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科学关键经验推动师幼共同发展

2019-07-11 03:56祁晓霞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16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

祁晓霞

【项目简介】

盐城市幼儿园始终秉持让孩子“享受游戏,做中求进步”的办园理念,着力建设特色课程,努力把幼儿园打造成孩子“梦想开始的地方”。2017年5月,本园成功申报了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幼儿科学关键經验的建构”。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倡导“一个理念”,凸显“两类特征”,围绕“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三大内容,优化“五个实施载体”,通过实践研究,提升教师的科学教育理念,丰富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路径,有效建构幼儿的科学关键经验,推动师幼共同发展。

摘要:科学关键经验是幼儿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经验,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建构而获得的对幼儿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科学经验。盐城市幼儿园在整合梳理、思考分析近年来在幼儿科学教育相关领域方面的实践尝试与成果收获的基础上,着眼于未来,寻求新的突破与出发点,开展了幼儿科学关键经验建构的项目研究,立足儿童立场,追随儿童发展,充分挖掘园内外课程资源,贴近儿童的生活开展活动,积极创设自然、童趣的学习游戏环境,让儿童在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建构科学关键经验。

关键词:科学关键经验 ;科学素养;师幼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6A-0021-05

一、“幼儿科学关键经验的建构”提出的背景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施行以及江苏省课程游戏化的深入推进,学前教育的课程研究与发展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日常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活动存在着过于关注认知能力、忽视情感态度的培养;活动预设性强、幼儿自主性不足;以高结构活动为主,低结构活动较少;内容单一,与技术、工程、数字割裂未融合等问题[1]。班级科学区域活动的开展不足,幼儿的主动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鉴于《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盐城市幼儿园根据幼儿的生活实际及生活经验,依托先进、科学的教育理论,积极思考如何在课程游戏化中优化课程建设,理解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让玩中学真实发生,并大胆进行“建构幼儿科学关键经验”的项目研究,旨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支持幼儿发展的关键经验。2017年5月,该项目入选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

二、“幼儿科学关键经验的建构”的理论基础和架构

本项目研究在先进理念、科研理论、教育教学论著的支撑下,以科学的理论体系为依托来开展。在充分研读《指南》的基础上,以坚持儿童立场、尊重儿童特点、遵循发展规律来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此外,我们还根据High Scope高瞻课程理论、支架式教学理论、STEM教育理念以及陈鹤琴的“活教育”理念,创造激励性的学习环境,让大自然、大社会都成为我们的活教材,为幼儿搭建良好发展的平台,让科学关键经验的建构更加趣味、丰富与科学。同时,在研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重新对幼儿园在科学教育方面的研究经验以及收获进行回顾,梳理出科学领域的“关键经验”,同时将其渗透于一日活动中,发展幼儿观察实验、科学思考、表达交流和设计制作等能力,让孩子们在自主学习与游戏中建构科学关键经验。

幼儿科学关键经验的建构,即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及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支持幼儿发展的最关键的经验。

1.倡导“一个理念”。幼儿科学关键经验的建构理念是让幼儿享受游戏,在活动中进步。游戏是幼儿积累直接经验的过程,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提供游戏材料并保证幼儿游戏时间,让幼儿自己动手去探究、去发现、去表现,在实践活动中去感悟、体验科学的乐趣,探索科学的方法,建构科学的关键经验。

2.凸显“两类特征”。幼儿科学关键经验建构的特征是目的性和生成性。其中,目的性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更具集中性和指向性的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化学习等组织形式;生成性是指在一日活动中,基于儿童兴趣和需要,从而生成有价值的活动。

3.实施“三大内容”。项目依托张俊教授在《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中提出的三大核心概念,即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空间科学,实施幼儿科学关键经验建构的研究。其中,生命科学主要指从生命科学的特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征出发,培养幼儿热爱生命的情感,获得初浅的生命科学概念,初步掌握探究生命科学奥秘的方法,形成观察与比较、探究与创新等关键经验。物质科学蕴含着丰富的基本原理和物理定律,本项目探究的物质科学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帮助幼儿积累关于物质科学的丰富经验,为其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地球与空间科学从地球物质的特性、天气和气候、太阳与月亮的活动、地球与人类的活动四个方面展开[2]。本项目试图通过富有趣味、充满探索意义的科学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体验探索过程、提高探索能力,积累关于地球和空间科学的经验。

