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玲 (彭州市文化馆 611930)
川剧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川省彭州市是著名的川剧之乡,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川剧)。2018-2020年又被四川省文化厅命名为四川省民间艺术之乡(川剧),是全省唯一以川剧命名的民间艺术之乡。
非遗保护传承,需要全民参与。要想生生不息,发扬光大,重在培养教育青少年一代,使其成为非遗传承保护的生力军。校园做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园地,是开展非遗传承教育实践的重要基地和场所,也直接关系着传承教育的成败。
彭州在川剧校园传承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近年来校园川剧传承发展成果显著,涌现出了多所以川剧为特色的传承基地示范学校。探索总结其经验加以推广,对今后更好地开展非遗保护传承有积极的意义。
彭州属于成都市三圈层,以农村学生居多。彭州依托本土非遗资源,发挥资源和人才优势,充分调研,因地制宜,在全市选择了基础较好的隆丰小学、濛阳镇七一小学、九尺小学、西郊小学四所小学,扎实深入开展了川剧普及教育活动。
这四所学校均为乡镇农村学校,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比城区学校较差,大多是留守儿童,参加课外兴趣爱好班的较少,课余时间充足。加之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能吃苦,便于组织和管理。
天彭镇是全市经济文化中心,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条件较好,辐射范围广;隆丰镇是成都市著名的川剧大镇,全镇常年开展以川剧为特色的各种文化活动。濛阳镇是川剧大师阳友鹤的故乡,常年开展川剧围鼓座唱,氛围浓厚。
政策资金上大力扶持,充分保障。近年来,彭州市文化主管部门和教育部门把川剧进校园作为工作主要目标,进行重点打造。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扶持和倾斜。
制定方案,建立机构,落实专人负责。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打造浓郁的校园氛围。在学校成立川剧社,从不同年龄段学生中挑选苗子,培养阶梯性队伍。
依托社会资源,邀请川剧传承人和原川剧团演员进校辅导。种文化,在学校音乐教师中选拔骨干,打造带不走的师资队伍。
制定系统教学方案和计划。从基础抓起,学习川剧基本动作,基本知识,学习传统剧目,结合党的方针政策,编演反映社会热点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能量的剧目,根据学生特色,打造适合学生表演的少儿剧目。
打造精品节目,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展示展演,丰富学生舞台经验,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学生创造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机会。西郊小学川剧社一名学员因成绩优秀,小学毕业后即被推荐参加四川省川剧学校招考并被录取。
彭州市川剧传承,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川剧爱好者和小小传承人,成了全市以川剧为特色的示范学校,在全市乃至成都市非遗传承教育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多次代表彭州参加国家省市各种比赛展演并荣获多项荣誉。
彭州校园川剧传承活动,不但树立了校园文化品牌,丰富活跃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让孩子们充分感知中国传统文化,掌握了一技之长,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带动了学校其他学科兴趣爱好班的发展,如美术、音乐、舞蹈等,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九尺小学在刘芸老师的指导下编排的川剧课间操,就是把戏曲和体育巧妙结合。学生乐于接受,也易于传播普及。
搭建各种平台,提供和创造机会,帮助学生锻炼成长。近年来,除了参加各种省市比赛,还组织学生到韩国、奥地利、摩洛哥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比赛和对外文化交流,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更加阳光自信。川剧萌娃这张响当当的文化名片,也进一步提升了彭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彭州把川剧校园传承纳入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内容,作为提升公共文化效能的目标进行考核,在资金、人才、制度、体系逐一落实。
重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濛阳川剧社成员陈景素是川剧围鼓成都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当地群众和爱好者中很有威信。九尺镇九尺小学长期由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刘芸在该校义务支教。天彭镇西郊小学由彭州市文旅局、彭州市川剧协会重点扶持,原彭州市川剧团老团长余华钦一家长期坚持到校开展施教。
延伸教育。在市文化馆和镇分馆开设免费川剧班,聘请专业老师授课。学生除了在校园川剧社学习外,还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参加文化馆(站)办的川剧班,进一步学习巩固和提高。
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彭州文化馆除了馆办培训班接受少儿学员外,还建立了微信平台。学员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学习。2018年四川省青年川剧大赛在彭州市举行。学生们可以到现场观看或在网上看视频观摩学习,方便快捷有效。
充分利用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中营造崇尚重视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彭州川剧校园传承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家长重视的程度不够,部分家长觉得耽误学习,学了也没有什么用,这种观念还需进一步引导。
学校在打造适合学生表演的校园剧目上的力度还要加强。隆丰小学根据现在学生喜欢上网打游戏耽误学习的现状,将传统剧目《皮金滚灯》进行再度创作编排的《滚灯》节目,具有教育意义,大人娃娃都喜欢看。但类似这样的节目,目前还较少。辅导老师和编创人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生活创作。
目前,学校戏曲专业老师还很欠缺,教学大多依靠社会力量。还需加强这方面的师资培养。
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在城区中小学校开展校园川剧传承普及的思路和做法。
众所周知,现代化进程中多元文化的冲击,喜欢传统戏剧的青少年越来越少。充分发挥校园阵地作用,借助社会力量,用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持续深入地开展传承教育,川剧文化才能得以更好地传承弘扬,川剧之乡也才会永葆生命活力,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