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娜
摘 要:为了更好地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要从新课程标准出发,观察课堂教学细节,要学会为学生构建一个心理安全、舒适的温暖世界;要学会为学生建立一个真正有所悟、有所感的思维空间;要学会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处处皆学问的心理磁场;要尝试为学生提供一个课题研究的地理学习平台,来获得学生地理素养的提高和自身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细节;心理安全;思维空间;学习平台
“细节”,《汉语大词典》解释为“细小的环节和情节”。本文中所关注的“细节”限定于特定的教学情节,即“教学细节”,它是构成教学行为过程中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东西,它可能是学生困难时的帮助、迷茫时的指点、失败时的鼓励、成功时的共享,也可能是不闻不问、视而不见、漠然处之……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作为教师,要想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促进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关注教学细节,是一条必经之路。
笔者就所观察到的几个典型的地理课堂教学现象结合一些前辈的指导,来谈谈几点对教学细节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学会为学生构建一个心理安全、舒适的温暖世界
教学现象一:一次观摩课。教师就自己呈现的一些课件资源,提出了一些问题,叫答,不会,继续叫答,仍然不会,叫答继续,直到有学生说出上课教师想要的答案。而此时,教室里已经同时站着5~6位学生。随着时间流逝,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闷,学生的情绪越来越低落,他们变得小心翼翼、低着头、唯恐与老师的眼神接触。
学生總是对借班上课的教师充满了新奇感,他们会非常急于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以期待能够留下好印象,也因此,学生总是会努力地去配合教师,这表现出学生极为善良的一面。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要尊重学生,给学生以自信,让学生能够健康活泼地成长、成才。而教室就是学生自由表达思想、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在这里,师生应该共同去建立一个彼此心里安全、舒适的、容易让双方接纳、宽容的温暖世界。在新课程背景下关注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流程,还需要关注师生课堂交流对话的细节,只有做到这一点,师生关系才能越来越和谐,教学氛围才能越来越融洽,学生的自信心才能得到建立和巩固,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师要学会为学生建立一个真正有所悟、有所感的思维空间
教学现象二:课件制作十分精美,图片处理十分到位,教师在讲台前不断地点击鼠标,而且速度非常快,学生则伸长了脖子在幻灯片与书本之间来回切换、应接不暇,而教师基本上淡出了学生的视线,成为机器的操纵者,师生交流互动被人机交流所取代。课堂结束了,学生取下眼镜使劲地揉着眼睛。
上述现象中,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把时间都花在了书本、幻灯片地来回切换当中,眼花缭乱,产生了严重的视觉疲劳,思维却基本上处在停顿状态,幻灯片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如何为学生建立一个真正有所悟、有所感的思维空间呢?这需要教师精心准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就教学重点对多媒体展示的内容加以悉心选择,用到实处,而不是“走过场”式地露露面。教师选用多媒体课件,要慎重考虑它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内容;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是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学习方法。教师要设计富有适量思维含量的问题,适时引导,层层点拨,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用教师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思维的灵感,让学生有话说。
三、教师要学会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处处皆学问的心理磁场
教学现象三:在完成地图三要素之一的方向的教学后,教师出示了淹城中校园平面图(无指向标的一般地图)让学生思考:从淹城中学南门走到我们教室该朝什么方向走?王××同学从北门进入校园,他又该朝什么方向走呢?后再出示淹城野生动物园的导览图,让学生思考:我们班杨××同学的表弟从老家到常州游玩,他准备带表弟到淹城野生动物园玩,表弟喜欢看长颈鹿,从东门进入园区后,该朝什么方向走?
教师用学生家乡的材料作案例,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不仅自然、清晰、流畅地巩固了方向的判断方法,而且感受到了地理的趣味性,感受到了地理离自己不远,地理就在身边。
生动、形象、富有生活的气息,这个亮点而让笔者回味良久。新课程标准要求之一就是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即要求“生活化”,让地理课堂真正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就需要教师本身养成较高的生活素养,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挖掘与地理密切相关的生活资源,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信手拈来,不突兀、不唐突,自然而然。生活离不开地理,让学生真正从心底体会到学习地理已经成为自身的一种需要,为学生成功营造一个生活处处皆学问的心理磁场。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形成留心教学细节的意识,增强思考能力,养成思考的习惯,有利于教师自身获得专业的自主发展,有助于教师形成爱岗敬业、虚心好学、自我否定、追求完美的职业品质,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