4.优化“五个实施载体”。项目研究组充分利用日常活动、支持性环境、内外资源、科探游戏、园本节日五大载体建构幼儿科学关键经验(见图1)。

5.建构“9条关键经验”。高宽课程从学习方式、社会性和情感发展、身体发展和健康、语言读写能力和交流、数学、创造性艺术、科学和技术、社会学习8个方面提出了58条关键经验。项目基于本地区幼儿科学认知发展特点,并结合本园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科学探究实践,从中选取了与科学相关的情感、认知与技能3方面的9条,并结合2012年教育部正式颁布的《指南》中对各年龄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进行了梳理整合,汇总了3-6岁儿童的科学关键经验(见表1)。

三、多元化科学教育模式下“幼儿科学关键经验的建构”的实施路径

1.儿童视角下的科学关键经验建构

(1)改造日常生活,推行弹性作息。《指南》中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地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3]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幼儿对于事物的探究興趣和深入体验往往受活动时间的限制而戛然而止,显然陈旧、落后的教育理念已经无法支撑现代化教育科学的研究。因此,项目追随幼儿的发展需要,弹性安排一日活动时间,将一日活动具体安排的权力交还给幼儿,满足幼儿自主活动的需要,增加幼儿自主探索的时间,尊重儿童的步调,尽可能让儿童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花费任意长的时间[4]。

(2)改造探究环境,满足儿童需要。幼儿喜欢趣味的环境、丰富的材料、模拟真实生活的情境,能够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进行自主选择、协定计划、大胆猜测、实践验证、总结完善,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科学关键经验。幼儿园秉承“将枯燥的科学实验与游戏紧密结合,让孩子们在自主游戏中体验追求的刺激、成功的快乐、发现的兴奋”的观念,将“选择、探索、发现、分享”作为环境创设理念,让环境成为隐形的教师,提高环境的教育功能,合理整合科学资源,充分发挥科学区域对幼儿的影响作用,满足幼儿多元表达的需要[5]。

例如,通过师幼合作创设了“科技绘本长廊”“童话科技广场”“儿童科技馆”“交通体验馆”“鹤鹿馆”等特色鲜明的公共科学活动区域;关注幼儿的兴趣与经验,各年龄班围绕纸、布、管子、纽扣、糖果、汽车、种子、动物等元素创设了班级“迷你科学博物馆”;顺应幼儿的天性与需求,在户外打造了回归自然的“泥巴村”“沙池地”“种植园”,让幼儿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处空间都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

(3)改造主题课程,加强科技工程融合。幼儿在与大自然、大社会的互动体验中,引发了多方面的思考,于是幼儿园顺应儿童,生成了主题式课程。在幼儿的实践体验中,我们发现课程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越紧密,课程实施的效益就越高。因此,项目的开展从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出发,利用思维导图构架了微课程。例如,教师发现幼儿对汽车类型、构造等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便携手盐城市支柱产业——悦达起亚汽车,展开了“汽车大世界”主题微课程,带领幼儿进行了与汽车相关的科探活动,丰富了幼儿对汽车科技的了解。此外,我们还结合四大园本节日,即“科技星光节”“花草种植节”“图书漂流节”“童话艺术节”开展了系列主题微课程,如“光影探秘”“走进图书馆”“山楂树之恋”“逗宝嬉水乐”“春天的野味”“种子大探秘”等,充分利用节日活动的平台释放空间和时间,为全园孩子创设了开放式的课程,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大胆地表现自我,体验与同伴共享成功的快乐。

(4)改造学习方式,整合内外资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6]教师们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变管束为放手,以孩子兴趣为切入点,引导幼儿去主动探索、发现、认知、想象和表现周围的世界,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的独立性,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资源种类如下:

①社区资源。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周边的一些社区资源,如“青少年科技馆”“盐城市图书馆”“盐城市海盐博物馆”“悦达汽车城”“铜马广场”“苏宁电器城”“迎宾公园”“地下商业街”等实践基地和课程资源十分感兴趣。于是,幼儿园在整合社区资源的基础上,科学、计划地组织孩子们走出幼儿园,走进社会,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在“活的教育”里感知科技的发展与运用,萌发对科学的热爱及探索科学的兴趣。

②自然资源。在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乐意关注身边的自然资源,走进大自然,在细致耐心的观察中了解变化多样的树叶、各种形态的树木,品味成熟的果实,感受造型独特的建筑,激发了无限的探索和思考,通过实践体验发现大自然中蕴藏着的科学小奥秘,获取富有价值的关键经验。

