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 教学评价 学生学习效果 教师教学工作
自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在技工院校中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试点工作以来,一体化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十个春秋。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具体的、符合实际的典型工作任务的设置,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工作过程完成学习活动的课程。较传统的课程,一体化课程的学习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融合、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的对接,使技工院校的学生学有所长、成人成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评价是一体化课程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检验一体化课程改革成果的重要依据。做好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评价,对教学具有诊断、激励和调节等促进作用。首先,通过教学评价可以诊断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活动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第二,教学评价对师生都有激励的作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不断激发,教师教学的责任心被监督和强化。第三,通过教学评价的信息反馈,教师可以调节自身的教育方法,完善教学内容,开展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学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身存在的优势和问题,调整下一步学习的方向。
传统教学的评价一般以考核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为主,通过测验或考试等形式开展评价。这样的评价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单一的,不够客观和科学,不能达到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针对一体化课程的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对目前的技工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本身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因此教学评价分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两个方面。
一、一体化课程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1.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内容
一体化课程是按照国家技能人才培養标准实施的以培养具备从事某种或某类职业能力的课程,因此学习者应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
(1)专业能力,即是否具有完成一体化课程中典型工作的专业技术方面的能力。以PLC及外围设备的安装课程为例,假设有一工作任务为面粉搅拌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专业能力指具备电动机正反转PLC控制系统的安装接线、软件程序编写和系统整机调试的能力。
(2)方法能力,即是否具有在一体化课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仍以PLC及外围设备的安装课程为例。方法能力包括根据任务要求获取信息分析任务,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制订工作计划、做出决策、准备施工条件,按照技术规范实施任务,完成检查验收,进行总结评价的能力。
(3)社会能力,即是否具有专业和方法之外的其他工作能力。仍以PLC及外围设备的安装课程为例。社会能力指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安全操作的意识、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克服困难的自信心、遵守时间的观念和创新思维等。
2.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
(1)自评、互评、师评的立体式评价。自评源于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根据教师提供的自评项目,学生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评价自身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情况。在自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互评指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提供评价标准和依据,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中的相互观察,从另外一个视角总结评价同学的学习情况。在一体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面对几十个学生的班级,无法专门观察某一个学生的活动情况,因此同学的评价会更加客观、透彻。学生通过互评的方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师评是教师以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的评价。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细心的观察与及时的记录,评价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情况;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对学生的作品、成果进行评估。教师的评价要对照国家对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教学经验与班级学情全面、深入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追踪式评价。课前,教师要对教授的目标对象进行预测式评价,即在教学活动前先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这种预测式评价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采取相应措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做准备。以PLC及外围设备的安装课程为例,课前教师可以设置题目了解学生电气控制线路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考察本次课程的预习情况。预测式评价也可以推广到学期前的评价。
课中,教师要对学生参与教学的行为进行过程式评价,即在教学活动中评价学生参与程度、学习积极性、实践操作规范性、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等等。这种过程式评价可以更准确、更及时地记录教学过程,亦可以通过评价及时调整课程进度,确保重难点问题的突破和化解。
课后,师生要根据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采取总结性评价。这种评价也可以在模块结束、学期结束后进行。这种总结性评价,是对教学成果的认定评价,可作为教师、学生、课程甚至专业开设的评价依据。
(3)线上、线下的交互式评价。随着技工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再限于课堂的面对面交流,而是延伸到课外的网络信息平台。学校、教师和学生可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学习交流与互动,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评价。网络平台的线上评价可以采取答题形式、投票形式、问答形式、匿名交流形式等等,使学生有更加广阔、更加多样的评价空间。师生通过网络平台的线上互动拓宽了教育的空间,通过互动评价教学相长。
一体化课程的线下评价不同于传统教学评价,线下的评价可采用纸质填写和面对面交流、座谈相结合的形式,使评价更加直接与亲切。
3.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结论
(1)综合评定等级。一体化课程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是自评、互评和师评三方面综合评价的结果。其中自评可占比20%,互评可占比30%,师评可占比50%,另由教师根据特殊情况可有1~10分的加分奖励。最后学生的综合评定等级是将上述计算结果进行累加,最后分数高于90分评定为A,高于80分评定为B,高于70分评定为C,高于60分评定为D,低于60分不及格评定为E。
(2)描述性评价。每个学生都存在个性特征,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用语言或者文字来描述学生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避免用简单的分数或者登记来衡量。
二、一体化课程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1.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内容
(1)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评价教师设定的工作任务是否具体和实际;教师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创设探究情景,引導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是否以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
(2)教师基本素养与能力。教师是否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例如语言清晰流畅,信息化手段运用合理,专业理论和实操水平高,有娴熟的课堂组织和协调能力等等。
(3)教学效果。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通过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有所提升,对本职业具有认同感。
2.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方式
(1)同行听课。同一教研室的教师或是本课程方面的专家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和视角亲临教学活动现场观察和评价。听课后的教学评价多采用交流、研讨的形式。
(2)学生评教。学生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学生直接体验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他们对教学的评价非常重要。如果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有所收获,有利于学生成长。教学评价也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满意程度,学校和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
(3)说课竞赛。目前各级教育部门组织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说课竞赛、教师职业能力大赛等比赛,一般采用说课的形式分析与阐述一体化课程中某一课题的教学设计。评价者在说课和问答过程中了解教师的素质水平,评价教学设计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合理性。说课竞赛完成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引导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以赛促教,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结论
考虑到一体化课程的特殊性,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一样应采取分数等级和描述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可以掌握教师的教学水平,存在的优点、缺点,以便对教师考察和鉴别,同时有助于给予教师合理化建议,帮助其提升教学效果。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评价未来也将更加科学合理。评价参与者将会更加多元化,除了现在的教师和学生,还会有企业专家、人力资源师、家长等社会角色的参与。评价将更加注重对教学的指导性,要把教学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评价之后要将结果进行分析与研讨。对于成功案例要进一步推广,对于不足应深究其因果关系,通过信息反馈,及时对被评价者给予明确的指导。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评价将随着改革的步伐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满足我国新型工业化对技能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莉.建立多元教学评价体系促进一体化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6(2).
[2]肖玥.基于一体化教学改革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J].南方农机,2017(5).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