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晴 (南京林业大学 210000)
文学是对特定的社会现实存在的一种反映,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人们可以了解到文学作品及作者丰富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归园田居》共五首,它是陶渊明对隐居生活的颂歌,整部诗集用语平淡、自然朴素,用五个不同场景描述诗人重归田园时的新鲜感和乡间丰富充实的生活。全诗从崇尚山野自然,安于清贫的生活;追求淳朴、高远淡泊的人生;迷恋幽静恬美、自然清新的田园三个不同方面的休闲心态体现诗人的休闲思想。
陶渊明刚刚结束几十年断断续续的为官生活,离开黑暗的官场,回到自己喜爱的农村,尽管诗人也曾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但仍然遵循热爱自然,追求自由自在乡间生活的内心。在第一首诗的开篇诗人便表明心境,“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自己从小便于世人气韵不同,本性更喜爱自然一些,“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接着用“羁鸟”和“池鱼”暗示自己回归的田园犹如回到“旧林”、“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将朝堂比作“樊笼”隐含对官场黑暗腐败生活的厌恶之感,以及能够归隐田园的欣喜心情。同时在《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以叙家常似的叙述,描述了诗人在某一天劳作的具体情形,诗歌中如实的场景描述更准确的展现了作者休闲的心境感受。尽管自己的庄稼长势不好,除草的劳作持续了一整天,黄昏时分,回家的乡间小道杂草丛生,衣裳还被傍晚的露水打湿,但打湿衣裳不要紧,重要的是不违背我内心的意愿生活就行。由此看出,诗人的内心是愉悦而欢快的,在结束一天劳作后,身体上的些许疲劳也在无形中被晚风吹散,还有心情写下这一首小诗来抒发休闲的心境感受,可见诗人并未因辛苦的农活而疲倦,反而喜爱辞官归园后自耕自食,满足于简朴甚至清贫的乡间生活现状。
陶渊明辞官回归乡村以后,偏远寂静的山野里,他不需要在因为官场里时刻存在的人际往来和勾心斗角而虚与委蛇。“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自己居住在偏远的乡村里,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官场中人造访,可以在白天里“掩荆扉”,把尘世的俗念与喧嚣摒弃在门外,独自在家心境纯粹的思考,十分享受这份完全属于自己的宁静。诗人使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追求淳朴诚挚的人生态度。“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中还借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永浊兮,可以濯我足”来表达诗人已将内心原有的烦恼、苦乐通过人生的领悟归于和谐。同时诗人在《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中描述了“携子侄辈”同游的一次休闲活动,“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并在所见所闻后,感慨时间改变很多事物的面貌,一语道破人生也充满虚幻变化,但最终都难免泯灭空无的生死道理。尽管陶渊明在感性的生命体验中也为生死而惆怅,但也从道家哲学中认识到生死只是大自然的其中一个变化而已,这些词句表达更多的是其追求淳朴诚挚、高远淡泊人生的休闲思想。
陶渊明在年幼时就已家道中落,田园中成长起来的他,同样热爱着这份与官场氛围完全不同的乡村风景,因为喜爱田园风光而回归山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十余亩”、“八九间”是诗人的财产,也是他在《归园田居》诗集中表达休闲思想的物质基础,通过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鸡鸣狗吠等具体事物的描述,诗人简单平实地呈现出自身所处的居所环境状态,即使无朝堂宏伟华丽,但有自然榆柳等自然景色点缀,极富有田园环境特征,勾勒出一幅乡村田园恬静美好的风情画卷,令人驻足神往,仿佛将要置身于乡村田园中,这正是诗人迷恋幽静恬美且清新自然的田园环境的真实写照。
陶渊明尽管早年间曾出仕为官,但不影响他对农村休闲生活一直以来的向往,因此他的休闲思想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辞官之前、归园初期、晚年时期。在陶渊明做官间,他对农村生活的向往更多源于对黑暗官场以及东晋腐败政治的厌恶,但该时期的陶渊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休闲”;而晚年时期,一场大火几乎烧光了他全部财产,伴随而来的是国家的灭亡,亲人的相继离世,即使当时的陶渊明的生活状态已与普通农户相近,但他的农村休闲生活状态被打破,曾有的休闲思想也不再如开始那般纯粹,掺杂了更多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以及对生死的深层理解。唯有归园之初,在还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物质基础上,又已逃离“尘网”回到最爱的乡村,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才有了他休闲思想所寄托的文学著作——《归园田居》。
纵观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诗人,因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少有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墨客自愿选择避世隐居的生活,更少有文人如陶渊明,真正热爱并曾身心投入农村生活和乡间劳作,同时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人都承受着各种巨大的压力,人们向往回归自然、回归闲适宁静的生活,因此《归园田居》中体现的陶渊明的休闲思想不仅成为中国传统休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影响深远,具有当代价值和意义。
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居住在偏远的乡村,生活物质条件远不如做官时的朝堂,同时诗人归隐田园后受经济条件影响,还要参与农事劳作来维持生活,但与早已厌倦的官场相比,他十分喜爱那样的乡村生活,甚至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来形容自己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对他而言,田园生活是他选择的休闲方式,尽管这样的休闲方式提供不了高质量的生活水平,但带给他内心的感受却是官场生活所没有的。近年来受时间和物质条件的制约,乡村旅游成为很多现代人选择最常见的休闲方式,乡村旅游的目的地各方面条件都比不上城市,但人们平时在城市上班学习后,反而在闲暇时间更想回到乡村体验与平时工作学习不一样的田园生活来放松心情,旅游休闲,休闲方式的选择不仅是简单的追求以娱乐和消费为主的享乐生活,而是更加注重内心情感的变化,即休闲的内在化。
《归园田居》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都是陶渊明描述自己劳作的场景,尽管他在他归隐初期,家里还有仆人,但当时他已深居田野,也需要亲自参与农事劳作,所以做农活的时候和普通农户一样,清晨出门,黄昏才能归家。现代人越来越意识到休闲不仅仅就是简单的享乐,并且不存在长久的休闲,并正确的认识到想要获得更高层次的休闲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劳动才能换来休闲所需的时间和物质基础,因此他们将休闲与工作完全分开来,工作日的时候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休息日的时候放下工作中的烦恼享受休闲时间,才是正确合理的休闲观念。
《归园田居》中陶渊明描述了与邻里话桑麻,携家人访故旧,邀乡友把酒言欢的不同休闲活动,尽管他居住在偏远的乡村,少有车马往来,能够“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但不可能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因此偶尔柴门打开,与家人、邻里来往交流,让他当时的田园生活不似官场一样单调乏味,而且能够传达出更多不同的休闲思想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前进,设施服务的完善,身处现代的人们能够参与更多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例如运动、举办节庆活动等,以充实人们的闲暇时间。
事实上,《归园田居》中的休闲思想在当代仍然深刻影响着现代人们的休闲价值和观念,正如许多人都曾向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生活一样,同时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使得诗歌中的休闲内容跨越千年时空再次成为现实,例如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乡村发展的重视等都将使这部分传统休闲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