③人力资源。在孩子们的眼中,周边的人也是他们探索学习的重要资源,他们的职业特征和知识特长是孩子们热衷的话题。比如建筑师、医生等家长与孩子们共同探索科学技术,中小学生邀请孩子们参加他们的“科学社团”“机器人小能手”等活动,通过多样的活动丰富了原有的科学认知及科学经验。又如,盐城有着全国知名的“海盐博物馆”,于是我们有效地挖掘家长资源,联系了一位在海盐博物馆工作的家长,带领大班孩子去参观。孩子们进行了参观前的调查准备,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盐城的由来、盐的分类等,和家长们共同收集了制盐的过程图片,并在参观后开展了 “盐雕创意秀”“结晶冰花”等活动。孩子们还利用自己喜爱的国画形式,描绘了制盐的过程……一个 “有盐有味”的微课程就这样诞生了。

总之,我们以科学关键经验作为课程完善的突破口,利用自然探究、科技实验、生命教育等活动的建构与实施,整合多种资源,采用正规性教育活动与非正规活动相结合的手段,使课程间的知识、方法、问题等逻辑关系不断融合,建设了具有层次性、可操作性、系统性的园本课程。

2.教师视角下的科学关键经验提升

幼儿科学关键经验的获得是基于教师对幼儿的解读。只有读懂幼儿,才知道他们最需要什么,最适合怎样的学习方式,继而教师才能采取行而有效的方式进行引导。项目开展以来,教师们改变的不是一点点,而是由内而外从理念到行为、从观念到方法的改变,就连教研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从“一言堂式”的集体教研到“自主式培训”“读书沙龙”“体验式互动”……

教师们在对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还以鲜活的、丰富的案例为抓手,捕捉、分析不同活动中幼儿可获得的关键经验,以平行游戏、丰富材料、适宜指导等不同策略来支持、丰富幼儿科学关键经验的获得。在趣味情境、实践体验、合作探究、交流讨论下,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丰富了认知和经验。例如,在中班“神奇纸王国”之旅中,幼儿对身边各种各样的纸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随后在教师的支持与指导下,幼儿自主生成了“多样的纸”“纸的来源”“大家一起来造纸”“纸的吸水性”等系列活动。过程中,教师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回应方式以及丰富的工具、材料的提供,让幼儿在自主发现问题、提出计划、行动探索和个性化的分享与表达中探索纸的种类、来源、应用等方面的科学认知。通过不断深入的探究实践,幼儿对纸的探索兴趣愈发强烈,并获得了“观察”“实验”“预测”“工具和技术”等方面的科学探究能力,丰富了对纸的认知。如,幼儿能够细致地观察、比较和分析,认识了不同的纸,在造纸实践中不断进行思考猜测、实践验证、总结经验、交流分享等,建构了与物质科学相关的科学关键经验。其实,生活中类似“纸”这样的内容和材料比比皆是,关键是教师是否能用发现的眼光、鼓励的态度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

3.家园合作视角下的科学关键经验共育

利用微信、幼儿园网站家园互动平台和智能化录播室,我们以“家长课堂”“亲子课堂”“空中课堂”等形式,让家长、社区志愿者以及同行一起参与园本课程的建构,形成三位一体的共育平台,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科学教育家园共育的新路径。

(1)家长课堂。在家长课堂中,我们邀请爸爸妈妈走进课堂,走进幼儿的在园生活,亲子共同参与活动,体验别样的快乐,在有趣的操作体验中发现奇妙的科学变化,在与亲人的互动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萌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促进幼儿科学关键经验的建构。

(2)亲子课堂。采用家庭实验室的方法,为家长和幼儿准备了不同的科学实验材料,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科学实验、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并用照片、视频或绘画的方式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例如“瓶子吹气球”的实验,婷婷妈妈给婷婷提供了白醋、黑醋及小苏打等材料,婷婷不断探索实验,发现原来小苏打和白醋在一起会产生许多气泡,可以吹大一个气球。妈妈和她一起上网搜索答案,原来两者产生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3)空中课堂。为进一步增强幼儿园之间的交流,建立园所之间相互学习、教育探讨,打造一个经验共享的重要平台,我们邀请专业人员上门录制幼儿园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把优质活动、丰富资源上传至幼儿园的微信平台,向社会、家长、同行开放。利用空间课堂的远程互动,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察布查尔镇城南双语幼儿园、宁夏灵武市第三幼儿园等形成教科研联盟。

