平,筑牢育人之本,夯实专业之基,提升学术性师德水平[20],把握“课程思政”的特点和规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做“授业解惑”的“经师”,更做“明德传道”的“人师”。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教师”和“四个引路人”为目标,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用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浓烈的专业情感落实“课程思政”的理念,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二)丰富课程教学模式,营造“学术立教、学德树人”的课堂生态环境

课堂是大学“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教学的本质就是师生围绕高深学问在课堂上展开的学术活动[19]。依据“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精神实质,高校正在推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嬗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因此,在“植物发育生物学”课堂上,笔者针对具体的教学章节,因地制宜地交替采用了翻转课堂、对分课堂、案例式、探究式等教学模式,以展现该课程课堂教学的专业性、探索性和互动性的特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独立思考、自主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潜能,为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创造良好氛围。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始终潜隐思想政治教育,传承自由、独立、人文、科学、思辨、创新、批判等大学精神,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并强化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构建“学术立教、学德树人”的课堂生态环境。

五、“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植物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的实践效果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作用,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在“植物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组对于如何挖掘思政资源、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和“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问卷调查,课程组教师对“植物发育生物学”的“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采用学生问卷调查法,从教师水平、教学模式、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学生发展等5个维度对在“植物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的理念进行了有效评价。共发放问卷43份,回收有效问卷43份,回收率100%,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课程思政”理念指引下“植物发育生物学”课程立德树人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 %

从表1看,100%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具有为人师表风范;95.3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较高;93.02%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水平较高。认可教学模式4个项目的学生比例平均为92.44%,他们认为基于“课程思政”的“植物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采取的基于问题的研究型教学模式让自己体验了成就式学习乐趣,改变了以前机械记忆、考后全忘的浅层学习方式,激发了自己努力创新的激情和动力,同时对自己的人生价值引领和心智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该课程学习,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当代植物科学家的研究贡献有了深入了解,带给自己更多的思考,提升了自己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职业素养。90.7%的学生认为,形成性考核评价更加公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知识内化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总之,“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引人明道、启人心智”,让学生在“知识、能力、价值观”等方面有更多的获得感,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通过“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植物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师之“经师”和“人师”角色内涵式发展与整合,使教师的政治思想理论知识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教学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显著提高,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同时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的积极性提高。

猜你喜欢
生物学立德发育
高清大脑皮层发育新图谱绘成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做决定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