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远彤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预算管理是否合理、是否高效监督,约束着行政事业单位在履行各自职能时所发生的经济活动过程中,是否会存在预算超标、开支不合理等情况。尤其是在新《预算法》颁布后,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与监督、提高风险防范与抵御风险的能力、落实预算公开提出了制度要求。然而行政事业单位在不断增强预算管理意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同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大多数预算单位并没有创设一套健全、科学、有效、合理的财务预算管理系统。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并不是根据其预测到的当年业务实际发生、发展情况以及单位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根本来确定预算收支情况,而是采用基于上年数据进行调整的增量预算法,这就导致编制出的预算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没有独立的预算编制部门及人员,将预算交由财务部门来编制,难以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且预算编制过程中时间紧、数据杂、工作量大,编制人员缺少对预算项目及数据的调研和论证,仅仅凭借经验对上报的数据进行整理,这也对编制出的预算内容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留下了疑问。对于执行预算的归口科室来说,对预算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约束其资金使用的层面上,造成部分人员对预算抱有抵触情绪,对预算编制工作不配合,这也给预算编制带来阻碍。
预算执行是落实预算目标的重要保证。再完美的预算目标也必须有严格的预算执行才能实现。长期以来,预算存在“重编制,轻执行”的情况,使得预算执行效果不明显。一般情况下预算经过审批后不能进行调整,但由于实际发生的事项及金额与预算编制时估计数有出入,在执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随意调整预算的情况。更有甚者,费用支出后再考虑预算,降低了预算的约束力度。
随意改变资金用途。行政事业单位中,有些部门不顾财经法规的要求,未经审核就随意改变资金用途,把经费用于其他一些项目上,使得专款得不到专用,造成了严重的资金截留挪用问题与非法占用资金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大多缺乏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完善的组织机构能够保障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缺少内部控制监督机构,对于预算执行情况缺少有效监督,对于预算执行的结果缺少及时的分析与总结,不能通过预算控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预算管理大多以事后控制为主,缺少及时有效的事前和事中控制,存在滞后性。另外,没有将预算控制与单位日常运转结合起来,可能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相背离。
缺乏健全的考核、激励机制来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查考量。考核体系不健全,缺乏统一标准会使预算无法约束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使预算的控制力和权威性下降。而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与惩罚措施,会使得员工对预算执行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预算工作的完成。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应贯穿着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整个过程,在保障日常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规范经济业务活动,优化资金用途,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期达到经济管理的目标。因此,要实施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保障措施,优化预算管理流程,建立考核监督机制,确保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预算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组织结构。按照等级和层次来划分,从上而下应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室、归口管理部门。通过将预算分层级划分,将预算管理工作融于日常工作管理流程中,整合单位内部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资源,达到单位上下重视预算,明确预算管理目标,为预算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行政事业单位应打造一体化信息系统,将单位内部各部门目前在用的信息系统通过数据接口技术将业务与财务进行对接,实现预算执行控制点由财务部门向业务部门前移,通过数据的实时共享,构建完整的预算控制管理系统,做到业财融合。归口部门通过业务系统提交预算基础数据,财务部门通过线上系统向归口科室反馈预算执行情况,归口科室可以及时了解预算执行情况并找到对应的改进措施,降低预算管理的滞后性,确保预算的执行效果以及预算目标的实现。
设立专门的监督考核部门,以内部考核为主,外部考核为辅,完善考核制度与机制。预算考核建立在预算分析的基础上,考核指标应包括效率、效益、质量三个方面。另外,考核指标应动态变化的,根据单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相应指标进行适当调整。将预算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促使各部门提高执行预算的积极性,发挥绩效考核的杠杆作用。
总的来说,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预算管理,必须提高认识,完善制度,规范执行,将业务与财务深度融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化工作流程,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在战略决策、运营管理以及资源配置中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