四、项目成效:项目实施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应用推广

1.儿童的探索需要得以满足

通过专门性的活动及日常渗透教育,幼儿的学习方式得以尊重。幼儿能够在与环境的充分互动中满足探索的需要,逐步树立科学的学习与探究态度,获得科学探索的精神;能够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敏感而好奇,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和探究欲望;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体验、操作;逐步养成了在生活与实践中思考,提疑释疑;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知识技能,包括自主探究能力、基本认知能力、创造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述等多方面能力[7]。

2.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

科学关键经验的获得强调“以生为本”。项目开展以来,教师更加注重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强调幼儿的积极主动性、真实的问题解决、已有经验的运用、新的关键经验的获得与迁移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幼儿。

(1)教学价值观转变。把传统的以幼儿获得了多少具体的知识和技能的价值观,转变为重视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操作与体验、探索与发现、想象与创造。转变教师灌输式教学为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发现的模式,发挥幼儿园及周边教育资源的价值,以環境与材料的互动为主,使幼儿在自由活动、自主探究实践活动中实现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

(2)儿童观的转变。把传统的“儿童是脆弱、不成熟的;成人懂得什么最适合儿童”的儿童观转变为“儿童有自己的能力、兴趣、关注和需要;儿童拥有权力”的新儿童观。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善于在生活中观察幼儿,了解每一位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已达到的发展水平。根据幼儿间的差异和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和组织层次化的内容,提供分层的材料,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保证每个幼儿在其原有经验的基础获得新的关键经验[8]。

(3)师生关系转变。把传统的教师主宰一切,教师支配幼儿,幼儿服从教师的师生关系观,转变为教师把幼儿当成真正具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的人,尊重幼儿的观念和选择,建构积极、民主的师幼关系,真正实现教师与幼儿人格上的平等。

3.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提升

项目开展以来,我园的两项教学成果获得省、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5篇论文在《幼儿教育导读》《早期教育》《基础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30多篇论文在省、市级评比中获奖;多位教师组织开展的科学集体活动获省、市教育教学评比一、二等奖;此外,该项目也成功申报了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的研究项目,有了更多研究资金的保障。

在项目的实施和推进过程中,在专家的引领下,我们开展了科学沙龙、专题研讨、名师讲堂、科学区域观摩等教科研活动。同时,基于园本课程建设需要,我们转变了教研活动模式——教师轮流担任教研活动主持人,围绕科学活动中的问题开展充分的交流讨论,发挥了教师科学研究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弥补了课程建设中科学教育的短板,使得教科研工作更加扎实有效,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建构逐步完善。

4.项目研究成效进一步推广

在项目实施中,项目组通过展示与交流促进了科学集体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如我园教师先后八次对广西、甘肃等国培班的学员们进行公开教学,多位教师赴宁夏等地开展送教活动。同时,我们注重园所教育的联动,加强与姐妹园的合作交流,积极邀请上海、南京等地的多位名师开展了基于科学领域关键经验的项目研究、交流活动,对盐城市区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培训班及乡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育站学员展开了开放观摩活动,并就“幼儿科学关键经验建构的研究”进行了经验分享。此外,在项目实施中借助微信平台,及时将优质活动、丰富资源和研究成果定期向同行、家长及社会开放,实现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成果的推广与共享。

参考文献:

[1] 张娜娜,王斌.幼儿科学领域关键经验及发展特点分析——以北京市S幼儿园为例 [J].早期教育, 2017(9):15-17.

[2]张俊.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精要  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5:81-9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3.

[4]爱泼斯坦.学前教育中的主动学习精要——认识高宽课程模式[M].霍力岩, 郭珺,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268.

[5]千帆.牡丹江市教育第三幼儿园:以科学特色带动内涵发展[N].黑龙江日报, 2017-06-12(6).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01:11.

[7]刘礼沙.科学活动中材料投放的顺序对幼儿科学经验建构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 2018(14):234-235.

[8]张艳艳.新课程呼唤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的转变[EB/OL].(2017-06-04).http://www.jzb.com/bbs/thread-5568775-1-1.html.

责任编辑:李韦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论科学素养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
基于实用性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探讨如何提升高三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科学与教育
试论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整合策略
在学习中提高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