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磊
【摘要】 目的:分析探究危重症患者施行约束集束化管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危重症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施行约束集束化管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胃潴留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胃潴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肠动力恢复时间、拔管成功率、总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結论:危重症患者采用约束集束化管理干预护理效果良好,可降低患者不良情况发生率,患者更为满意,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 约束集束化管理; 危重症患者; 应用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3.0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3-0-02
危重症一般指的是患者机体各脏器功能出现衰竭,衰竭脏器越多,患者危重程度越严重,包括: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脑功能衰竭等,临床判定患者危重程度通常借助脉搏、体温、心率、神志、瞳孔等指标[1]。约束集束化管理指的是在护理期间根据患者的病情、精神状态等对患者实施一系列保护性约束干预,以期提高护理质量,帮助患者更快恢复健康[2]。本文分析探究危重症患者施行约束集束化管理干预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均经相关检查,判定为危重症情况,APACHEⅡ评分12~20分[3]。排除标准:(1)进入ICU重症病房3 d内死亡患者;(2)免疫缺陷疾病患者[4]。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21~89岁,平均(41.6±3.2)岁;其中重症肺炎7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1例,心功能不全5例,腹腔感染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1例。观察组患者24例,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20~90岁,平均(42.1±3.1)岁;其中重症肺炎5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1例,心功能不全5例,腹腔感染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1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均签署约束带使用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内容有:监测患者体征指标、抗感染治疗、肠外营养支持、并发症防治等。另外,同患者进行简单交流,为患者介绍医院环境、疾病知识等。观察组患者施行约束集束化管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1)组建约束集束化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科室护士、责任护士为组员,根据患者真实病状制定护理预案,并定期举办培训活动,强化护理者的能力及职业素养[5]。(2)依据患者病情判定是否需要进行约束,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合理选择约束用具,确保无菌、无污染。合理选择约束带固定位置,调整其松紧度,确保患者约束时无不适感,且定时为患者松懈约束带[6]。(3)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告知患者及家属使用约束的重要性。为患者及家属普及相关疾病知识,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各项疑问。如患者出现负面情绪,护理者应耐心聆听,并适时表达同情与理解,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可通过眼神、肢体等非语言动作对患者情绪进行安抚,多对患者进行表扬与肯定,进而使患者感受护理者的关怀,激发求生欲。(4)对家属探视时间进行控制,要求每位患者每次只可由1名亲属探视,探视时需穿戴好隔离防护服,预防因探视造成感染[7]。(5)结合患者意识、病情等帮助患者进行运动锻炼。患者初入ICU重症监护室时,护理者应每隔2 h帮助患者翻身,变换体位,预防褥疮,且为患者按摩机体。待患者意识恢复后可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坐立等运动,后循序渐进辅助患者进行关节活动、站立、行走等,直至转出ICU病房。需要控制运动锻炼的时间,不可使患者出现过量活动的问题[8]。(6)定时为患者播放舒缓、温和的音乐,也让患者根据自身喜好选择音乐,尽量选择与心率频率相近的音乐,患者在倾听时可放松身心,有益于疾病恢复。一般播放音乐时间在中午11:00-12:00,下午4:00-5:00为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疗效判定分为三个等级,显效,患者危重症情况消失,转至普通病房,且无相关并发症;有效,患者危重症情况好转,无相关并发症;无效,患者危重症情况无改善,仍需留置ICU观察,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9]。
记录患者出现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胃潴留等情况。统计患者肠动力恢复时间、拔管成功率、总住院时间等。
护理满意度调查:自制护理调查量表分析患者满意情况,共计3项内容,即舒适度、信息告知、病情保证。各项内容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肠动力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胃潴留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胃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肠动力恢复时间、拔管成功率、总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肠动力恢复时间、拔管成功率、总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分、信息告知评分、病情保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見表4。
3 讨论
危重症患者通常发病急、病症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治,极容易导致无法预估的后果。因此,医生应尽快判断患者病因,给予针对性治疗[10-11]。一般情况下,经治疗后患者会送入ICU病房留置观察,那么就需要护理者予以优质护理干预,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加速患者恢复。约束集束化管理干预是近几年提出的新型护理措施,指的是通过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处理危重症疾病,该护理措施较传统护理干预相比更具整体性护理质量极高,深受患者的认可与好评[12]。很多危重症患者住院期间,常因全麻后未完全清醒、躁动、负性心理等出现多余活动,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而通过针对性约束集束化管理可以更好控制患者,提高拔管成功率,防止因意外造成自伤、伤及他人等情况发生,因而对危重症患者施行约束集束化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分析探究危重症患者施行约束集束化管理干预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9.23%,且反流误吸发生率为0,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8.33%,胃潴留发生率为4.1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8%、30.77%、26.92%(P<0.05)。观察组肠动力恢复时间(3.13±0.42)d,拔管成功率100%,总住院时间(11.43±3.22)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2±0.51)d、76.92%、(26.41±3.35)d,且护理满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实,危重症患者采用约束集束化管理干预护理效果良好,可降低患者不良情况发生率,患者更为满意,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蕊.约束集束化管理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探究[J/OL].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2):188,190.
[2]周红梅.镇静镇痛集束化管理在ICU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8,24(29):284-285.
[3]查丽玲,黄丽红,龙芳,等.集束化管理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12):24-26.
[4]田莉莉,冯玉玲,顾晓成.集束化管理在危重患者Power PICC护理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8,8(27):280-281.
[5]李瑞.集束化管理在ICU肠内营养患者的应用[J/OL].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7):49,51.
[6]汪迪,陈斌.集束化管理策略在重症医学科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7):28-29,32.
[7]魏慧莹.探讨集束化护理方案在危重症病人人工气道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4):146-147.
[8]罗春霞,刘妙秋,曾丽云,等.集束化护理在老年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6):128-129.
[9]王迪霞.1例在ABCDEF集束化管理指导下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人困难撤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8,16(18):2303-2304.
[10]袁莉萍,张卫,蒋莉莉,等.ICU谵妄集束化护理管理策略的构建及应用[J].劳动保障世界,2018,(8):55-57.
[11]李苗苗,罗健,谢霖,等.预防ICU获得性谵妄和获得性衰弱的集束化策略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3):358-362.
[12]张红娟,贾蕊,李鹏,等.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集束化干预措施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