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利 李阳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所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应用钛棒个性化准确折弯方案实施矢状面弧度重建价值。方法:选择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0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脊柱外科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随机分组,就术前对钛棒行准确折弯,完成后路复位固定操作(观察组,n=40)与依据经验作弯棒处理(对照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术前两组椎体占位率、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椎管占位率、Cobb角均低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疼痛评分、ODI指数、Beck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疼痛评分、ODI指数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Beck指数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在术中通过对钛棒准确预弯,行矢状面弧度精准重建,可有效提高椎体前缘高度,恢复Cobb角,改善椎管占位情况;并可降低疼痛程度,减轻椎体障碍指数,改善椎体状况,具非常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矢状面弧度; 准确重建; 效果观察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3.0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3-0-02
临床骨科常见破坏性损伤疾病类型中,胸腰段脊柱骨折占较高病发比例,由多种外伤作用诱导所致,常有神经功能损伤伴发,通常需采用手术手段予以治疗[1-2]。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为重要对此类骨折处理的技术,重视对所固定节段进行矢状面重建,使矢状面在重建后,所呈现出的弧度与创伤发生前生理弧度相似,是获取理想预后的关键[3-4]。本次研究选取相关病例,应用钛棒通过个性化准确折弯,来达到上述目的,效果十分理想,现总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0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脊柱外科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经MRI、X线片检查对骨折证实。纳入标准:经上述影像学检查证实;均为单一节段骨折。排除标准:排除陈旧性脊柱骨折者;中重度骨质疏松者;合并恶性肿瘤者。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22~64岁,平均(37.9±5.1)岁;致伤原因:撞击伤14例,坠落伤26例;创伤至到院手术时间为2~9 d,平均(3.7±2.6)d。对照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24~65岁,平均(37.6±5.4)岁;致伤原因:撞击伤15例,坠落伤25例;创伤至到院手术时间为2~8 d,平均(3.9±2.5)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自愿对本次试验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经伦理学组织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观察组:本组所收治病例应用钛棒准确折弯方案行矢状面弧度重建。入科后即对腰椎标准侧位片予以拍摄,对下列角度加以测量:伤椎上椎体及伤椎上、下节段矢状面成角。确定患椎Cobb角值,即为术中需对钛棒作折弯处理的具体角度,也是需固定节段应调整的矢状面角度,具体角度值即为伤椎上运动节段、下运动节段、上椎体矢状面成角之和,求出伤椎下、下运动节段所对应的矢状面成角具体均值,对患椎运动节段所具有的矢状面成角值予以代替。全麻,对患椎在透视下行精准定位,经后正中入路,将患伤及邻近上下椎体椎板、棘突、关节突关节充分暴露,取4枚椎弓根螺钉,于伤椎邻近上、下椎椎弓根内有效打入,将上椎体所呈现出的椎弓根螺钉轴线与上终板最大程度保持平行,此外,将下椎体所呈现出的椎弓根螺钉轴线与下终板最大程度保持平行,有神经症状伴发的患椎,将骨折椎板尽量切除,实施减压探查操作。将已作预弯处理的钛棒置入,并将钛棒撑开器置入,适度作撑开处理,尾丝拧紧,实施固定操作,对钛棒凸面方向予以维持,使其朝向腹侧前方位置。对照组在术中依据经验对钛棒折弯,将矢状面弧度恢复。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年椎管占位率、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2)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年疼痛评分。即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总分为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3)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年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值越低,障碍越轻;(4)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年椎体指数(Beck),评估值越高,椎体状况越理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計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椎体情况
术前两组椎体占位率、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椎管占位率、Cobb角均低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疼痛评分
术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ODI指数
术前两组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Beck指数评分
术前两组Beck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Beck指数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临床骨科多发性创伤性疾病领域,胸腰段脊柱骨折占较高病发比例。现阶段,临床多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方案对此类骨折予以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病理类型展开分析,即椎体上终板在发生单独破裂样改变时,椎间盘高度也呈丢失显示,于骨的椎体内疝入,促使患椎及与其邻近的上缘椎间盘所具有的正常高度丢失[5-6]。分析脊柱运动节段特征,其由某一椎体与同之相邻的上一椎间盘构成,所形成的矢状面成角为最为基本的对矢状面曲度构成的要素,患者在病发胸腰段脊柱骨折时,患椎运动节段矢状面成角表现为丢失状态,矢状面弧度受到明显破坏[7-8]。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内固定复位体现在矢状面弧度重建、椎体高度恢复上,而椎体前缘高度的有效复位,与恢復矢状面弧度的程度存在紧密关联,前缘高度缺失可影响矢状面弧度的恢复效果,进而造成后凸畸形[9-10]。在术前对脊柱侧位片准确测量,利用均值法将运动节段所对应的矢状面成角求出,所得值与患椎上椎体、患椎下运动节段、患椎运动节段矢状面成角之和求出,即为固定节段对应的矢状面Cobb值,参考此值,对钛棒折弯,完成后路的复位固定,相较依据经验作弯棒处理,预后效果更为理想[11-12]。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治疗后1年椎管占位率、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ODI指数、Beck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针对临床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在术中通过对钛棒准确预弯,行矢状面弧度精准重建,可有效提高椎体前缘高度,恢复Cobb角,改善椎管占位情况;并可降低疼痛程度,减轻椎体障碍指数,改善椎体状况,具非常重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彦,初同伟,杨波,等.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13):1841-1843.
[2] Sadatsune D A,Costa P P,Caffaro M F,et al.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correlation betewwn hyphosis and function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J].Rev Bras Ortop,2015,47(4):474-478.
[3]郭志辉,霍三顺.经伤椎单侧置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4):74-76.
[4] Lee G J,Lee J K,Hur H,et al.Comparison of clinical and radiologic results between expandable cages and titanium mesh cages for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J].J Korean Neurosurg Soc,2014,55(3):142-147.
[5]蒋臻欢,吴晨光,张雷炎,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5,4(4):238-241.
[6]余贵华,陈军,向福胜,等.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行一期减压重建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6,25(3):208-211.
[7] Verlaan J J,Somers I,Dhert W J,et al.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results 6 years after treatment of traumatic thoracolumbarburst fractures with pedicle screw instrumentation and balloon assisted endplate reduction[J].Spine J,2015,16(6):1172-1178.
[8]余杰锋,齐新文,邝立鹏,等.椎旁肌间隙入路行一期减压重建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1):69-70.
[9]李越敏,杨金峰.对比分析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7):116-117.
[10]张建新,潘志军.两种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效果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5):1403-1405.
[11]陈成,谢希惠,顾前来,等.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8(5):479-480.
[12]邢飞,樊道斌,贾龙生,等.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近期疗效评价[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5):512-513.