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玲
摘 要:通过前置学习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教学,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如何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组织教学,是一线教师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由旧引新;由浅入深;化难为易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此带给一线教师的思考是:教学中该如何从学生学习的原点出发?学生的学习基础在哪里?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哪些?如何利用前置学习让课堂充满智慧与灵性,从而带领学生创造高效与简洁的课堂?
一、由旧引新,成就发展的课堂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学习数学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他的,而是他本人主动根据已有的数学经验、认知结构进行的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改善或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找到学生的学习起点,了解学生已有经验后,可据此切入教学内容。如“认识分数”,学生在二年级学过平均分,这样引入: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个?2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个?1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从学生熟悉的平均分切入新课的学习,又为理解分数的意义奠定基础。
二、由浅入深,成就生成的课堂
在教学中,教师会在课前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并据此设计教学方案,继而在课堂教学中执行和落实预设方案。然而在实际中,往往寻找到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预设方案有偏差,就要求教师及时调整课堂内容和教学资源。
《有趣的推理》教学片段:
出示例1:学校有足球、航模和电脑兴趣小组。淘气、笑笑和奇思分别参加了其中一组。他们三人都不在一个组。
预设教学过程:
1.默读题目,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3.小组派代表汇報:他们分别在哪个小组,你是怎么推理的?(学生应该能准确表达。)
生汇报后师总结:刚才的推理过程我们可以用文字表达(课件出示表述内容)。
文字表达:奇思喜欢航模,所以奇思是航模小组的,淘气不是电脑小组的,也不可能是航模小组的,笑笑不是足球小组,也不是航模小组的,就是电脑小组的。
可是在实际教学时,学生能判断他们三人分别在哪个组,却无法完整清晰地表达推理过程。这时,笔者迅速作出调整,将问题细化为:
(1)从这三个人说的话中,找出能直接判断的信息。
(2)从奇思说他喜欢航模,你能判断他在哪个小组吗?
(3)从淘气说他不是电脑小组的,也不在航模小组,你可以作出什么判断?
(4)如果笑笑说她不喜欢踢足球,也不在航模小组,你可以作出什么判断?
(5)你能说说你的推理过程吗?
将问题如此细化之后,学生才能根据问题顺序有条理地把推理过程说出来,也是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
三、化难为易,成就自主的课堂
位惠女老师在“什么是面积”的案例中提到教学应“循着学生的思路开始”。薛石峰老师在谈到教学“年月日”时,指导学生记大月、小月,教师不应把自己或课本中的方法强加给学生,而是请学生来说怎样记。学生便想到了很多接地气的方法:1至7月份单数月都是大月,8月份开始双数月是大月;国家对我们太好了,放暑假的7、8月份都是大月……这些老师完全没想到的方法却简单易记。无独有偶,在指导学生完成一道推理题时,笔者也深深地体会到循着学生的思路开始有多重要。
原题:
甲乙丙中有一个人做了好事,他们各自说了一句话,其中只有一句是真的。
甲说:“是乙做的。”
乙说:“不是我做的。”
丙说:“也不是我做的。”
想一想到底谁做了好事。
在课前,科组老师预设到学生解答本题有困难,应该还不会用假设法推理。学生读题后,笔者便开始了推理讲解:“假设甲说的(是乙做的)是真话,则乙和丙说的是假话,乙说的是假话,那就是乙做的。丙说的是假话,那就是丙做的,就与前面的假设矛盾了,所以这种假设不成立。”推理继续如上进行中……说这些推理过程,像绕口令一样,学生能听懂吗?这时,一个小小的声音传出来:“老师,柳×说听不懂。”“好,那请柳×上台来说说。”于是,柳×像个小老师一样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说开了:
假设是甲做的,甲(假)乙(真)丙(真),有两句真话,与题意不符。
假设是乙做的,甲(真)乙(假)丙(真),有两句真话,也与题意不符。
假设是丙做的,甲(假)乙(真)丙(假),有一句真话,与题意相符。
下边的学生一边听,一边点头。循着学生的思路开始,果然容易理解了。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倾情投入。根据学生的前置学习情况,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依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教学,更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挑战,需要一线教师不断学习,迎接每一节课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