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涛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8)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作为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摇篮,承担着体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重担。作为该专业毕业的篮球专修课毕业生,投身的职业领域多为教师职业,这就要求其本身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体育教育专业要对毕业生的篮球教学能力提升负责。本研究将关注的焦点放在篮球专修课毕业生的教学能力上,通过对教学能力的调查,得出反馈结果,从而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的转型升级指明方向。
篮球教学理论和方法,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基础的教学方法的传授情况。作为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篮球专修课当中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毕业生的教学能力。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学理论方面多是以高校的教学大纲为基础,按照教学大纲当中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的要求开展专修课的教学实践,篮球专修课上,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大纲,来获取相关的理论内容,这其中包括篮球基础知识理论、技战术理论等。而在教学方法上,指的是专修课上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专业性、趣味性都是决定学生未来教学能力的核心要素。
篮球运动中所涉及的技战术技能较多,在专修课之上,教学还集中在专项技能的教学上。篮球专修课,培养学生的篮球教学能力,想要发挥出教学的有效性,则需要依托篮球专项技能的支撑。篮球的技术层面,包含了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进攻技术中包括传球技术、接球技术、投篮、运球、持球突破技术等。防守技术包括防守对手、打球和抢球等。除了这2 个技术内容之外,还包括攻防共有技术和位置技术。这些技术的掌握,为教学能力的提升奠定技术基础。战术技术分为2 个大类: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不同技术下又包含多个小的项目,这些都需要在篮球专修课上进行传授,为该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提升提供战术技能保障。
篮球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学能力的组成部分,这里提到的教学实践活动包括以学校平台为核心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都是由学校组织,如说课活动、微格教学、教学见习和教育实习等活动内容,作为必修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对于篮球专修课毕业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当然,篮球教学实践活动还包括学生自发的活动方式,如课余时间去兼职篮球教学训练工作等,与学校提供的教育实习活动相协调,从而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篮球专修课教学,在教学理论和方法上做的并不理想。在教学理论层面,由于专修课教学中在开展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多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来实现,侧重点集中在篮球教学的概念、篮球运动的发展历程、篮球运动的现状、篮球教学的基本任务、篮球教学的基本内容、篮球教学理论、篮球教学原则等等,这些固化的理论内容,毕业生虽然能够接受,但并不能够提高重视程度,导致理论方面的内容受重视程度并不高,从而导致这一群体在开展篮球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依旧是按照专修课当中的学习内容对学生开展教学实践。这样教学理论的延续,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篮球教学的创新发展,无法为新时期的学生提供更先进的理论内容,篮球教学理论教学陷入困境。而在教学方法上,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教学,所采取的方法主要是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开展教学实践,对于一些篮球技战术的教学内容,教师多是以模仿和示范的方式为主,从而造成在新时期多媒体设备和创新方法的运用,毕业生需要去接触更多新的内容,在本专业学习中学到的方法已经很难去有效应用。教学理论和方法的调查,现状并不乐观。
篮球专项技能是决定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关键性的构成要素。从实际情况出发,篮球专修课的技战术教学环境能够基本符合本专业学生的需要,无论是技术还是战术的内容,框架明确,内容较为完整。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本专业学生的技战术综合素养得以提升。但需要注意的问题时,本专业学生之间本身就具备一定的个体差异,如果采取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所产生的结果就是为体育教育领域培养的人才综合素质有差异。并且,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缺乏行之有效的专项技能评价体系,从而给出科学的评价数据,这就导致虽然技战术教学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评价不充分,并未尊重个体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专业篮球专修课的教学效果,导致毕业生在投身到体育教育工作中,前期阶段不适应,面临较大的职业压力。
篮球教学实践活动的现状调查,发现当前专修课毕业生在开展篮球教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实践互动单一的问题。对于当前的篮球体育教学,毕业生采取的实践活动方式主要是班级之间的对抗,想要以这样的实践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出篮球教学效果。同时,篮球教学的实践活动能力上,还需要对学生的微表情和学习特征层面有最基本的了解。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实践教学活动还较为生硬,很难从更多细节中发现关键点和核心要素。
就当前篮球专修课学生理论与方法上的教学能力现状,大学体育教育专业需要发挥出其自身的良好教育优势,协调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当前,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已经明确规定,理论知识的教学课时数要占据整个课时数的12%及以上,从而确保理论教学本身符合新时期对于教师教学能力提出的新要求。目前,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在开展教学实践中,理论讲解过程相对枯燥,很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理论知识的传递,这就导致毕业生在从事篮球教学工作时面临较大的困难。为此,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大学体育教育专业需要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设备所带来的教学便捷性,将基础的理论知识以文字、图片、视频以及音频等多元的形式具体呈现,最大限度上的强化专修课学生的理论学习体验,接触和学习更先进的教学理论内容,用以来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在教学方法层面,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要寻求多元方法的应用,当前可以被应用到篮球教学当中的方法较多,包括游戏教学法、微课教学法、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等,将一些创新性的技术手段作为教学重点,必将为篮球专修课毕业生的教学能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从而使得这一群体在开展教学实践中也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将更先进的教学方法带入到课堂教学中。强化理论教学和方法的优化,能够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持续为体育教育领域焕发活力提供保障。
专项技能指的是技术和战术方面的技能,作为决定篮球专修课毕业生教学能力的主要因素,在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当中,对于技战术的教学较为充分,能够使得专修课毕业生掌握技战术内容,但由于缺乏一个完整的考核标准,造成考核方面不够全面。同时,技战术的应用还需要将课堂表现联系在一起,最终得出专项技能成绩。对于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要做好对篮球专修课学生的专项技能成绩测试,将所有技战术的要素划分为不同的指标,每一项指标通过打分的方式得出具体的成绩和评价结果,并且学生的具体表现,作为最终的考核标准,以这样的方式,全面强化专修课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将更多的精力投身到篮球教学当中,全面强化自己的教学能力。
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全面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通过极强的自主性,使得自身的教学能力得以提升。对于大学体育教育篮球专业的学生而言,学校所能够提供的教学实践活动空间有限,并且自身主动地去尝试以兼职的方式来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对此,大学体育教育篮球专修课,需要高度关注教学实践活动的应用价值。如在校内开展多元的教学活动,例如校内足球联赛等方式,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心,以实战的方式来全面强化学生的技战术掌握情况。而在校外实践中,则可以与更专业的运动队进行交流和学习,广泛的开展校园间的篮球竞赛,让这一群体有着更多的实践活动机会,从而加深对篮球运动的深度理解。开展丰富多元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学能力也将得到锻炼,在毕业之后投身到教育工作中,也能够实现教学实践活动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